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高职扩招背景下,电子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层分类模式的划分,给出了电子类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具体实现路径。经过两年多的分层分类培养,在技能竞赛、订单化培养、专升本、创新创业等方面,学生的培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电子类;分层分类;培养质量
1 高职电子类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提出“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在满足国家教学标准的基础上,需结合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区分,有选择。同时,随着高职扩招200万,社会人员、下岗工人、农民工这些特殊群体都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技能提升,这些人员的培养和在校学生相比更需具有针对性。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为例,统计出2020级及2021级电子大类专业人校生基本信息,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单招生源主要来自湖南省各个地市州的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或多或少接触了电子类相关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基础装调能力。普招生源主要來自湖南省各个地市州的普通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文化知识,如数学、英语在入学考试中普遍成绩要好于其他学生。社会人员数量不多,每一届学生中维持在3%左右,这部分学生之前有退伍保留学籍的,有下岗再就业的,也有在工厂担任过生产组长的技术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争分夺秒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还有一部分是对口的西藏生,这个群体普遍文化成绩相对其他生源要弱,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尽相同,人校后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把控也大不一样,就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之前数理化基础可以的同学希望能进入项目组,参加电子类的技能大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后可以从事研发类工作;之前没有相关基础的同学,可能只是对电子相关行业比较感兴趣,对电子类产品的使用、销售有自己的思考,将来能够开个网店,进行电子产品如手机终端的销售;也有些学生在三年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能力最后选择了电子产品生产、测试等相关工作。因此,在电子类专业中,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采用何种培养方法、如何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电子类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实施总体框架
如图1所示:在电子类专业中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以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支撑建立起“非研发层”技术技能人才,以技能精英班教学展开赛教融合培养“研发层”的行业技能精英。
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专业能力选择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并针对岗位能力要求选择与之匹配的专业课程,包括课程种类、知识深度。对于初始岗位中电子设备装配调试可选择电子产品分析、检测、维修课程模块;单片机产品设计开发岗可选择电子产品(C51/STM32)设计及制作课程模块;智能终端系统集成与维护可选择电子产品营销、系统运维课程模块。行业技能精英人才培养是分层分类培养过程中一大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入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不高,对数理化知识学习不够深入,采用技能精英班教学赛教融合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实施过程中,从电子大类专业学生中通过专业测试方式选拔出40人左右的精英班,对这个班的学生培养,采用精英化模式,结合专业技能竞赛,单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授课过程中加深理论的讲解、公式的推导演化,每周安排指导老师对每一周的训练目标进行跟踪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接受能力,老师结合训练效果也对学生进行考核,三次考核不及格的学生会流转到非精英班上课,非精英班的学生在提出申请后,初步合格后,给予1个月的跟班学习,考核合规后可以转入精英班学习。在满足国家职业教学标准的前提下,精英班的学生主要瞄准技能竞赛、专升本目标,起到了整个教学班级的带头模范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三全育人”探索和实践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成长通道。在实施的过程中,选择每一岗位对应的2-3门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加理解了学校“家国共担、手脑并用”的校训精神。
在分层分类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是技能培养、精英教育的一个强有力补充,整个分层分类培养过程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和技术等多方面支持,以大学生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点对点关心帮扶学院建档立卡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学生的就创业创建新平台。通过教师工作室、项目化课程、创新思维课程、特色产业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学历提升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举办创业沙龙活动,开展新项目入驻、团队换新招募工作,常态化召开校园孵化基地项目帮扶会议,积极组织创业项目参加各类活动和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指导。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指导项目与项目间、项目与专业间、项目与企业间联合开展创业实践工作。
3 电子类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具体路径
3.1确定人才培养中纵向分两层:研发层和非研发层
层次的确立充分考虑学生入校后的已有知识水平,以及对自己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的认知。如图1所示,行业技能精英属于研发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属于非研发层。无论哪一层,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涵盖国家对这一专业的教学标准,具体来说,必须有电子产品硬件基础课程模块、电子产品分析检测维修课程模块、电子产品电路绘制与PCB制作课程模块、电子产品(C51/STM32)设计及制作课程模块、FPCA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模块、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维护模块以及电子产品营销运维课程模块。以这些课程模块作为各层学生培养的基础,分层依据来自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要求来制定,每一层又按岗位划分成了若干类,指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让其在合适的分类中学有所长。对于分类,主要通过对电子大类专业2020级、2021级学生一学期后自我分析及相关任课教师评定,其中研发类的创新创业人才分类如下包括专业基础好、学习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结合学生自我兴趣,又划分为专升本(含技能竞赛)、产品开发两类,比例大约为40%;其余的非研发类的创新创业人才包含基础一般,但是扎实肯干;专业知识学习不够主动,在某些非专业方面较为突出,如表达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互联网营销能力等,同样结合学生兴趣,划分为操作技术型、销售型、自主创业型三类。
3.2研发层人才培养及分类
研发这一层针对的是电子制造业中电子产品研发设计岗位,这一层次的分类包括电路设计及PCB制作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工程师、FPCA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四类。这一层可以采用技能竞赛特长班模式,制定了赛教融合的开课模式,技能竞赛特长班的学生在大一优秀学生中选取,由专业技能丰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这部分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产品设计类课程,从简单到复杂,从C51到STM32,从ARM到FPCA,涵盖了电子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这部分学生力争通过1-2年的培养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在“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集成电路设计”“芯片级维修及检测”等电子类赛项中磨炼自己,让自己成为行业类的研发精兵。在2021-2022年,电子大类专业学生获得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省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国赛二等奖一项的优异成绩,充分显示了这一培养模式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3非研发层人才培养及分类
