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仁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
它的薄,在饼类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纸片之薄的烧饼,拿起一叠,有唰唰之响声,如风中之白杨。
周村烧饼有咸、甜两味,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厌;咸的开人食欲,令人不忍释手。若细分,有甜、五香、奶油、海鲜、麻辣、新鲜蔬菜等多个系列品种。蔬菜系列产品新鲜蔬菜含量20%,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周村烧饼还具有不油污、久藏不变色不变味、易携带等特点,是旅游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许多南来北往的旅客途经淄博,皆要慕名购买品尝,赞语达及南北,故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
文人雅士曾对周村烧饼作过评价赞誉:“形如满月,薄如秋叶;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传说清末曾屡次调贡周村烧饼,这也让周村烧饼名满天下。当时山东省著名商号“八大祥”(八大祥以实实在在经营绸缎而名闻当时)也专门定购周村大酥烧饼成箱发往埠外,作为馈赠佳品。
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著名的德州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之一。德州扒鸡是中国山东传统名吃,鲁菜经典。德州扒鸡制作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00多年来,经过一代代德州扒鸡传人的传承与创新,德州扒鸡的制作加工工艺日臻完美。德州扒鸡的原料选自鲁北特有的大尾花鸡,以饲养十周左右的童子鸡为主料,经过宰杀、上色、煮焖等11道工序,加配16种名贵佐料烧制而成。大体步骤是:将整鸡摆成鸭浮水面造型,全身涂抹蜂蜜,素油烹炸上色,然后把鸡同配好的香辛料包一同浸入盛有老汤的锅中,先用大火将汤煮沸,以确保老汤中的营养不流失,再用小火焖煮6-8小时,促进料香与肉香的完全融合,直至出锅。德州扒鸡的制作完全符合烹饪中“ 扒” 的工艺, 一是食材完整,二是过油上色,三是采用老汤,四是大火煮、小火焖,文武有序,五是成品完整美观, 形若鸭浮水面, 口衔羽翎。成品德州扒鸡主料精选、操作严谨、配料考究、造型美观, 色、香、味、形俱佳,逐步由一种民间小吃,发展为中华名吃,又转变成一种饮食理念和文化,体现出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特有的灵魂价值。
龙口粉丝
龙口粉丝是烟台非常出名的特产美食,不仅在本地享有盛名,还远销全国各地。这种粉丝的特点是丝条均匀、质地柔韧、光洁透明, 食用起来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龙口粉丝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是招远人创造的一种绿豆做粉丝的新技艺。通过长期的传承和创新,龙口粉丝已经成为了烟台的骄傲,是烟台人引以为傲的美食之一。
制作龙口粉丝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选料、清洗、磨浆、过滤、发酵、加酸、搓丝、晾晒、蒸熟等多道工序。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发酵和加酸,这也是龙口粉丝能够保持柔韧度和透明度的原因。泡发好的绿豆要先用石磨磨成浆,随后滤去其中的杂质,搅拌均匀后,加入酸浆来改性淀粉,形成丝条状。经过搓丝、晾晒和蒸熟等环节,最终形成了色泽透明、口感柔软的龙口粉丝。
龙口粉丝的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不仅在中国国内市场上销售火爆,在国际市场也很受欢迎。作为烟台市的重要地方特色食品,龙口粉丝已成为烟台市重要文化名片。
