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中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实践探究

2023-10-07 04:26石小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石小云

【摘要】课堂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的课堂作业会反反复复出错.笔者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分析了数学课堂作业中的错题,发现学生最容易犯的是两种错误:知识型错误、经验型错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动一动,巩固数学知识;玩一玩,强化数学知识;练一练,提升数学能力”三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审题习惯,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

【关键词】错题分析;核心素养;解决策略;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的课堂作业总会出错,相同的题目反复训练,但相同的错误还会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些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教学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于同样的题型,或者相似的题型,有些学生会反反复复地做错.当教师让其重新做一遍时,他们往往会“哎呀”一声,怪自己不仔细,然后重做一遍,基本都能全做对.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出错,问题出在哪儿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家长交流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审题习惯差.经常出错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审题习惯不好和审题能力差的.审题是学生做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先提条件,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习惯是存在问题的,教师需要有规划地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训练,对其审题习惯进行培养.

二、错题分析

学生的审题能力到底在哪些具体的方面存在问题呢?针对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也对学生做的一部分错题进行研究,发现学生错误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型错误,一种是经验型错误.

(一)知识型错误

1.数学概念理解不到位

在学习中,有些学生对学习不上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对长、宽、边长、周长等名词的认知不足,无法有效辨别区分,导致做题的时候经常做错.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有这样的一道习题,“用一根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后,把“铁丝的长度”当成了“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铁丝的长度”是周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常识理解不到位,看到是长度单位就认为是边长,无法分辨出铁丝的长度就是周长.

2.数学单位转换不会做

在做题中,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后只会简单地套用公式,从来不关注或者很少关注题目中的单位变化,都用一样的套路解题,把不需要单位换算的题目和需要单位换算的题目放在一起做,每次都会做错.

例如,“小明家距离学校是1884米,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6分米,每分钟车轮转动60圈,小明到学校需要几分钟?”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直接用3.14乘6分米,算出车轮的周长,也就是车轮转一圈的路程,然后乘60圈,算出1分钟车走的距离,最后用1884米除以算出的结果,即可得到需要的时间.在他们的心中,没有长度单位必须转换的意识,认为所有的长度单位是通用的,数据都可以拿来直接用,导致最后计算出现错误.

3.公式适用条件不清晰

在教学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乱用公式的情况,已知周长和长,学生却套用面积公式求宽,已知面积和宽,又套用周长公式求长,凡此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4.数学单位使用没概念

有的学生做题时,公式会使用,但是在单位的运用中又遇到了困难,写面积的时候经常使用长度单位,对于面积、周长的概念非常模糊,错误的人数直线上升.

(二)经验型错误

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经常会碰到相似的题目,在这时,往往会很开心,做题时审题就不仔细,思考也不慎重,做起题来总是想当然,最终在这些题目上栽跟头.

1.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

信息的提取是数学解题的关键步骤,一旦信息提取错误,所有的解题步骤就毫无意义.一些学生经常在提取信息时找错关键句,提取错信息,最后解题的时间花进去了,题目还没有做对,白白浪费了时间,还造成了恐惧心理.

2.受到相似题型的干扰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题目,单独给学生做的时候,他们次次都能做对.但是把它和相似题型放到一起的时候,学生经常受到这些题目的干扰,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没有打破思维定式,不知不觉地按照前面那道题目的思路进行解答,最后出现错误.

3.受到答题心态的影响

我们能看到,在一些學生参加的比赛类活动中,由于参赛学生心态的一些起伏变化,他们的发挥也会跟着有很大的起伏.因此,心态的正常与否,对解题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其解题正确率.

三、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因此笔者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预设“不透”

从教师的维度看,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知识点落实不到位,对于部分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点没有做到完全理解的情况,课后辅导不够.在学生作业做错以后,教师没有及时找学生进行谈话,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完全凭自己的主观猜测和推断,并根据自己的推断进行错题讲解,导致很多学生还是听不懂、学不会.再加上教师本身的讲解比较枯燥,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学生的脑子里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理解上模糊,导致他们一错再错.

(二)学生学习“不深”

从学生的维度看,在学习上学困生往往比较懒散,不喜欢思考,不喜欢记忆,要求背诵的公式定理不肯花功夫去记忆,经常做错的题目不愿意去分析总结,做题目全凭自己的感觉,不会做的时候脑子里随机想到一个公式就用这个公式答题,也不管合不合理,作业做错也不及时更正,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就照抄别人的答案,当教师去问时,就随便糊弄,有个一知半解就好,基本不愿意花时间把题目弄懂.

四、解决策略

(一)动一动,巩固数学知识

数学公式是非常抽象的,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背公式虽然容易,但是理解公式确实一个大难题,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也不知道公式怎么用,甚至不知道公式什么时候用.所以他们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公式性问题或者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

1.逐步抽象,推导公式

周长、面积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一点逐步印证的过程.针对学生在计算面积时用周长公式的问题,教师需要用动一动的方式去引导,在引导学生回忆面积的意义后,先让他们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长7厘米,宽3厘米的大长方形上摆一摆,一行一行摆,刚好铺满可以摆几行,并数一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接着从个数过渡到计算面积(每行数乘行数).用“数出个数—算出面积—推导公式”这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推导出一个可能适用的面积公式.

