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3-10-06 19:46陈其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主动提问能力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陈其来

【摘要】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呈现出不断提升的状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难度逐步增大、学习深度逐步增强的前提下,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教育培养工作.立足初中数学教学探索研究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意在明确现阶段主动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寻有效培养途径.通过实践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加强前期引导鼓励、注重问题讨论氛围的营造、运用引导式教学方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培养实践,达到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这一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主动提问能力;引导式教学

引 言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课程教学应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也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方法.初中阶段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的丰富性和深入度逐步增强的阶段,教师更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以便其适应难度更大、自主思维能力要求更高的数学知识学习层次,获得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状态.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价值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无论是对于立德树人宏观目标的实现,还是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应当是贯穿于数学课程教学各个方面的教育培养目标.而提问能力培养,是激发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自主学习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找到科学的解题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达成有效沟通交流,以便最终通过与其他同学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散性和创新性的思路,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看待数学问题,并选取最佳方法解决问题.即使学生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有了自主学习意识作支撑,也能够结合问题本身厘清分析思路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引导学生学习自检自查

学生自检自查的意识是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契机,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不容易遇到明显的阻力和问题,这也导致学生不易发现自身学习问题和解题思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检自查的意识会相对比较薄弱.到了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学习难度逐步提升后,学生若不能明确掌握基础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点,则随着学习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障碍会不断积累,最终在学习中出现停滞不前或实际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的现象.这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清晰的认知[1].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检自查,学会在实践学习中不断反思总结,为后续学习难度更大的知识提供一定的基础.这不仅是提升数学课程学习质量的科学方法,也能够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从教师教育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教师也可通过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实际学习中的实际状态和学习层次进行初步把握,最终通过有效教育引导,辅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占据重要地位.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也需要依托其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进行数学问题思考.主动提问意味着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和阻力时,要发挥个人的思维灵活性,借助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积累与自主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这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培养价值,虽然学生提问后所探寻的方向无法保证一次性解决数学问题[2].但在反复思考、反复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必然会朝着逐步清晰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要点明确、结构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和状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原则

(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随着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认知逐步提升,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尊重.在教学引导中,为了主动引导学生提问,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起点进行具体的教学引导.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程“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课程属于简单几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特征,在学生比较熟悉的直线线段教学环节,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直线?如果让你去绘制一条线段,应当怎样画?这种具有发散性和生活化特征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而进入核心教学环节后,教师又可结合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运用合作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罗列.从教学重难点知识角度出发分析可知,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三种线型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直线、线段、射线在现实应用中的具体特征、应用原理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遇到综合实践问题时,往往会存在解答方面的困难,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容易形成系统而清晰的逻辑思路.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推进教学过程.部分学生可能提问:①射线有尽头吗?②直线和射线相比,射线是否更短?从本质上来说,学生提出这种思考时,意味着其对直线和射线的认知在进一步加深,并且逐步将思路转变到考量两者关系方面.教师可通过实践演示生活化素材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引入生活实践情境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找到问题答案的终点[3].对于学生来说,自主思考探索的过程,必然能夠培养其实践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路引导到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要点内容上;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利用问题拓展将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度逐步加深.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散体会到数学知识更广范围内的应用价值和更加多元的思考方向后,其必然能够产生新的数学学习思路和数学实践分析思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提问进行发散引导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基础认知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避免过大难度的数学问题思考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带来更大的困扰和问题,导致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概念理解混乱或思维清晰度不足的现象.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引导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聆听学生的信息反馈.当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或问题思考深度过大、难度过强时,教师应当适当调整引导方向和引导方式确保发散性引导效果,并且圆满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途径探究

