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摘 要:“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到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互联网+”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种新兴的载体和经营方式。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对高校来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适当引进“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更有意义的引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在高校中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高校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业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把握好创新精神的认识和要求,能使其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信息化时代;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152-05
近几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高等院校在培育优秀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并根据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和创新创业教学的局限性,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网络优势来建立更为广泛的创新创业教学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更为自由、积极地开展创新和创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启发,并引导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从而推动学生进一步地在自身的学科领域创新和创业。
一、“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的发展主要依靠互联网科技与信息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以互联网思想为集中体现,对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总体发展趋势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互联网+”通过在企业与产业之间进行有效融合,为中国社会发展经营变革、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一般情况下,“互联网+”也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所属行业结合起来,是对新时代社会形态发展的最新反映,体现了经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常态化发展,创新创业人才也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互聯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从功能上分析,“互联网+”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网络时代蓬勃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的概念自提出后就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在这个背景下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当前发展的方向。其次,“互联网+”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步入常态化发展,产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产业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网络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网络领域的人才培养还远远不够,但做好对大学生的创新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1]。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概述
创新和创业都是比较宽泛的定义,既可以是产品模式创新,又可以是营销模式甚至是产品本身创新。创新思想是市场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元素,市场创新思想和创业密切关联,为了有效增强市场能力,扩大市场范围,就一定要对学生开展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真正认识市场创新中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奠定更加扎实的市场创新创业基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科技变革——信息革命与控制技术、通讯科技革命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科技、传感信息技术革命等。信息技术的逐步开发提高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可以改变人类的思考模式,同时也改善了人们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有助于人们进行沟通和互动。创业既是创新行为,也有助于人们发现新颖而富有意义的新事物,可以帮助创新主体尽可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多样化经营要求,并合理运用当前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进一步开拓与创新,进而大胆开展创新型业务。
四、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满足市场需求
在信息不断普及的现代社会里,产业类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市场和用人单位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为适应市场的多样化发展要求,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多样化教育,对他们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才可以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走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针对他们的知识现状和社会实践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满足学生需求
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可以满足毕业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以及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中国就业形势非常复杂。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开拓创新就业途径,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合理处理就业难题。中国目前鼓励学生能够以创业代替就业,提高综合素质。因此高校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创新与就业教学,训练他们的多种技能,切实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2]。
五、“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中国,高校已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在当前这种“互联网+”背景之下,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模式和市场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中国的高校虽然基本上都意识到大学生就业市场所面对的严峻局面,也主动进行了创新创业的建设,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社会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度又相对低下,不少高校一直都处于“赶鸭子上架”的状况,对教学制度的设定相对模糊,且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发展要求又有着相当大的出入。以至于部分院校在进行新教材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具体研究,只是生硬地按照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没有深入探讨新教材的指导价值。由于不少创新创业指导的老师自己都没进行过实践教学活动,教师本人的实践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差,其所开展的教学辅导工作容易与现实脱钩,对学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成很大障碍。教育学院的许多一线教师也都将自己的心血完全放到了专业课教育上,极少有注意到人才市场领域的实际发展需要,这种情况也给创新就业培训教育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3]。
(二)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后期保障不充足
由于许多学校存在起步相对较晚等问题,导致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方式尚存在着缺陷和不足,高校的教师更多地把自身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到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操作上面,少数老师也会在学校采用“手把手”教育的形式协助学生进行创新,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管理意识的重大意义,从而导致学生的管理意识相对欠缺。所以,由于管理模式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创业以后的短期内便产生了破产倒闭的现象。因此,高校的教师在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协助学生进行创新之后,还要对学生以后的创业工作做出有效指引。只有通过对专业教育的不断强化,他们的科学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技能才可得到进一步的成长。若只懂得照本宣科或者一味借鉴他人之法进行管理,其创新创业之路也将迅速结束[4]。所以,高校的教师在开展课程实践以及创新工作的同时,也必须做到首尾兼顾,如此才能够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学生缺乏正确的信息化理念,创新思维较差
很多人在创业之初,都会选择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公司的迅速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許多学生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缺少相应的创意,在校园里大部分的学生都在玩游戏、看直播、看电视、看电影。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紧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整合。
六、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比较落后
首先,从高校的内部管理方面来看,高校的主要领导单位和管理人员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盲目的理解,不能真实地把握其内容,或者只是停留在表层上,这造成了他们对这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关注力度不足,也进一步降低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作用。其次,负责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性教育的老师,因为缺少高校实际教学经验的长期积淀,无法顺利完成所授的实际教学,也不能在现实意义上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出指导,没有体系化、指导性高的实践性教育课程,教师仅仅从宏观方面去讲授课程,也导致了他们对这些课程的实际掌握水平并不高。最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对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制度还不健全,很可能导致教师上实践课程的热情不高,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也不够重视。
(二)对创新创业定位缺乏科学性
