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兴
摘要: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海量阅读要慢慢渗透、循序渐进。在阅读前期注重“适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再适当增加阅读篇目,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及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践,采取多元阅读、深度阅读、分层阅读、以写促读等方式推动语文海量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海量阅读;语文;实施路径
语文海量阅读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人们对海量阅读内涵的理解仍有一些误区,其价值定位尚不明确,具体的实现途径也需要改进。在教学中应采取多元阅读、深度阅读、分层阅读、以写促读等方式推动语文海量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表达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通常指单篇阅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趋势,海量的教育资源已经占据了师生的视野,海量阅读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因为海量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对生活形成更多的感知,进而培养其洞察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学生的海量阅读会慢慢积累,使其阅读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海量阅读教学大多只注重数量,有时无法达到海量阅读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海量阅读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一、语文海量阅读的现状
(一)海量阅读内容随意
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课外阅读材料较多,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文学故事、科普读物、卡通漫画及教材为主。在进行阅读选择时,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只是按照情节是否有趣、配图是否鲜艳等个人兴趣来选择,这样很容易造成阅读内容的单一性和盲目性。因为学生尚未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阅读观,所以教师仍需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适当的培养和激发,并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和拓展加以适当的引导。
(二)海量阅读方法欠缺
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阅读喜欢的故事类作品时,学生容易单纯被情节所吸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完一本书,大多囫囵吞枣,未能用心去消化阅读中蕴含的知识点。虽然海量阅读的效率有所提高,但读书的品质却有所下降,学生常常是看完一本书就忘得一干二净,产生一种“看得多,忘得快”的现象,而这种错误的读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素养。
(三)海量阅读方式缺乏创新
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把学生当作文本阅读的主人,并且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但是,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海量作品,部分教师仍倾向于用问题讨论来代替学生的感悟表达。无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学生积极的阅读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的后果。
(四)海量阅读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阅读技巧和语文应用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只想到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成绩,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良好阅读习惯的欠缺,不利于学生主动阅读意识和阅读理解效果的提高。
二、语文“海量阅读”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严选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潜能
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因此,要想让海量阅读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需要提倡在整本书阅读的前提下,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经典作品,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独特的韵味,使学生能够把阅读中的体悟融入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从其喜爱的书籍开始阅读。例如,班級有部分学生喜欢抗战故事,笔者就可以推荐《保卫延安》《红日》《铁道游击队》等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二)多元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海量阅读没有边界,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要提倡多种媒体的阅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化课程整合,重视联系,倡导多学科专题研究。海量阅读应该突破专业界限,强化相关学科的融合,将哲学、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经典作品(适合高中生)都列入其中。范围越大,种类越多,学生们就越能从海量的书籍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从而达到感兴趣、认真读、有成效的阅读目的。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新书、好书层出不穷,阅读的内容要经常更新,要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要提倡评估的多样性。海量阅读若以一种简单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价,必然只剩下一种“应考”为目标的功能。比如,名著在高考、中考试题中分别设置题目,使得整个读物与课文的读写相分离,让学生只看考点,而忽视了阅读的过程。评价的内容,除考核外,还包括作文、阅读理解、诗词鉴赏、综合实践等,还可以将笔记、摘句、阅读分享会、悦读会、诵读会等与评估活动有机融合。在语文海量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一些经典的导读、专家点评、名家解读等资料来进行深度的解读。例如《儒林外史》一书中,通过范进的疯狂。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但是由于缺乏对应的文化环境,学生无法实现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播放视频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同样,在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请学生在网上了解一下有关红军长征的情况,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在信息时代,多媒体的阅读成了一种必然趋势。教育工作者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加公开的途径,向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站点并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检索。其次,要提倡多种形式的阅读。面对海量阅读,不仅仅是精读,更要教学生快速读、略读、跳读等多种读法。如《朝花夕拾》之类的书,一到两日就能看完。但是在研读《世说新语两则》和《世说新语》原文的时候,因为它有一千多篇文章,只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大概能看一百篇。另外,在教科书的编排中,也有系统性的读物;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对相关的文章进行解读;还可以设置模块阅读、小组阅读等等。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从而达到兴趣阅读的效果。
(三)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网络时代,信息飞速增长,人们的阅读时长也在持续增加,但由于碎片化、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难以集中,从读书变为了浏览,知识的获取成了单纯的资料搜索,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这种阅读环境下,持续海量的读书,只会增加阅读的负担。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其本质就是深入地思考,不断深入文本加上分类沉淀,就会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图谱、逻辑体系和情感认知。深度阅读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初读《七律·长征》这首诗后,可以查找与红军有关的红色经典作品进行深入阅读。教师可以推荐《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和《丰碑》等,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进行思考,深层反思,向前辈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层次化阅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会不一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分层式的阅读方式。对语文能力較强的学生来说,阅读难度要加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深入细致地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而对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些相对容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中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一是推荐一本“兴趣书”。在向学生推荐书籍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从中挑选出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健康且适合其阅读口味的书籍。二是实现由“课内兴趣”向“课外兴趣”的转变。教师讲授课堂阅读知识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文本中。讲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可以戛然而止,让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阅读。若有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叙述故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堂以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三是观看“兴趣电视”节目,了解节目内容。在平常的课堂上,利用可视化电子设备来提高学生对课余读书的兴趣。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可以通过可视化电子设备来学习的,比如《西游记》《白雪公主》,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去了解相关课外书籍的。
综上所述,语文海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突破常规的思维桎梏,认真分析海量阅读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使之与学生自身特点相融合,进而促进学生海量的阅读。
参考文献:
[1]陈淑梅.浅析学生“海量阅读”的利与弊[J].考试周刊,2021(46).
[2]叶波.为语文的教育还是为教育的语文——与温儒敏教授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20(8).
[3]陈彩霞.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浅述语文教学感想[J].课外语文,2018(16).
[4]陆晓英.让美丽的语文散发魅力[J].甘肃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