东阿阿胶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东依泰山,南临黄河。这里文人辈出,贤达汇萃。这里更是著名的中国阿胶之乡。“ 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阿胶也让东阿这片土地久负盛名。阿胶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迄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 是历代名医的必用之物, 与“ 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阿胶制作技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贡胶”更是阿胶极品,需在每年冬至子时,选属阴之乌驴皮,取阿胶井极阴之水,用桑木之火,水火相济,历经9天9夜、99道工序炼制而成。
起源于嘉庆五年的同兴堂,因创立“99炼胶法”而名声大噪,成为近代阿胶炼制技艺的集大成者。这种对传统习俗的敬畏与尊重,对传统工艺的恪守与传承,几百年来一脉相传,绵延不绝。1952年,在东阿县阿胶街78号建起了山东东阿阿胶厂,从建厂第一天起,就坚持遵古炮制: 皮, 要用整张纯驴皮;水,要用东阿县的水;工艺,要遵从东阿阿胶的传统制作方法。
时过境迁,东阿阿胶早已不是王宗贵族的专属,成了现代人养生必备的佳品。曾经,中老年人被视为阿胶的主要消费群体,但近几年,随着年轻人消费能力和养生意识增強,市场也在变化。东阿阿胶为迎合年轻人的需求打造产品。年轻人对阿胶及阿胶类产品接受度明显提高,消费呈年轻化趋势。
线下的各大超市、药店,线上的网店,以及最热的直播都能看到东阿阿胶的身影。不仅如此,如今,东阿阿胶的吃法也丰富起来,从原来经典传统的阿胶块,演变到鲜制即食阿胶、桃花姬阿胶糕、“花简龄”复合阿胶粉等多种即食、便捷、时尚的新产品。
单县羊肉汤
在山东菏泽,大概没有哪种美食能抵得过羊肉汤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它让菏泽人引以为傲。单县羊肉汤是入选《中华名食谱》的唯一汤食,因而被称为“中华第一汤”。民间有云:“来到菏泽牡丹城,不品单县羊肉汤, 等于白来菏泽走一桩!”
“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是单县羊肉汤的独特风格。吃时配油炸面食,相得益彰。它不仅是一道爽口的美食,而且还有药膳的功能,具有温中散寒、健脾胃等功效。
烧制单县羊肉汤有三条关键。一是选用平原地区农家饲养的羊,这样的羊不光吃草,也会吃点农家的粮食,能长得膘肥体壮。二是佐料的选用要适量,多了则遮盖肉味,少了则腥膻不除。三是用火要大,使锅内一直处于沸腾状态,使羊油快速融化,与水互相撞击,达到水油交融,形成乳状。
单县羊肉汤始创于清嘉庆十二年。在其后的两百多年间,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中华“老字号”品牌,并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2013年,单县羊肉汤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口大闸蟹
“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在黄河入海的东营,这里的每一只蟹都不是平庸之辈。肉质鲜美,膏满黄肥,黄河口大闸蟹已经成了山东的名片级食材。
黄河口大闸蟹的特点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一般来说,黄河口大闸蟹的生长期为700余天,在两年的时间里,每一只蟹都经历20次变化,4次脱壳,最终养出了色泽鲜亮、壳硬肉满、蟹膏嫩滑的好滋味。煮熟的黄河口大闸蟹色泽橙黄,肉鲜香甜美,成熟时蟹膏满黄肥。当地人的吃法通常以清蒸为主,保持大闸蟹的原汁原味。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九月、十月是品蟹的最好时节,金秋时节,菊黄蟹肥,清蒸出锅的黄河口大闸蟹,色香味俱佳,肉质鲜美,膏满黄肥。闻之,鲜香扑鼻,食之,口齿留香,余味三日。黄河口大闸蟹还有多种烹饪方法和口味,或爆炒,或麻辣,或腌制,或蒸制蟹黄包,无不以鲜美的口感让食客大快朵颐,回味无穷。
当地人最喜欢的、最经典的还是清蒸。蒸熟的螃蟹用专门的刀叉仔细地把膏黄剥下来,蘸上早已准备好的调料,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尽情享受。吃蟹的调料也是有讲究的。醋一定要用米醋,里面加上一些新鲜的姜末,做成姜汁醋。姜汁醋既可以去除大闸蟹的腥味,又可以保留它的鲜味,还能借姜的辛热抵消蟹的寒气。黄河口大闸蟹,比其它地方的大闸蟹更好吃,加上产区面积有限造成的产量限制,黄河口大闸蟹的价格比其它地方的要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