2.逐步具象,理解公式

借助以上的题目进行推导后,虽然这个公式是正确的,但是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说,这是片面的.因此,笔者要引导学生再寻找两个例子进行验证,让他们经历“推导—验证”的研究过程,再把抽象的公式重新具象出来,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得到升华.

笔者给出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请学生用“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的方法,对自己推导出的公式进行验证.

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求较小图形的周长面积,迁移到求较大图形的周长面积上.教师可用“你说—我猜—他摆”的方式进行巩固,一个同学说出学校内一个物品的长、宽或者边长,一个同学猜是什么物品的哪个面,然后第三个同学边摸边说摸到的这条线是长、宽还是边长,并用老师提供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模型进行检测验证.在这一说一猜一摆中,学生通过认识长方形的长、宽或者正方形边长提高了想象的能力,提升了空间观念,也再次明晰了宽、边长、周长、面积等概念.

(二)玩一玩,强化数学知识

兴趣是数学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课间和社团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玩数学游戏,在玩耍中进一步强化数学知识.

1.数学概念趣味理解

教师让学生借助各种工具,画出几何图形,涂上颜色,然后把图形剪下来贴成一幅画,画出来的线条就是图形的边长、宽、周长……封闭图形内涂色的部分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在反复绘图、涂色、贴画中,长、宽、边长、周长、面积等概念呼之欲出.

在作品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剪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把这幅画变成一幅有趣的拼图.学生在玩自制拼图的同时,继续深化周长、面积等知识,这为学习面积的拓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数学单位灵活运用

理解透概念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机房进行面积、周长主题互动游戏的练习.在一个个数学小游戏中,学生进一步建立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概念;在一道道互动小题目中,学生学会了面积单位的转换;在闯关过程中,学生的面积单位换算越来越熟练.这种有声有色的游戏互动,让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数学,越来越爱探索数学的奥秘.

3.数学知识对接生活

在打好基础后,教师以学生现有的数学认知水平作为支点,以生活为杠杆,抬高学生的认知底板,拓宽学生认知水平进阶的跨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红黄两队,每队发一根同样长的跳绳,红队负责在地上围长方形,黄队负责在地上围正方形,先完成的获胜,接着安排体型差不多的人站到圈子里,站满为止,并数出里面的人数.在这一围一站一数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生活中长、宽、周长、面积等概念,掌握了“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的进阶知识.

在家庭生活中,教师引导家长在创建更好家庭学习环境的同时,每周陪孩子玩一次益智游戏———玩转面积.家长和孩子各自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互相交换,比一比谁算出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速度更快,比一比谁数出不规则图形周长的速度更牛,输的人当天晚上的洗碗工作都由他承包.这个游戏不仅让孩子巩固了数学知识,降低了知识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又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可谓一举两得.

(三)练一练,提升数学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前置条件,没有好的审题能力,就无法准确把握问题,获取正确信息;心态是解题的辅助条件,没有好的心态,即使知识点掌握得再好,一不留神也会出错.在解决好审题能力和心态把控的问题后,教师就着手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升.

1.圈关键词:强化解题能力

针对审题能力弱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之间的一些联系,通过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来避免错误信息的干扰,提高审题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关键词是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观察生活: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课的知识点,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常识,积累生活信息,发现数学的美,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减少思维定式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时候,上课前,笔者先让学生到超市去逛一逛,用自己1平方厘米左右的手指甲和1平方分米左右的手掌,去估量一下食品包装、生活用品包装的面积.上课讲到面积单位时,学生结合逛超市的经验,积极地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做课堂内题目的方法.如:学生在判断题中看到一包方便面放在桌子上所占面积约9平方厘米时,结合经验对比分析,很快发现一包方便面放在桌子上时所占面积不可能只有9个指甲盖那么小,它和手掌差不多大,应该是90平方厘米.和生活这么一联系,学生瞬间就知道答案了.

在自主的观察学习中,学生的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解题能力不断提高.

3.感受生活:完善解题能力

在日常解题中,教师要不断地正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审题锻炼中,正视每一道题目,不因相似题型而审题懈怠,讓心态在磨砺中茁壮成长.

例如,在设计情境的时候,笔者告诉学生教室约长8米,宽6米,现要在装有门的这面墙上贴墙纸,窗户和门共15平方米,请问要贴墙纸多少平方米?课上有23个同学写的算式是:8×6-15=33(平方米),只有22人发现了这道题目只是与之前的例题题型相似,但实际上暗藏玄机.他们认为,没有墙壁的高度没法计算,于是笔者肯定了他们的审题态度,鼓励大家今后摆正心态,认真审题,不要被题目中的相似信息所迷惑.

教师通过陆续设计特定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审题,这样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会不断得到完善.

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数学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教师要特别加强对课堂作业错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丁建兰.撑“错题”之长篙,向数学素养更深处漫溯———北师大版小学六上“圆”校本作业错题资源调查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03):59-61.

[2]何利利.错误也精彩———谈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124-125.

[3]吴秀萍.数学课堂 学习乐园[J].小学教学研究,2014(23):42-43.

[4]刘继永.我这样教简便计算[J].小学教学研究,2001(12):27-28.

[5]徐艳红.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J].教育界,2018(08):63,67.

[6]吴少东.错题寻错因解题需支招[J].小学教学(数学),2016(02):23-24.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