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晓婷,张玉萍
(南充开放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历经千年时光依旧璀璨并延续至今的古文明,中华文明的文化思想和内涵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美学理念,对影视戏剧创作影响颇深,实际应用也极为广泛。而在相关的影视戏剧创作中,导演为了能够充分展现鲜明的中华文化及东方神韵,会运用大量的中华美学元素。《妖猫传》是一部真正的经典之作,将中华美学中的“盛唐气象”体现得淋漓尽致,引得无数观众梦回大唐。
从《妖猫传》的宣传、电影本身及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该影片着重凸显出了“盛唐气象”。电影中呈现的唐城极具东方韵味,其大胆的色彩运用、绚丽的场景、奇特的构图、解构化的“历史”及震撼人心的情感共同构建出了一个极具美学价值的“奇幻大唐”。而“盛唐气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占据着重要比重,属于中华美学高峰。
实际上,最早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的是古代文学学者林庚先生,被用于说明盛唐时期诗歌的审美特征,也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而在当代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口中,“盛唐气象”是一种丰富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的想象[1],虽说寓意不同,但都能彰显东方美学特色及其独特风貌。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盛唐气象”逐渐被冠以新的含义与内涵,被广泛应用于具有此种旗帜的其他艺术形式中。但是,无论“盛唐气象”的表现形式如何转变[1],它彰显出的精神意蕴及盛唐的恢宏图景都是一种新的美学境界,能为大众呈现当代的风骨和精神面貌。
在影视创作中,导演是影片的内在灵魂和核心,可以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质量。而对于《妖猫传》的导演陈凯歌而言,从《霸王别姬》《无极》,再到《妖猫传》,在电影展现风格中都凸显着他对错彩镂金的钟爱,足以彰显中华美学对陈凯歌导演的影响,他的作品质量及评价也相对较高。基于此,《妖猫传》在具体运用方式、表达形式、表现内容层面都凸显出浓郁的“盛唐气象”,为观众感受中华美学魅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众所周知,唐玄宗在位时将唐朝推向了巅峰,这个时期也最能集中体现“盛唐气象”。而将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与玄幻相结合,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精神需求[2]。在具体的影片中,也出现了多处有关“盛唐气象”的美学借鉴。从《妖猫传》的镜头语言中可以发现,整个影片在对镜头的运用上显示出极具中华美学特征的拍摄视角,比如,可以凸显出盛唐意境的东方式长镜头及鸟瞰视角,更能体现电影中的美学意境。
1.东方式长镜头的运用
东方式长镜头的巧妙运用可以拍摄出比较完整的人物动作和事物的自然流程[1],主要指摄像机在静止状态下完成一个较长时间的影像镜头。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及画面流畅度,摄像机的机位、机头、焦距不能发生任何变化,更不能受外力影响,从而影响长镜头的画面效果。《妖猫传》中运用的长镜头是极具东方审美特色的静止长镜头,主要用于体现“盛唐气象”的有两处,虽各具韵味,场景及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但效果同样震撼。而长镜头运用景深镜头,也可以为观众完整地展现盛唐市井场景和杨贵妃的曼妙身姿及精神状态,进而凸显出电影中的美学意境,给观影者带来强烈的真实感。
《妖猫传》中用于展现“盛唐气象”的第一处长镜头长度20秒,具体内容为白居易带领空海穿过市井天桥。这个长镜头的使用以做买卖的生意人、沿街吆喝的商贩及烧香拜佛的百姓等具象化的市井气息为主要表现载体,既能切实展现百姓生活的千姿百态,又能表现盛唐时期浓郁的生活气息。镜头语言与人物形象的融合,更是从精神层面彰显了中国文人诗画精神,可以更好地呼应电影主题,展现出大众心目中的真实盛唐景象。第二处运用长镜头表现“盛唐气象”的是在极乐之宴上,导演设置了10秒左右的镜头用以追随杨贵妃的脚步和背影,为观众展现了极乐之宴的奢靡及杨贵妃的主体地位,将其惊艳、华贵之势彰显无遗。与此同时,该镜头语言还能在完整拍摄出杨贵妃的动作形态之时,将极乐之宴上的万千景象包罗进去,可以给观众带来别样的视觉效果及艺术展现形式,更好地展现盛唐史诗般的精神气象。
从这两个长镜头的运用及内在含义,凸显出盛唐时期的景象与精神气象。虽说《妖猫传》中含有玄幻部分,但所展现的各种表意因素都有相对应的历史现实。而在镜头语言的巧妙组合之下,能为观众展现大唐盛世的奇观与辉煌,电影画面也有着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极致美感,更能彰显此类蕴含着纪实意味的极具东方审美特色静止长镜头的重要地位。
2.鸟瞰视角的运用
在《妖猫传》中,鸟瞰视角的运用也属于精妙之笔。鸟瞰镜头经常被用于展现建筑及大场景的恢宏气势,所表现的往往是数量上的壮观,在影视戏剧中的使用相对频繁,效果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中,用以表现“盛唐气象”的鸟瞰镜头主要表现在三处,虽表现场景和具体镜头语言构成仍有所差异,但最终所展示的影视画面同样震撼人心。