目前来讲在我国众多高等院校中,进行高校创新创业培训的实践还停留在最初阶段,对实践性教学的认知不高,教师将整个教学重点、教学中心都放到了专业课程上,以至于有的院校甚至连一个专业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都没有开展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有的院校甚至还认为学生就业只需靠专业技能提升而非通过拓展创新创业实践性教学。一些学校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式,重点在于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精英人才”,但却没有通过进行创新创业的实战培训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知识层次,并认为这样对他们的就业没有产生根本的推动作用,导致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的投入没有得到保证,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此外,缺乏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去开展创新性研发工作,导致学生在开展实际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过程中,无法真正切实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5]。
(三)没有深刻理解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内涵
因为深受传统培养方式的制约,许多院校长期以来都只注重学生专业性、理论性的培养方式,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薄弱。很多院校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时未能建立正确的、完整的系统化培养方法,这样很可能造成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切实掌握其内容,也可能使得具体的教学结果流于表面。另外,也可采取一些方式来增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实际效果。从师资角度考虑,教师要增加自身对一些基本就业数据和求职信息来进行具体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同时还要对国家鼓励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法规等文件精神加以深度理解,这样可以更精准、更充分地让他们熟悉和把握有关人才数据[6]。教师在讲解创新就业方面知识的时候还能够扩展除课堂自身知识点以外的一些外部知识点,比如能够给学员讲解一些关于应聘的实战技巧与方法。这才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创新创业实战培训的重要性。
七、“互联网+” 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探究
在当前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对的社会条件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高校要想更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培养工作,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若要得以提升,就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并运用信息技术对自身的创新创业培养方式加以革新,以便于为他们的创新创业发展补充更多的能量,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
(一)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
在“互联网+”时期,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加普遍,对教育教学行业产生的影响更大,不仅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与义务教育相比,大学高等教育也相对而言更为开放、自主,学生享有的闲暇时光也更多。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往往需要学生对互联网概念征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借助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进行创业创新平台的搭建。以此为基础搭建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包含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能够使学生从网络平台里掌握到更加精准、全方位的创新型创业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对网络技术实现创新创业网络平台的有效构建,还能够协助教职人员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更新转化,使相应的教学方法得以优化。此外,使用微课等网络教学技术手段,还能够使学习者利用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等个人电子设备根据兴趣爱好获取知识,如此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专业知识教学,从而掌握更加全面的技术知识,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得以更加高效的提升[7]。
(二)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发展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变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要将其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既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给学生创造空间,构思更多的创意。“互联网+”背景的创新培训,要注重线上线下的结合。线下要强化课堂思想教育、举办专题演讲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线下教学系统性强,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教师能够针对学员的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线上培训方式是借助网络的优点,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且学习者的独立性较强,能够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要选择相应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并且培训规模更大,运作方式更简单,培训成本也更低廉。因此,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和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
要使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实施,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被激发,从而使他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观点,提高创造力。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各大高校需要加强与之配套的师资力量。要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在教学中设置师资力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师才能夠帮助学生在学习创新之后,真正地度过最艰难的阶段,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造力。另外,高校也要邀请一些有创意的创业者或者专家来做创意报告,让他们将自身的创业历程和经验分享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起学生对创业成功后的想象。
(四)加强创业教育宣传,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们能够借助网络获得最新的知识、增进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基本心理需要,对学生实践引导意义很大。高等学校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提供的有利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学生在创业方面的能力。通过电视、网络、公众号等方式,向广大教师宣传科技创业培训领域的专业知识。
(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校教师道德培养的思想模式要与时俱进,积极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逐步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培育“互联网+”的教育思想模式。创新创业工作者唯有冲破传统思想,主动接触新信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才可以更好地武装自身,并带动学生向“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前进,进而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实践。另外学校应该做好教师实践培训,如可以在理论课堂教学上进行“模拟创业”的实验项目,不断增强老师本身的实际应用水平[8]。
(六)开展网络创业教育,丰富大学生创业经验
从实践状况分析,不少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并不能全面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面临着很多的盲目性,一旦出现了问题便自暴自弃,在很大严重程度上也会影响创新就业的热情。此外,大学生在创新就业方面还存在着投资量小、项目建设难的问题,一定程度阻碍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因此高校需要争取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以积累创新就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并防止其在今后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犯同样的错误。从大学生自身的视角出发,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学生只要掌握简单的互联网操作技能,就能够利用网络建立商铺,而此类商业创新形式的前期投资较低,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约束,因此能够累积大量的商业成功经验,更有利于企业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推广活动。在“互联网+”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点聚焦于网络科技及其相关网络产业。从总体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国互联网行业具备创业门槛低、前期投资较低、前景可观等优点。
(七)发展大学生创业思维,加强大学生就业实践
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育学生的创业思想,通过正面推广成功者的案例,积极塑造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并以此激励大学生的进取精神。让他们有信心觉得下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就是自己[9]。在许多实践项目中,高校的创新教师没有针对不同的市场情况选取合适的课题,而且总是热衷于重复前辈的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培养的基础在于创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培育他们的创新思想,不能只把注意力重点放到当前的热点领域,而是应该得目光放长远,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的综合效应。
八、结语
综上所述,要使大学生在创业浪潮中成为重要的群体力量,学校必须要顺应国家的要求,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并将其融入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不可妄自菲薄,而是要正确地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加丰富和完善,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康玲,王文静.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4):208-209.
[2] 马小龙.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130-131.
[3] 岳鹏,李红蕾.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15):7-8+17.
[4] 居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21.
[5] 王小萌.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6] 徐良,杨雪,邢文会,等.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 决策探索(下),2021(11):80-81.
[7] 刘海龙.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07):70-71.
[8] 葛勋.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124-126.
[9] 张玲,杜一鸣.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06):192-193.
(荐稿人:高文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