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2023-10-09 01:42张书雅马光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思政核心

■ 张书雅,马光焱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前提,以此为基础才能够确保思政教育方向的准确性,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实现高效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进我国高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个时代的灵魂思想,从国家层面对人们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它是国家发展和建设之魂。概括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地位;二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将爱国主义融入民族意识,培养全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民族品质;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全民族的道德修养。从时代发展来看,大学生需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它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具有指引性作用,还能够确保我国的经济建设朝着正确方向稳步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思想品德课程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行规范教育。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程不仅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体现在思政教育的教化作用,对一些思想和认识存在偏差的学生,通过理论思想和经典案例的讲解,能够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专业性兼品性好的储备人才。

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受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处于时刻变化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从一穷二白跃居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了,使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

(一)文化多样化的挑战

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相对开放、独立、自由的社会,他们的父母大多出生于70年代,他们从小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接触网络比较早,受网络所传递的价值观影响较大,文化的多样性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是价值观念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有大批的留学生到国外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有些留学生受到外域文化的影响,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要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通过自媒体平台大肆宣传西方国家的美好。这让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大学生思想矛盾、价值混乱,无疑增加了大学生价值选择的难度。二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地位受到挑战。受娱乐文化产业影响,青年学生中存在不少“哈日”“哈韩”的情况,如韩国的服饰文化、日本的餐饮文化等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他们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置之不理,而是去追捧邻国肤浅的文化。在不同文化相互交会的态势下,中国的主流文化的地位受到威胁,若不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筑起一道坚固的文化防线,那么中国的主流文化将处于边缘地位[3]。

(二)经济市场化的挑战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但“00后”的大学生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较优越,接受多元化的思想,这给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带来了新挑战。一是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积极和消极的思想相互交错,许多大学生唯利是图、个人意识强烈、追求利己主义,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政策利好,许多大学生便想着通过捷径进行发展,如考研、就业、融资,其投机心理严重,这也使许多大学生毫无诚信意识,毕业后以不法手段恶性竞争,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详细且深入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使每一位大学生毕业后都能为社会所用,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唯有科学的理念才能够有效的指导行动,理念错误行动就会南辕北辙,事半功倍。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在实践教学中提炼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二是要尊重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不要强行的灌输思政理论,而是应该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征出发,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运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深入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我国如何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之,高校思政教育坚持科学性原则,能带领同学真正认识国家科学发展之路[4]。

(二)生活性

生活性原则是指高校思政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如果总强调与大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近代红色爱国主义教育,部分大学生会觉得过度的强调历史毫无意义,人要活在当下,因此,思政教育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以热点为议题,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这要求思政教育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注重情境性。如遇到传统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国特有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利用节日构建一个开放交流的空间,让大学生在探讨中促进文化认同。二是要注重实践性。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正确引导,检验理论正确与否还是要让大学生走向生活,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三)开放性

开放性原则是指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固守成规,只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和养分,而应该打开格局,用开放性思维思考高校思政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一是注重书本和外界之间的联系,书本中阐述的理论是否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现实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它其实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思政教育的对象、时代的发展、网络舆论的渲染等,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高校思政教育要跟得上时代,思政教育所传达的内容能够被大众接受,在信息和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思政教育也应该创新思想理论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愿意并乐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思政教师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学会运用新媒体批量开设账号,以矩阵式新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抖音、快手、小红书、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高校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从当代大学生群体画像特征出发,实事求是,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笔者从创新思想理论、加强理想信念、强化民族精神、运用新媒体、注重道德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创新思想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涉及最多的是思想理论教育,但许多思政教师仅依据书本内容讲解理论,枯燥的理论使大学生提不起兴趣,更无心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许多学生只是应付思政考试,短时间内强行记忆,考完试就把书本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5]。

基于许多大学生对思政理论半知半解,思政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征,创新思想理论教育。一是要把握热点,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探究马克思主义;二是要结合案例,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得通的原因;三是要深入分析思政理论知识,不要囫囵吞枣,一语带过,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肯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掌握马克思理论的精髓,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内驱力,对实现人生梦想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大学生认识到将人生理想信念与现实实践生活“知行合一”,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展现自我价值[6]。

借用新媒体优势,思政教师每周发布2~3篇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章,阐述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列举一些具有崇高理念和信念的名人的伟大事迹,让大学生明白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制作电子微课件,以微视频的形式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是多样化的,如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基层去体验生活、支援乡村教育、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等,以实际行动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才能够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三)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现如今,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再局限于军事战争,金融战、贸易战、科技战等形式层出不穷,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日益增强,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始终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大学生毕业几年后将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用全局的视角看待国家问题和社会问题,继而指引自己的人生,唯有与国家主流思想保持一致,才能顺应时代取得机会。

回望中国百年近代史,无数的革命前辈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在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的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无所畏惧,用自己的身躯抵住敌人的枪口,用信念战胜了一场场战争,最终取得民族的独立[7]。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安逸、和平、开放是他们心中的世界,受到外域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逐渐淡化,利己主义却日益增强,这与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明白正在崛起的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不免受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不能安于享乐,要看清实事,肩负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四)新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使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今新媒体成为时代的宠儿,任何人只要在新媒体平台注册账号即可发布内容。新媒体具有成本低、传播广、跨地区、时效快等特点,思政教师从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考虑,以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和语言习惯,创作出具有思想和价值的文章或视频,使青年大学生愿意看、乐意看,并能主动分享和转发有价值的内容[8]。

运用新媒体,思政教师可将工作“活”起来,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能体现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性。一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微”课堂,摆脱了课堂时间和内容的限制,使整个教学活动更轻松、愉悦、随性,也更容易触发到学生的兴趣点。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强,对知识的接受度也更高。二是“互联网+思政”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当时在疫情还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部分高校思政课程仍以“互联网+思政”方式开展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只是一种媒介工具,思政教师授课的内容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紧密联系,并不受网络舆论影响。

(五)改进道德教育工作

现代社会经济大繁荣和大发展过程中,人们却变得唯利是图,每天把赚钱当作人生目标。新时代的大学生本应该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却每天被就业、考研、买房等“卷”到压力巨大,当全社会价值观以“金钱”“成功”为衡量标准时,大学生的思想也会被影响,道德水准比起金钱,有些人会觉得并不那么重要[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强调荣辱观的重要性,我们要以热爱祖国、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为荣,要以危害祖国、违法乱纪、损人利己、好逸恶劳等为耻,这也是人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课程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鼓励大学生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行事,不要为了一己私利,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思政教育可以鼓励大学生多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团活动,如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平时跟着社团到周边做一些“清扫山上垃圾”“慰问孤寡老人”“公交文明排队”等主题活动,从点滴的小事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扭转大学生不良的价值观念。

五、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政课程有许多不谋而合的部分,在高校思政教育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势,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因文化多样化、经济市场化的影响,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遵循科学性、生活性、开放性的原则,通过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培养、运用新媒体等策略,能够确保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合教育中,使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充实,为祖国现代化发展储备坚实可靠的人才。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