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莹莹 陈子康 谢飞凤 季群 赵瑞
[摘要]由于学术价值和法律关联问题愈来愈大,学术不端行为备受关注,如今学术纪律、学术操守等已经成为热点话题。文章根据近年来《中华全科医学》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实践经验,在如何识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了解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新方法,提高编辑水平和改进工作流程等方面,简述相关做法,总结相关经验,期望对编辑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编辑;《中华全科医学》
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嚴重,作为科研人员的大学教师若涉嫌学术不端,会给学生、其他科研人员造成恶劣影响。基础研究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会使得一些基础研究人员无法参考试验结果,导致投资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基本研究项目失效。临床研究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会对一些医务人员的医学实践产生恶劣影响,有可能导致诊疗结果出现误差,进而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1]。
一、研究背景
《中华全科医学》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安徽省全科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综合科技期刊,是展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研究成果和诊疗实践的窗口,负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一旦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嫌学术不端,完全消除其所产生的影响相当困难,因此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科技期刊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收稿是期刊编辑出版的一个环节,科技期刊编辑要严格把控这个环节,不让学术不端论文进行入后面程序,以避免浪费编辑资源。
二、科技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
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论文发表的把关人,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对投稿论文的多方面检查,客观识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保障科技期刊的学术声誉[2]。
(一)识别抄袭的文章
抄袭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作者引用他人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并将论文的数据作为自己的“新成果”[3],还有一种类型是作者修改他人论文的逻辑结构、句式等,对他人发表的论文进行扩充提炼。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结合相关软件的检测结果对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问题进行初步检查。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可以邀请本领域的审稿专家进行外部审查。初审状态最为透明,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检查,从而核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行为[4]。
(二)了解学术不端检索新手段
1.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索系统
目前,科技期刊编辑排查学术不端行为主要使用的工具是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其中包括中国知网研发的科技期刊学术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开发的文献相似性检测服务系统以及一些出版单位开发的数据库抄袭检测服务系统等。此外,解志杰等[5]学者研究表明,期刊文献循环检测可以显示类似的未发表文献,从而引起科技期刊编辑对这些论文的关注。
2.基于人工智能的检索手段
目前,很多出版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判断论文的语义是否有修改、变换的痕迹。未来,科技期刊可以和科技企业共同研发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的辅助功能描绘用户画像,从而创新审稿模式。当前,已经有一些科技期刊应用人工智能的用户画像描绘功能,显著提高了审稿质量,降低了涉嫌学术不端稿件的比例。
3.提高编辑水平,改进工作流程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可以通过查询转载率来判断论文是否涉嫌学术不端,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通常具有高转载率。科技期刊编辑在面对这些论文时,应将论文定义为抄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对作者进行说服和引导。有时候,涉嫌学术不端的作者的抄袭行为比较隐蔽,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基于自身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在论文的各个部分排查学术不端行为,明确判断作者是否涉嫌学术不端。例如,部分投稿作者不是第一作者,其在科技期刊编辑通知录用时提出更改第一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应立即告知作者这种行为可能涉嫌学术不端。科技期刊编辑在论文审核过程中应对论文的各类信息进行核实,如核对数据真实性、图片出处,如发现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及时做退稿处理。
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议
(一)人工筛查网络投稿
在接收稿件的过程中,如果科技期刊编辑发现稿件只有1位作者,则需要对该作者已刊发的论文进行搜索核查,如搜索得到论文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超过3个,科技期刊编辑则必须应用相关软件对论文内容进行核查。当今时代,各学科领域分类较细,取得特定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通常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只有1位作者且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并取得成果是极为困难的。就算有作者写出涉及多领域的论文,质量通常也不高,很难引起审稿人的关注,科技期刊编辑也可考虑尽早撤稿,避免浪费审稿人的时间[6]。同样,科技期刊编辑需要特别关注短时间内多次投稿的作者,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需要经历一些时日方可得出研究结果,一些大规模的科学研究需要作者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产生成果,因此作者在短期内完成多篇学术论文的可行性微乎其微。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应检查作者信息是否详尽,每位作者是不是均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每篇论文是否都明确注明作者所属单位,该单位是否为信誉良好的大型研发机构、大学或医院(虽然投稿作者单位类型不限,但信誉良好的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对作者论文的把关更加严格);有需要可以电话联系作者,详细了解作者对所写内容的了解情况,如果作者对所写论文一知半解,科技期刊编辑则应该特别注意,及时予以退稿处理。