(一)加强前期引导鼓励

加强前期引导鼓励主要是指,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或涉及基础层面,教师也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回应.从实际出发来讲,学生提问也意味着师生形成了良好互动,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只有在沟通交流和问答的过程中,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进一步地为教学实践明确方向,找到科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避免以个人观点进行教学引导过程的推进落实.这与上文所述的保持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具体鼓励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丰富多元的特征,在课程前期融入教育引导的环节,通过直接向学生呈现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剪纸或生活中的图样,让学生先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并且让学生尝试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使其通过自主思考总结的方式初步形成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知和感受.在鼓励学生提问时,教师可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变为共同讨论的实践问题解决过程,或者将剪纸手工等实践活动形式引入数学课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提问.另外,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认知.教师在聆听到不同的声音后,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例如,部分学生可能会提问:轴对称图形除了装饰还有什么别的作用?虽然这类问题与认识和应用轴对称图形并不存在非常直接的联系,但教师仍然要在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用足够的耐心和清晰的逻辑思路针对问题进行解释.另外,教师可列举一些轴对称图形在实践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价值.一些绘画作品,广告设计以及艺术设计中的光影效果,从本质上都应用了轴对称的原理.这种多元化的问题解答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领域的重要价值.

(二)注重问题讨论氛围的营造

问题讨论氛围的营造主要是指,教师可针对性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方式,将整个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大家共同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答案的过程.虽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问题可能存在难易度的差异,在学习理解方面也会存在障碍,但整体参与问题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促使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吸收和接受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思维.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参与到问题讨论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增强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师可提出发散性的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思维发散空间,取得更好的问题讨论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种特殊三角形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可在前期导入新课的阶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几个简单的引导性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在前期引导阶段,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因此课堂会形成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能够为整个问题引导下的课程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与学生的问题对话内容可按照如下要点设计.教师在前期可为学生准备几个三角形模型,其中包括等腰三角形,随后询问学生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生:都是三角形.师: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的时候,我们应该叫它们什么呢?生:等边三角形吗?从师生对话的角度上来看,在初步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新概念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继续通过问题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共同讨论去寻找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问题答案[4].例如,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它的边长和角度应该怎么确认?这些问题都可作为学生实践学习和问题讨论中的主要思路和实际问题发挥作用.这种共同合作讨论的方式,会使学生愿意从多个角度对等腰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认知和了解.在学生自主思考的情况下,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行组成讨论小组,最终推举代表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引导式教学方式方法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这类教学辅助工具发挥预期的作用.教师可在完成基础的课程教学过程后,引导学生发散个人的思维,对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性化或发散性的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学习状态、激发个人思维灵活性的目标.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前期引导教育的过程中绘制出符合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其特征,用直观的视觉引导方法让学生对这种三角形的特征产生好奇心和疑问.随后,教师再讲解勾股定理角和边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测量或计算,对符合勾股定理的三角形边角关系进行认知和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和特征會产生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为了锻炼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在完成上述两个基础的教育引导步骤后,教师可为学生示范性地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学习流程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理解状态绘制思维导图,并且提出个人在绘制思维导图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应用发散性和实践性的引导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提问能力的目标.教师可将提出几个逻辑性的问题作为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梳理思维导图的同时匹配设置问题,并模拟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将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充分呈现,这种教育引导方式能够从实践角度提升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培养实践

这里所讲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培养实践,主要强调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回归于生活,通过提出更加深入、更加生活化的实际问题,转化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时,学生自主提问能够推动任务完成的进程.同时,自主提问的问题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思路.教师可选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运用问题引导或项目引导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并进一步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图案设计”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模拟设置图形设计竞赛,让学生分别扮演设计者和追求者的角色,提出图案设计的具体要求,并交换进行设计,有效锻炼学生提问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综合本文实践分析可知,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先进教学辅助工具,以及科学的教学组织流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初中生在自主提问意识逐步增强的背景下,也会更加认同主动提问的教学引导模式.教师只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就能够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保障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莫传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6):55-57.

[2]宋璨.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科技,2022(01):30-31+21.

[3]郭章锋.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1):136-137.

[4]龙殿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85-86.

猜你喜欢
主动提问能力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策略
初中生数学课堂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