第一处是白居易和空海在跟随线索追忆旧事时,用以展现长安整体景象的镜头。整个镜头囊括了长安城的恢宏气势和市井气息,人潮涌动间将盛唐的繁华与人气推向极致,所展现的画面更是恢宏大气,与古色古香的古体建筑相互融合,将盛唐时的繁华气象展露无遗,可以为观众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和沉浸式体验感,对该影片及盛唐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第二处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叛军要求唐玄宗交出杨贵妃之时,唐玄宗携带杨贵妃及五千随从出逃的景象。在鸟瞰镜头的展现之下,密密麻麻的人潮急速涌动,狭长宫墙内的出逃人群拥挤、嘈杂又震撼人心,可以充分体现出当时局势的紧迫感和从内而外的压抑感,更能彰显出整个影片的核心思想,即唐玄宗在盛唐时与衰败时的个人精神状态和对杨贵妃的态度。这种以镜头语言彰显“盛唐气象”变化的表现方式,可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整个画面及具体事件、人物的密切联系,更具真实感,也更能彰显中华美学的多种具象表现形式。
第三处是在极乐之宴上,鸟瞰视角的运用不仅体现出了场景的盛大和华美,还将觥筹交错的繁华气象与人物关系状态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现“盛唐气象”的震撼与辉煌,更将其富丽堂皇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大众创造了一个更立体、更具象化的别样盛唐。
从《妖猫传》中以上两种镜头语言的实际应用,足以看出影视戏剧创作与中华美学的巧妙融合,所凸显的“盛唐气象”效果也的确震撼人心。
从《妖猫传》取得的成绩中不难发现,其场景布置、色彩及配乐的大胆应用也是该电影扬名海外、深受观众喜欢的关键。实际上,目前的影视艺术作品大都成为当地文化及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也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及状态面貌。而在导演及专业人士的配合之下,作品中承载的中华美学精神、内涵与韵味与创作者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影片中所展示的不同场景布置、色彩组合及应用、音乐设计无不渗透着创作者蕴含的美学思想与美学思路,《妖猫传》的具体应用方式亦是如此[3]。
在场景布置中,陈凯歌导演所建造出的唐城十分精妙,无论是室内的雕梁画栋,还是室外的花萼相辉,都将盛唐时期杰出的建筑工艺和卓越的经济实力展露无遗,营造出了盛唐富丽精工的堂皇气象。而在具体的器物上,无论是流光溢彩的彩灯、小巧玲珑的酒杯器具,还是市井摊贩的设置都十分考究,都能充分体现出盛唐时期手工艺的辉煌及盛唐人的精致,无不彰显中华美学的传统韵味。在色彩使用中,《妖猫传》中运用了大量明艳的色彩,色彩明度高,饱和度也很高,无论是包含张榕容饰演的杨贵妃、张雨绮饰演的春琴、张天爱饰演的胡姬舞女在内的女性角色妆造服饰的色彩组合,长安城市井气息的渲染及复杂的色彩搭配,还是极乐之宴上的整体色彩构造,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盛唐时的配色,其繁复华丽的景象及展现得极致美感,将“盛唐气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配乐运用中,《妖猫传》不仅融入了我国传统音乐元素,使用了琵琶、箜篌、胡笛等传统乐器,还多次利用低音鼓点和弦乐演奏,无论是在极乐之宴上,还是在黑猫引导下由“金吾卫”统领陈云樵和妻子春琴及乐人演奏的禁曲《霓裳羽衣曲》,都共同体现出了盛唐的宏伟景象与雄壮气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运用的多类型传统音乐元素不仅能展现盛唐音乐艺术的魅力与繁盛,还能将中华美学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展现得更加精妙绝伦,能够充分体现盛唐时对各地音乐兼容并包的特点。
《妖猫传》蕴含着多个有关“盛唐气象”的美学借鉴,讲述的是盛唐时代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一系列事件。唐玄宗时期唐朝已经达到鼎盛,影片以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为线索,结合玄幻构思,更能凸显出盛唐时期的具体形态,与时代的贴合度也更高一些,再加上其剧情衔接紧密、镜头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显著特色,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在具体的表现内容上,影片主要凸显出了两个重点,能够借助电影的表现手法将浑厚的历史脉搏和跨越千年的深远影响以具象化的形式再次展现在大众面前,因此,《妖猫传》的具体表现内容也是“盛唐气象”的一个鲜明表现。
第一个重点表现内容是盛唐时期的开放与包容。在电影中,唐朝的繁荣鼎盛是世界公认的,作为主角之一的空海是慕名而来的外域人士,最终也顺利向青龙寺的高僧求得真传。而阿倍仲麻吕还以外域人的身份通过科考留官任职,足以看出盛唐的包容与接纳。除此之外,电影中还展现了盛唐时期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场面,无论是胡玉楼穿着美艳且蕴含异域风情服装的舞女,还是极乐之宴上表演的外族杂技演员,都默认了外族文化也能在大唐的土地上安全存留,盛世王朝的开明与先进也得以展现。