非研发这一层对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需求,这一层包括电路板制作、产品技术支持、售前售后服务、产品检测与维修、产品市场营销五类。结合企业需求,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进入不同的订单班。校企合作订单化培养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对接长沙市产业链深度相关的企业,如蓝思科技、长城信息等,展开深度合作,进行订单化培养,将企业真实设备、真实环境带到校园,将企业培训内容前置至学院学习内容,系统开展研发体系,实施工程师培养,满足到岗即上岗,实现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通过几个月的系统性的培训,首期50人的订单班最终有23名同学经过笔试、实操、面试等多个环节考核,成功进入长城信息,提前实现高质量的精准就业。
3.4采用流转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分层分类对于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自我成才意识的不断变化,每一层、每一类的人数在每个学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这一过程,学生的思想实时发生变换,受到周围环境、网络消息等各方面影响,对自我职业规划会发生怀疑,甚至动摇,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此刻需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所在,进行方向性的指引,班级辅导员进行思想动员,双管齐下,指出其最佳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目标,让其在合适的航道继续航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懈怠或是放松,更有甚者自暴自弃。要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达到什么条件就可以进入另一类的培养中,如技能竞赛班学生长期处于学习新知识状态,会有学习懈怠、不思进取的思想,可采用半学期考察制度,对这部分学生流转到非研发层。同样,对于基础较差但是后期努力,自身对研发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考察合格后流转到研发层培养。这是一个动态监控的过程,也可以解决分层分类可持续性的问题。分层分类培养中有相当部分同学有继续专升本的意愿,不一定局限在专业水平好、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专升本准备阶段,充分运用企业化管理思维,向时间要效益,增强补弱,在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2021年电子院共有56名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录取率较分类培养前大幅提升。
3.5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各层次培养
创新创业对于各层次学生的培养都必须贯穿其中。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研发层学生主要针对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对于非研发层学生主要针对理念的创新、方案的创新。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室、项目化课程模式教学、引入创新思维课程、创新创业大赛、特色产业学院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创新思维。每一学期引进企业导师建立企业教师工作室,每周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对于电子专业学生而言,主要是针对市面上一些新出的电子产品进行讲解和分析,比如一款成熟的智能手环、智能家电等,讲解这些产品产生的背景、社会需求、开发过程、资金流转等背后的创新创业故事,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其实并不是触不可及。同时,专门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相关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如旭洁科技·电子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于2021年5月,由电子工程学院指导,旭洁科技具体开展,依托校园孵化基地对校内相关专业的同学进行吸收与培养。人才培养周期设置为一年,主要培训内容有电路基础、电路分析、PCB设计、电子装配与调试、嵌入式应用技术、C语言、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维修等;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开发流程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产品的开发与测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引导学员自主动手设计,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問题。并将创新成果进行孵化,融合到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中,以此获得进一步的指导与改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分层分类培养更加注重全方位培养学员的个人能力,为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而努力。积极与企业对接,直接为学员打通校企合作的通道,让学员能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更早投入创新实践之中。基地自成立以来,开展推广培训2次,惠及上百名学生。目前已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50余名名学员加入。后续既能为合作企业输送技术型人才,还能为校内学员就业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在2021-2022年期间,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学生连续获得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连续两届获得“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获奖次数和等级较分层分类实施前有较大程度提升。
3.6教学资源的优化及教师能力的提升
对于分层分类培养,重点在于落实教学资源如何进行优化以满足则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分层分类的引入势必带来教学资源的紧张,可采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按难易程度进行资源的整合,如同样是单片机开发课程,在课时安排、实践耗材的准备上,研发类进行加大设计课时,同时准备复杂单片机如SIM32的实训。同时,分类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各类学生的岗位需求、兴趣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在两年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主持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被立项为湖南省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被立项为湖南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团队成员参赛课程“STM32单片机应用技术”这一研发层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也取得了教师技能竞赛省二等奖的成绩。分层分类培养通过对学生培养模式的变化,进一步倒逼教师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7“1+X”课证融入,拓宽学生的选择面
“1+X”的课证融人,可以为学生的分类培养提供多种选择途径,就电子专业而言,可以选择“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传感器检测与开发”“5G网络运营与维护”等,然后与职业资格中的“电子产品制版工”“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无线电调试工”等工种相配套,学生在大二下学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证书,获得的证书可以抵扣相关课程的学分,确保学生能在即将实习前找准自己的技术技能定位。在“1+X”证书实施方面,依据学生报考的证书等级不同,通过校企合作分类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同步实施专业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精确匹配人才供给的需求。2021年在电子类两个专业展开了《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试点,证书考试内容已融入教学计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分类实施不但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互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改革,达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的目的。2021年下半年,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类相关专业学生共111人参加考试,86人通过,通过率为77.4%,证书的获取加强了这些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
4 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高职扩招背景下,电子类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分层模式的划分、分类模式的划分,以及高职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如何进行动态流转的问题。通过“分层分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解决单一人才培养方案带来的弊端,以达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一要求,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同时也为后续分层分类进一步改革和其他专业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李宇峰(1983-),男,汉族,湖南岳阳人,工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