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荧荧
【摘要】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部分,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融合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文章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多视角的分析,具体探究了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可行的路径,旨在以项目式学习模式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打开小学数学教育新格局.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德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2021EI059317)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原有模式已被打破,项目式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普遍运用,得到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信息技术则为项目式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搭建了一座隐形的桥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支撑,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设备,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融会贯通与有机整合,设定学习项目,并以此为主线,引领学生历经思考、探究、合作等过程,加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内化迁移,感知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所在,由此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理念落后,脱离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自身所具备的理念和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禁锢,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没有及时更新,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学侧重点有失偏颇,片面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所确立的教学目标不够科学,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的教学目标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无序、散乱,就比如行驶在海上的船只没有正确的方向,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热点话题,是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际需求.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化、机械化,仍然以讲解、灌输为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及空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条件、教学设备越来越完善,信息技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就实际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利用形式大过于内容,仍然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使得课堂的氛围沉闷、枯燥,活动形式、活动步骤大同小异.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未体现出实践性的原则,教师一味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理论性的教学活动,而没有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究的平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学生会欠缺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主体性地位无法凸显,教学效果难以获得新的突破和提升.
二、信息技术融合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背景下,推进项目式学习主要目的是学生围绕着真实的问题、项目任务展开深刻、具体的探究,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有助于奠定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推进教学发展.由此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问题的引领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小组,以项目作品为主要的学习成果形式,学生在思考、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展开无障碍的学习交流和深度的探讨,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和主体性,让学生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充当导演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由此从不同的维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小组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取长补短,获得新的发展和提升.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同时展现出了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传统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形式、内容推进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项目式学习模式则能够弥补这一弊端,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下,教师要学会善用、巧用信息技术,为项目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合渗透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学习实情,对不同的学习项目提出独特的看法、见解,挖掘个性化的数学问题,展开个性化的实践探讨,由此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有助于构建多元互动的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中,整体的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足,缺乏学习兴趣.而项目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的融合渗透,主要是以项目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加强互动、探究、合作,解决项目难题,构建多元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不断攻克数学学习的难关、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信息技术融合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移动学习,不再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利用信息设备、通信软件给学生传递、发放项目资料,同时学生可以运用QQ、微信等平台和教师、同学展开探究、讨论,自主表达看法、意见,商讨实施方案.教师也可以根据线上平台,查验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果,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在项目中实现深度的、有效的、高频的交流与探究,形成多元互动关系.
(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学习状态低迷,难以最大程度激发学习潜力,由此会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面临着极大的阻碍.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教学形式,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落实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使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充满着趣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路径
(一)确定项目主题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其基础和前提是确定项目主题,即项目式学习的核心问题.在主题的确定环节,教师要切实考虑主题的趣味性、真实性、目标性.趣味性指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爱好出发,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任务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项目学习中.真实性则强调研究的项目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衔接,以此缓解学生对项目的排斥感和抗拒感,增强学生的熟悉度.目标性主要指的是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获得.
比如,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这一模块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参观动物园”项目.而如何基于项目主题提炼出核心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以训练学生高级思维为目标,有效设计具有针对性、挑战性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动物园的平面图,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如何用最少的时间看到更多的动物?并进行提炼,设计核心问题:如何设计参观动物园的最佳路线?这一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按照不同的参照物确定方向,明确各个参照物之间的最短距离,由此让学生深刻认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分析项目要素
教师在明确核心问题之后,就可以根据主题确立项目学习的要素,主要涵盖了项目内容、学生起点、学习目标、评价框架等多个维度.就项目内容而言,主要是学习素材的调整和项目任务的优化.通常情况下,学习素材往往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进行优化构建和加工,同时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水平,使得项目内容具备多元化、开放性、灵活性的特征.在“参观动物园”这一项目中,所包括的学习素材则指的是动物园的游览地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體设备给学生展示动物园的平面图以及主要观景点,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能够从图片中获取关键的信息,学生基于真实的情境,将目光聚焦路线的选择上.学习目标的确定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科学、合理的目标.在“参观动物园”这一项目中,项目式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1.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认方向,学会用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加强对方向的理解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2.在项目合作探究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实际价值,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确立是立足于项目整体,立足于整个大局所确立的综合性目标,教师在推进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还应该匹配相应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目标.
(三)设计驱动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关键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深度探讨,完成探究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巧用、善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驱动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获得多元的思维启发和深刻的学习体验.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和必要性,以“参观动物园”这一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给学生播放动物园的宣传片,配上动感有节奏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直观立体化地感受这些动物的活泼、可爱.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聚焦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产生入情入境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对动物园的整体布局形成直观的感知.继而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将主驱动性问题和次驱动性问题进行有机构建,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重要的框架和支撑.在“参观动物园”这一核心项目中,主驱动问题则是如何设计参观动物园的最佳路线,而与之相互匹配、相互衔接的次驱动问题则包括: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信息?哪些要素?如何做出整体性的线路规划?如何确定最佳路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设计最佳路线的参照物是什么?推荐这一路线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项目主题和对应的课程内容,提炼出重要的、有意义的、有驱动性的问题,在问题的启发和导向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将主要的精力聚焦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不断加强对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合运用,进一步解决问题.
(四)设计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主要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的各项活动内容,通常是由驱动性的问题转化而来的,其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将数学知识和学习生活有机构建,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领悟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分析,打开思维,发散思维,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同时让学生在思考探索过程中构建有关于方向的相关知识.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运用信息技术推进项目式学习活动走向高潮,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各种路线图片,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引领学生逐步完成项目目标.
(六)实施项目
项目的实施预示着项目式学习方法逐步走向高潮,在具体过程中,教师以项目式主题为导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教师、学生、学习资源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扮演着学习活动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以“参观动物园的最佳路线”这一项目为核心,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对项目问题展开具体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二十个动物场馆,然后让学生从二十个动物场馆中选择十个人气的场馆,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的投票功能实现投票,在选择十个人气动物场馆的基础之上,小组成员可以集合小组的智慧,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设计最佳的旅游路线.
(七)展示项目成果与反思评价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重考查学生的参与度、配合度、投入度,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方位、全人员、全过程落实观察,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整个项目式学习的主人翁.其次,学生在完成最佳路线的确立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路线,并且说出选择这一路线的理由,小组成员则可以提出质疑、提出批判,彼此之间相互探讨、相互指正,在这一过程中达成多元的互动模式.同时学生能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极强的乐趣和成就感.最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反思,思考在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的过程中,是否有考虑动物园的场馆数量、不同场馆受欢迎的程度以及路线设计的各种要素等.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最佳路线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由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性,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总 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小学数学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具体可以从确定项目主题、分析项目要素、设计驱动问题、设计项目活动、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成果、反思评价等多个维度着手,突显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和价值,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强劲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叶霜霜.小学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2]耿克飞.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
[3]陈绮祺,阳海林.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9):49-51.
[4]石子璇.小学中低段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0.
[5]张思琦.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成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