第二个重点表现内容是盛唐的繁华经济和市井。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只有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不受战争及外在因素影响,才具备大力发展经济和贸易的条件。而盛唐时长安城东西二市常年喧嚣,繁华不断,它不仅是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和长安城经济活动中心,还是万国来朝时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1],因此,在《妖猫传》中频繁凸显的市井文化气息都是为了能够充分展现“盛唐气象”。无论是极乐之宴前夕展现的商贾云集和熙攘人群,还是胡玉楼的争艳群芳,都能从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彰显盛唐的繁华、富足与安定。二者相辅相成,且以线索身份贯穿电影始末,展露出“盛唐气象”的鲜明特色,足以彰显浓郁的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华美学。
虽说《妖猫传》彰显出了陈凯歌导演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盛唐气象”的极力追求与还原,但由于各种现实因素,该影片的评价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因此披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可以为之后的影视戏剧创作提供经验,从而更好地在影视戏剧作品中应用中华美学因素,更好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扬。
《妖猫传》从文化、建筑、人物服装形态及大环境等多层面对“盛唐气象”进行了再现,但是,在影片的整体构成中,对杨贵妃是大唐盛世象征的强调太过突出,过分强调主体会影响受众的观影感受及其对盛唐的主观印象,可能会偏离“盛唐气象”本质。无论在任何情境下,“盛唐气象”都是由无数优秀个体组成的整体气势,属于共生奇观,仅以一个人物形象无法凸显出盛唐时期的全面繁荣,存有一定弊端,会严重影响整部影片的风评[4]。由此可见,即便电影中采用的是夸张的表现形式,但也不能因此失真,仍需要注重其精神内涵。若创作者可以深入剖析中华美学精髓及具体的文化内涵,并由注重外形的感知深入到对内在精神的探求,表现形式及影片的最终效果会更加可观,观众评价也会更加正向。
《妖猫传》带给观众的最直观印象,便是影片中奢靡的场景和大胆的色彩组合,但是,过度铺设错彩镂金并不能代表盛唐时期的宏阔气象。在影片中,包含胡玉楼、极乐之宴在内的宏大绚丽景色未能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唐城的恢宏,其过于华贵、富丽堂皇的包装会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审美上的疲劳感受,过度饱和的鲜明色彩也无法彰显出唐城本该具备的典雅和厚重感。而这成为该影片受到负面评论的最主要原因。
在戏剧影视创作中,借用外力因素重塑传统建筑及景观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可以适当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可以借助多种传统美学元素,但是一定要通过技术方式把握其精髓所在,避免过于用力带来的弊端。得当的才最合适,无论是“盛唐气象”,还是其他中华美学都是如此。
细节永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对创作的影响非常大。在《妖猫传》中,存有不完整的证据链,对盛唐时不同等级人物的塑造不够饱满,细节的不完美展现会导致观众无法正确认识到影片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因此产生异议。比如,极乐之宴上李白与杨贵妃的对话情节和阿倍仲麻吕与杨贵妃的感情。在极乐之宴上,导演的确将李白的不畏权贵塑造得很好,但在他与杨贵妃的对话期间,细节处理却存有一定问题,无论是李白的神态或是语气,都太过幽默和戏剧,无法彰显唐朝不同阶级人群的真实相处模式,不利于“盛唐气象”的完美展现。而在阿倍仲麻吕与杨贵妃的感情表达中,细节铺垫仍存有缺陷,会影响观众对二人情感的真实认知,云里雾里的模糊认知也会波及影片的整体评价,会导致“盛唐气象”遭到一定冲击,不利于对盛唐风骨的塑造。在戏剧影视创作中,凸显人物个性和特色固然重要,但也要把控好细节,才能创作出更趋近于完美的作品,对涉及中华美学的应用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妖猫传》中,虽然呈现出不同的评价,但它对“盛唐气象”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确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引起了新一轮的盛唐热,成功推动“盛唐气象”在新时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在具体的戏剧影视创作中,中华美学所蕴含的深刻精神及文化内涵非常关键,亦是成品更具东方韵味、更加丰富多彩的要点。这需要相关人员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努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