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梅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师大多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及数学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应用题教学工作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的教学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数学应用题
前 言
应用题在数学科目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能够训练和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三年级作为一个关键的节点,是应用题从简单的数字计算逐渐向具有一定理论层次的数学问题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做好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一、影响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导入是现阶段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普遍采取的一种导入方式.然而,教师虽然能够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引起重视,但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却更加注重教学情境类型的选择,而忽视了学生在导入环节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样不仅容易使得学生过分关注教学情境中与应用题无关的内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还会因为过分关注教学情境的背景而忽视对应用题干的明确讲解.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互动,但却因为缺乏对题意的全面了解而影响后续的新课教授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就我国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而言,由于受到大班教学的授课方式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通常应用刻板的单一问答式教学方法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产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答,但是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答应用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时,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对解答应用题的算术方法进行讲解,而将表格法和作图法作为额外的拓展内容.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大多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占据中心地位.尽管现阶段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我们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仍有部分教师秉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会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自身的权威性,还会因以成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讲解应用题而影响学生对应用题及解题方法的理解.受到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进行良性的交流和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差异
开展基础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需求,却很难让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转变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方面的差异逐渐在学习过程中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對应用题解题教学方法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解题能力参差不齐、解题错误率提高等情况的发生.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具体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正处于从实用型应用题转向理论型应用题的过渡阶段,教师只有在这一阶段把握好应用题解题策略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对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矫正解题的思考顺序
应用题的类型划分是有规律的,解答应用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某一种具体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需要依据正确的思考顺序才能够厘清做题的思路,在面对同类型的应用题目时才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基于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类型和特点,教师应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授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顺序和解题思路.
读题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做的事,教师在向学生解答题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重点标记出来,在了解题干需要解答的问题之后,先将解答问题需要的已知条件筛选出来,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例如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类应用题的题干通常会更加直观地将已知条件给出,在解答这种应用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题干中的关键字标记出来,还要注意将拥有这些已知条件的主体也重点标记出来,再应用数量关系的公式和算法解答问题.
在学生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标注出来,并明确需要解答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学生在解答一些比较抽象的应用题时,通常需要对已知条件或问题进行转换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题意.以应用题中最为常见的篱笆问题为例,这种类型的应用题通常会在将长方形的长宽给出之后,以“靠墙篱笆有几种围法”作为需要解答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种问题时,首先要根据已知条件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联想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再根据提出的问题来逆向思考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长和宽.这类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解答相关类型应用题的方法,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在应用不同的算法对应用题进行解答时,教师要重点检查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存在省略解题步骤的情况,因为省略解题步骤不仅会使解题过程呈现模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题的准确性.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三年级正是数学题目由简单的数量计算转变到抽象的应用题的过渡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比较抽象的应用题时,通常会因为缺少相关的经验而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工作,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导致其对解答应用题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具体来说,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对比来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和计算题之间的区别,总结和归纳出应用题不同于计算题的特点和类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题的解题特点.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时容易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在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不同的解题思维和角度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发散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应用题.例如,某一应用题的题干条件为“10张人民币里有2元和5元两种面额,在总金额为32元的前提下,两种面额的人民币各有几张?”在讲授这类“鸡兔同笼”的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题干中的条件.教师可以采用假设的方式,在假设全部10张人民币都是2元面额的情况下,总金额比32元少了12元,将少的12元用5元纸币来代替,就可以确定5元纸币的张数.在应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全是5元的纸币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应用题不仅是锻炼学生数学知识熟练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还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学生在理解抽象的题目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工作时,可以将某一类具体的应用题的情境转化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以数量关系类的应用题为例,在某一类题目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学生判断题目中所给的长度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将长方形转换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作品,并将问题给出的长度范围以木条或线条的形式给出,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应用题目产生具象的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在选择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型时,可以根据加减乘除这一知识点,将生活中的购物内容与应用题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适当的硬币或纸币,通过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积极性.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过程思维.以这一要求为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帮助学生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对未知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和例题为基础,通过适当的习题拓展来更好地满足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与评价
教师自身持有的教学观念不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解题能力的提升.而这种影响以解题之后的反思与评价效果呈现最为明显.具体来说,教师在完成教授学生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之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之后进行及时的反思与评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注重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与评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通过归纳和总结解应用题的规律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解题能力融会贯通,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加深记忆的过程,从数学应用题的角度来说,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题目中体现的知识点,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应用题在锻炼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合适的语言和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回顾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仅看重学生是否得到了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三年级本身就是一个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认清自身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对自身问题的积极反思,给予学生更公正的学习反馈和评价,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给予鼓励,以此来更好地满足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目的.
(五)应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现阶段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以数量关系分析法、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为主.数量关系分析法主要是在明确题干中的已知信息之后,根据已知条件将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再根据梳理的关系对问题进行解答.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则主要以题干中的问题为思考的主要出发点,在将问题中涉及的各种信息明确后,以逆向推理的方式来解答问题.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则主要通过在阅读题干时将各种数量关系以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应用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时,教师需要注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处于三年级的小学生群体的思维逐渐由具象转变为抽象,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应用题的主张和问题之后,引導学生应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举例来说,某一应用题的题干:“小红和小李一起跳绳,小李5分钟跳了520下,小红6分钟跳了612下,两个人谁跳得更快?”针对这类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题,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答题目之前,可以制作一个与题干内容相关的人物跳绳视频,在视频中显示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解答习题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应用题,而且能够加深对蕴含在这类应用题中的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解题能力.在应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对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进行分析之后得知,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时不仅要注重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依据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来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季晓丽.培养解题思路提升解题水平:以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为例[J].山西教育(教学),2020(12):17-18.
[2]孙天文.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8):92-93.
[3]谢少明.试论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教学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