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分析

2023-10-09 01:42孙晓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孙晓宇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尚且存在各种发展难题,这是受到社会市场经济以及行业人才需求变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高校管理层需以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加强高校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不断完善并优化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实现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共同培养。在教师队伍革新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对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明确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校内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应用于工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由此可见,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进行研究,对于高校提升综合教学能力以及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且具有现实意义。

一、“双师双能型”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双师双能型”内涵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客观层面来讲,指的是教师需要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专业技能证书认证;从主观层面来看,是强调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效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

1.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发展,各个行业领域在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改革发展战略、树立发展目标的攻关期,其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基于此,高等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等教育体系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立,能够帮助社会缓解“用工难”问题,弱化人才供需矛盾,帮助高校合理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科学掌控高等教育基本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综合化教学能力,优化教师群体专业实践技能,充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大动力。

2.帮助实现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理论型人才不完全符合行业需求,目前各个行业领域紧缺的是综合型应用人才,这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实操能力。在工作过程中才能更加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更加完美地适应工作压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有序跟进工作任务,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此,高校作为为行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及时获取行业变化,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专业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相应补充和完善。而“双师双能型”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满足教师队伍发展需求,帮助教师提升综合专业素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让教学活动内容能够充分贴合企业内部工作情况,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实操能力也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由此可见,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融入“双师双能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注重理论知识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情况可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则有所忽略,难以增强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效果。部分教师团队缺乏教研,教育教研工作质量水平不佳,且教学方案多流于形式,尤其在高校教师教研活动中,许多活动难以如期开展,且在日常工作中,教学任务与教研任务安排不合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多重兼顾。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是教育主体,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落在学生身上,引导学生主动在学习活动中开展思考,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问题分析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习惯,做好全面化的教学质量分析及评价,以此来推动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确保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得以提升[1]。

(二)教师观念比较传统

受到内部及外部因素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较为传统、缺少创新机能。这是因为在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多是以理论知识的指导为主,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行业的人才需求,学生的思维模式被模板化,没有发散思考的空间,这也就影响了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效果,难以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质量也难以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高校要明确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全面深化教育活动管理,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应用,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前后的课堂教学环节,确保高校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2]。

(三)教学活动忽略实践指导

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发展现状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在教学工作中,高校教师需要兼顾多重工作任务,教学任务只是其一,教学考核、教研活动、评级等工作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导致其疲于组织实践活动,也缺乏主动意识。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这是因为其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开始任教,“学校-学校”的学习及工作经历让教师缺乏对当前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及发展需求了解不深。教师的知识储备多为理论性知识,“纸上谈兵”,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传达的理念过于片面。与此同时,高校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少创新求变的意识,这是因为其受到早期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的限制,知识的传授被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及教师也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长期被动学习的环境下难以主动创新求变,教师也在教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下,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和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就算想要改革创新也有心无力。

(四)缺乏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自我提升及革新的重要性,已经开始主动学习并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例如,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等,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学系统仍然缺少必要因素,那就是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都忽略了课堂教学综合质量评估的重要性。以往的教学评价多以片面的学生教学评价为主,容易出现评价结果不真实、评价环节敷衍了事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能直观展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基于此,为了更加客观地展现高校教师队伍教学质量,需建立健全针对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科学反馈问题,直观展现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3]。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首要工作。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要坚定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不断提升自我意识和教学水平,以此来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基于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及高校教育体系改革方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够帮助学校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在深化思想意识和完善思想培育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师的理想信念出发,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引领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不断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奉献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秉持科学教学理念及教学方针的指导,以身作则,保持严谨的学术观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的综合学习潜能得以提升,这对于学生学习进步发展来说极为重要。基于此,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放在第一位,明确教学主体,时刻警醒自身要具备教育责任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主动在学习活动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增强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形成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4]。

(二)完善教师队伍全面管控体系

良好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基于此,高校管理层需要不断完善及优化教师队伍全面管控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的优化管理,了解目前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并且要结合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安排,合理制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安排相应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高校管理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师队伍工作审核,加强对教师教学评估管理活动的安排力度,激发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让教师可以将教学工作立足于学生,实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合理发展。其次,高校管理层需要做好各项工作方案的优化整合,在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中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中实现有效创新,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实现全面化信息数据整合管理。最后,高校教师要注重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不同专业实践知识的学习,并将市场人才培养需求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确保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行业资讯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是科学的、准确的。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全面贴合企业人才需求,高校也能够为行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三)实现教学内容与育人的多元化发展

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化育人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内容,注重对专业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以及新知识的补充。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讲尤其重要。与此同时,实现教学内容与育人的多元化发展,只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进步,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化、科学化提升。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知识研究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积极引导学生与教师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5]。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模式下,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教研工作更加便捷化,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获取优秀教师以及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并在学习和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找寻自身的教学盲点,查漏补缺,并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创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被有效拓宽,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通过多元化平台获取最新的行业咨询和专业知识,实现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教育教学质量也得以有效提高。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下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合理应用,也就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形势以及企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在不断提升。在新形势下,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合理转化为工作能力。但是通过对当前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中可以得知,部分教师的工作履历缺少社会实践,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开始任教,缺少对当前行业市场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实践活动就更难得到合理展开。基于此,高校管理层要积极对接校外企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交流期以半年起步,让教师能够在充分的时间内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深入车间向老员工“取经”,虚心请教技术经验,学习先进的行业新技术和新工艺。而深入行业内部,也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咨询,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全面化提升的同时,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行业动向,明确企业人才需求。这样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加贴合行业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内部部分工龄较长的高技术人才多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关于专业的知识多为工作中不断摸索出来的,这导致了员工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扎实。秉持共同进步的原则,企业可以选派高水准技术人员进校学习,高校可以聘请其为特邀教师,搭建专业实训基地,带领在校教师及学生深入车间,传授技术经验,提升教师及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企业技术人员在此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实现学校和校外企业的合作共赢。

(五)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环节,多以学生评价为主,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在“双师双能型”教学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并对其进行多层分类考核,根据其工作性质、工作能力以及岗位需求进行多维度的考察。例如,对于正在校外企业内部进行交流学习的教师,可以将其学习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对于顶岗或者挂职锻炼的教师,需要制定相对来讲更好上手、易操作、更加方便管理的考核方法,并需要摒弃“论文评判”的观念,论文发表数量及质量只是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并不能直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将教学水平、育人能力、实操能力、行业贡献等多重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中。并根据行业需求,将实操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将实践能力评价作为衡量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也满足了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通过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在补充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升实操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行业输送全能型人才提供助力。基于此,高校管理层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工作,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明确当前教师队伍发展存在的难题,做好全面化的分析整合工作,解决问题并优化教师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及考核力度,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师双能型双能双师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对我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