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动态链

2023-10-09 01:42姚又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姚又丹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1)

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拥有了独立的思想和意识,但是受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需要面对很多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疏解就会导致其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不断地超越自己,最终成为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人。因此,以“三全育人”模式为基础,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三全育人”模式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析

随着当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院校对教职工的招聘标准也在发生明显改变,这使得当前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也为创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创立了良好条件。学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之外,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1]。只有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使其在毕业之后快速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岗位工作。因此,在“三全育人”模式中,高职院校应不断地将自身的教育覆盖范围扩大,从而使学生在最开始进入学校之后就能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并在此影响下顺利地完成学业走入社会。不同时期学校应采用差异化教育。学生参加完高考之后,有部分学生无限制地玩乐,造成进校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能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产生了不正确的学习心理。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坚定理想和信念,使其能够以一种饱满而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在毕业季,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此时教师需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完善的心理教育,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这也是当前“三全育人”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表现,可以说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心理教育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教育力量专业性弱且分散

第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是辅导员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也就是说,教师是否具有完善的心理健康知识,在进行心理咨询能力时是否专业,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辅导员往往会因为日常中众多的烦琐工作很难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同时还会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健康教育混淆,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效率较低。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往往没有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时专业化水平也较差,直接影响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由于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师不能将学生的心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也就是说辅导员没有办法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就没有办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在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并没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辅导员也没有办法从心理咨询师那里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状态。部分心理咨询师往往只采取单次咨询的方式,不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评估。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的心理咨询很显然是无效的,不但不能提升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水平,而且也不能够构建完善且系统的心理咨询体系[2]。

(二)心理健康重视度低

一是学生不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与教师和同学建立一个合理的联系,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自我消化的方式,很少会选择心理咨询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很显然会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其后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二是家长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目前来看,大部分学生家长并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局面就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存在隐患,从而影响学生后续的心理和生理成长。三是学校并不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校园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课程的地位较弱,部分高职院校只会在大一新生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会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受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与大一时期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学校并不重视相关选修课程的开设,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出现问题[3]。

(三)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窄

一是缺乏整体性规划。在学生的心理上,教师和学生的存在感很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学工部完成,表现形式是新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所占的比例偏低,各校只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生管理工作范畴。宏观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调控力度不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心理普测缺乏追踪。大二和大三是高职学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两个年级,也是心理普测结果较为复杂的一个阶段。对高职学生入学一个月后进行一般心理测试,结果对初步判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到了大二、大三,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并存的时候,学生又有了新的或加深了过去的心理问题。然而,学校还没有对他们进行了新一轮的心理测试,因此很难发现新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新生的进一步跟踪,学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发展。三是缺乏活动管理。要想提高学生对心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加强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与训练。高职院校引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后,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但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较少,因此,参加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也很少。最终大多数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如黑板报设计、网上知识竞赛等。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可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不会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重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一,高职院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需把教育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对教育实效进行实时督导,并针对性地做出纠正,以保证教育工作的制度可依、标准高效。学校层面应加强领导,协调做好有关工作。校级领导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的管理工作任务来抓,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治理,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相应的领导机制,确保教育工作平稳有序落地开展。

第二,建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组员主要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并组织所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走进高职心理教育中。每学期开学前后,都要开一次工作会议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汇报总结,并从总体上分析教育的总体发展方向,采取措施防范潜在问题,适时部署工作方案[4]。

第三,加大工作检查力度、仔细排查工作成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校领导应该经常去心理教育工作组视察,进行指导阶段性的工作成效,为各种教育活动提供足够的经费和人力支持,呼吁全体教师和学生普遍参与。

(二)全过程育人,在不同阶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刚刚踏入校园与马上就要毕业,这两种心理状态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生活学习当中,解决其心理层面的各类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在掌握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状况之后,再开展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状况、不同专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5]。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也会导致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的年纪,学生的心理、性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也要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如,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往往很难适应新的环境,部分学生会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问题。针对这类状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适应新的校园生活[6]。大二学生已经适应了校园生活环境,但是在课程学习方面又会面临新的困难。此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要根据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不断缩小其与其他人在成绩方面的差距。即将毕业的学生又是一个新的心理状态,在这一阶段他们即将面临学业和未来的选择,因此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此时需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对未来的焦虑心理。

(三)全方位育人,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为了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实需求相吻合,高校需要重视开设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设置这类课程之前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以及性格特。只有以这些信息为基础,才能够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为每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对应的学分。高职学生在进入第一学年之后,往往只需要学习一些基础性的课程,所以此时就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我情绪疏导技能。在进入第二学年之后,要对学生的心理诉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三全育人”培养模式得到落实。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学校还需要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在进行课堂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识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在上课学习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开展第二课堂时,学校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心理学专家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进行心理健康社会教育活动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让学生进行心理情景剧的演绎,或者是撰写相关的心理学观点文章。通过以上的方式都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开展见习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得到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化解[7]。

(四)全员育人,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在一定时期,周围的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不管是专业教师、辅导员还是同学、宿管教师,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成长。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需要重视以这部分人群为主要的教育主体。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就必须重视专业化工作队伍的组建。这支专业化工作队伍在组建过程当中要时刻以心理咨询教师为核心人员,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从旁帮助,从而使小队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组织过程当中还需要明确专业素质的选聘标准,注重小组内部的人员年龄与性别结构。心理健康教育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当中,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尝试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朋友关系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从而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8]。

(五)搭建平台,构建多维教育网络

多维教育网络平台在构建过程当中必须以课程、活动、网络和阅读为基础。一是要全面落实、推动课程改革,使课程平台的搭建更加完善。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的设置,同时还可以进行线上网络教育,通过在网络上建立教学资源库确保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接触教学资源。二是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活动平台。为了能够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设计点进行活动设计,从而使文化活动能够在彰显本校特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三是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进行进一步完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学校需要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学校公众号或者是校园网站,在这些信息平台上定期发布心理学相关知识来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9]。

(六)彰显特色,构建成长防线

高职院校需要站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角度,采取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举办拓展训练活动和开展团体辅导等措施,使高职学生养成积极阳光心理,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时刻遵循教育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借助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学生有效、高效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扰,使他们在乐观的状态下投入学习活动,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岗位能力要求,安排模块化主题化、拓展训练练习,增强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塑造职业心理素质、使其学会团结合作。教师在课下应该重视分享和沟通,允许学生对活动感悟进行独立总结,以此来检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效果,以此来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迁移,把拓展训练学到的知识移植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去[10]。

四、结语

高职院校由于招生渠道众多,所以学生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特色,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常见也比较隐蔽。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围绕“三全育人”,强化学生人文教育、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和发展,并且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模式,打造新型的教学方法及平台。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