对已经核实为作者本人的来稿内容,如果是综述体裁,科技期刊编辑必须重视。因为一些刚开始开展科研工作、缺乏实践经验的作者,可能是初次撰写专业研究论文,还没有经过防范学术不端相关教育。如果该论文指导老师疏于核实,或者缺乏监督,就可能发生作者以翻译国外论文为自己论文成果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论文撰写阶段,作者应先向该领域有经验的专家请教,这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还能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防范学术不端意识。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这些来稿,确保其学术质量,同时加强对作者的思想教育,促进学术诚信建设。
(二)应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
《中华全科医学》的编辑利用中国知网的科技期刊学术文献检索系统核查论文,对超过本刊规定内容复制比的论文一般会考虑直接退稿。如果论文应用的资料与方法、技术标准、相关研究数据为以往研究在同一实验室的延续,则科技期刊可以允许论文内容少量重复[7]。但是,一旦以往研究引用过多,即使内容复制比符合本刊的规定标准,科技期刊编辑也应考虑撤稿。然而,文字复制检索技术存在一些弊端,即数据库收集论文不够全面,很容易出现漏检情况,一些经过抄袭修改他人论文思路、直接翻译外文文献等的论文就算查重程序也无法检查出[8]。因此,在送审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应该选择送审论文所属学科的审稿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此外,数据库更新时间、作品发表时间和论文检测时间之间存在时间差,容易导致检验结果存在疏漏[9]。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应尽可能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如有必要,应对论文进行重点标记,在适当时间重新进行检查。
(三)核查单位推荐信和授权协议
在投稿初审环节,作者需要提供所在单位的推荐信和由全部作者亲手签署的授权协议。单位推荐信应由单位科研部门出具证明并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保证第一撰稿人和通讯作者没有违反科研规范的情况以及全部撰稿人根据个人贡献程度高低排序的签章证明。此外,单位科研部门的评审建议需要由部门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部门公章。科技期刊严格执行该流程可以基本预防学术不端。由于科研论文的通讯作者通常是第一作者的导师或项目负责人,他们的签名也可能会导致第一作者在未征得合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合作完成的实验材料和结果来提交稿件的情况。
(四)加强反学术不端行为教育
许多作者还没有了解何种行为涉嫌学术不端,因此科技期刊需要经常开展学术不端规范讲座,并宣传论文撰写有关规范。《中华全科医学》编辑部位于综合性医院内,因此《中华全科医学》的编辑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向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全面介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升他们的学术不端防范意识,让他们了解学术不端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为了避免涉嫌学术不端,作者需要在自己的研究课题或临床研究上花费足够的时间,积累足够的资源来撰写自己的研究论文,深刻认识研究存在的问题,减少复制粘贴大段其他论文内容的现象,学会正确引用别人的论文并给出合理解释。
科技期刊编辑在接受稿件时,需要注意论文排版,合理使用查重软件,并且要做好作者思想教育工作,這些措施只是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步。学术不端行为是全球科学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社会影响巨大。因此,作者、审稿人、编辑、读者等多方需要合力来构建洁净、公平的学术环境,以促进学术诚信建设。
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就是通过不断提高论文的质量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提升期刊的传播力。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期刊出版过程的把关人,只有严把稿件审核卡,对学术不端行为层层设防,绝不姑息任何一篇低劣稿件,才能真正做到净化学术环境,为真心投入科研工作的研究者提供传播平台。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不断更新识别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新方法,提高编辑水平和改进工作流程,从源头上预防和识别学术不端行为。当然,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坚守学术研究的底线,切实通过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从而报效国家、造福社会。高校或研究机构应加强对学术作品的管控,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产出的真实性,真正成为助力科技强国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王华菊,金丹,李洁.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及思考[J].编辑学报,2019(S2):88-90.
[2]李金龙,李溢伦.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评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04):440-441.
[3]李永刚.“物化”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青年卢卡奇“物化”思想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09):61-65.
[4]周祝瑛,马冀.学术不端治理的国际经验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09):87-94.
[5]解志杰,周来新,邓军,等.浅谈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02):195-196,206.
[6]周建美,赵元勤,卢东兵,等.信息时代医学研究生科研论文的学术规范[J].中华全科医学,2010(11):1463-1464.
[7]唐虹,朱银周.学术不端检测中文字复制比超限稿件的取舍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03):281-287.
[8]陈金清.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及其治理[J].学习与探索,2010(05):6-7.
[9]吴凌,李海霞,郭桃美.国内五个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对比研究[J].科技传播,2019(10):7-12.
[基金项目]中华预防医学会期刊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预会发〔2019〕270号);中华预防医学会期刊发展基金项目(第二期)(项目编号:预会发〔2023〕110号)。
[作者简介]代莹莹(1990—),女,安徽蚌埠人,《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责任编辑;陈子康(1989—),男,安徽蚌埠人,《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责任编辑;谢飞凤(1984—),女,安徽淮北人,《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责任编辑;季群(1980—),男,安徽蚌埠人,《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责任编辑;赵瑞(1984—),女,安徽蚌埠人,《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