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 郑志玲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这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不断推进高校在教育理念、课程模式、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数字赋能可以帮助高校综合利用多源数据,更准确地预测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数字赋能具有开放、兼容、共享等特点,这既为数字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也带来了工作挑战。文章通过研究,提出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策略:完善数字赋能运维平台,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赋能运行体系,精准服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多维分享,发挥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用;加强专题培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数字化能力。
[关键词]数字赋能;数字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服务;心理预警
赋能最初来自管理学中的授权赋能,其定义是将组织的权限进行合理界定,以通过权责匹配增强员工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推进,学界对赋能呈现两个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一是对赋能客体的关注和研究,探究不同的个体或团队如何通过赋能来发挥自身的潜力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二是对赋能方式及手段的关注和研究,探讨赋能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及实现赋能的有效途径。总而言之,赋能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研究赋能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个体或团队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发挥潜力,为实现变革和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因此,高校应积极适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迎接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技术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这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不断推进高校在教育理念、课程模式、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当前,高校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能够对学校育人氛围营造和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深远影响,而数字赋能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数字赋能可以帮助高校综合利用多源数据,更准确地预测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深入挖掘学生心理健康的规律和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科学的心理健康服务[1]。
一、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学生群体心理测评和研究的开展
数字赋能对高校心理健康服务评估测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增强测评的客观性和规范性。同时,数字赋能也有利于高校分析和研判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心理轨迹,挖掘学生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目前,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主要测评工具是心理测评量表,该量表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种类型,且这两类量表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利弊。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要想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真实情况,就需要学生真实地回答问题,然而部分学生在做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时会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对相关敏感问题进行隐瞒或者随意性应答,导致数据分析结果产生偏差,从而影响高校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情况的真实了解。非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受限于自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在问题和内容的设置上倾向于迎合学生的兴趣点,导致相应的效度和信度分析不足,使测评结果可信程度不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渗透和应用,以及各类智能终端和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高校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助力高校通过大量数据集合,对学生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真实、连续的分析,并从大数据的视角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有效提升对学生心理活动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更好地增强数字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
(二)有利于高校学生心理预测与预警干预的开展
高校通过数字赋能,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同时,能更加精确地做好学生心理预测和预警干预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应用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措施,应对各类危机预警,实现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心理状态的分析、评估、预测和干预。也就是说,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心理活动数据的关联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现实的心理状况,科学预判学生未来心理活动,研究学生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及其心理危机的程度,从而制订可行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方案,并抓住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通過数字赋能,高校能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三)有利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开展
高校可以利用数字赋能来更好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化线索了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形式,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全面增强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学习规律和兴趣关注点,不断优化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和讲授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最后,依托数字平台,师生之间能更好地加强互动、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热情,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覆盖面,提高学生参与度,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在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能够更加精准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二、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契机和挑战
数字赋能具有开放、兼容、共享等本质特点,是其在各领域不断深入推进和广泛渗透的基础。开放是数字赋能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推动数字赋能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兼容、共享等则构成数字赋能逐步完善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基于开放特征,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满足不同时空群体在线学习和交流等多层次的需要,使得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更为便利,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随时获取各种心理健康资讯,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传播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在兼容和共享方面,数字技术全面推广应用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能够实现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助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之间更方便地进行交流和分享,搭建起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
当前,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工作挑战[3]:一是信息的过载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干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二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真实社交和情感交流,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三是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处于建设初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提供更全面、深入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四是一些高校在利用移動互联网开展特色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存在教师数字化技术水平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科学系统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水平,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凸显教学特色。
因此,高校应抓住契机,直面挑战,积极应对,制订相应的指导原则和策略,确保数字赋能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三、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要有利于心理教育资源的整合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高校可以利用数字赋能整合资源,实现数据资源的优化共享,构建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方互相协作。例如,高校通过整合学校医务部门的学生身心健康数据、体育部门的学生运动成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学生咨询数据,形成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基于此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也可以实现高校资源的整合和协同,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同部门和类型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支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精准性[4]。
(二)要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高校不仅要通过收集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并跟进管理,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还需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数字平台,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心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并通过数字赋能满足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工作需求,使数字赋能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策略
(一)完善数字赋能运维平台,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要充分整合和加工学生心理健康数据信息,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和算法水平,完善构建数据系统自运行维护的智能算法平台,通过建立数字化常态模块,加强信息系统对学生心理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和自动研判,也就是利用数字赋能运维平台,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自动整合和分析学生心理行为相关的数据信息,生成动态分析模型,并据此开展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及时掌握学生的行为偏好和心理异常变化信息,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危机预警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高校完善数字赋能运维平台,不仅能发挥该平台对学生心理健康“晴雨表”的作用,还能为学校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提供真实案例和可靠数据,为完善学生管理和服务,制订各类制度和活动方案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创新校园服务和教育模式[5]。
(二)构建数字赋能运行体系,精准服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在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要充分做好数据利用、维护和管理工作,遵循学校信息“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原则,加强构建大数据运行体系,推进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前沿科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相关环节的广泛应用,利用数字化常态模块,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行为特点、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和判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自助服务体系和人工智能咨询服务体系,为数字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同时,高校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线上心理普查测评系统、线上课程学习系统、线上交流群等掌握学生行为和心理轨迹,整合学生在校行动记录、消费记录、辅导员谈心谈话记录和心理联络员信息反馈等多层面数据,通过数字技术精准对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评价自我,增强主动咨询的意识和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更好地支持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与干预。
(三)开展多维分享,发挥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用
在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用多维分享模式。第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应根据学生对身心健康知识的普遍需求和差异化需求,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分享的内容,并把握学生对身心健康常识的动态需求。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采用多维分享模式要注意适度原则,恰当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享时机与分寸,使学生充分享受分享的信息,由此和学生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达成良好效果。
(四)加强专题培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数字化能力
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尚未适应数字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对信息化技能的深度掌握和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高校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教育数字化的深刻变革,既要积极组建高水平教育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又要加强专题培训,加大对现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数字化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他们的数字化知识,以确保心理健康数字化治理全流程规范化、程序化、稳定化和长效化。同时,高校也需要积极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数字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团队,并深入开展研究,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预警水平,为高校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赋能时代,高校需要将教育数字化提升到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利用数字赋能,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数字赋能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环节共融共促,从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落地见实效,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洪雨,薛智铭,易爱军,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24):116-119.
[2]吴迪,鲍荣娟,孔德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J].办公室业务,2022(14):74-76.
[3]杨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08):98-100.
[4]唐志文,赵荣军,孟琳,等.大学生数字化心理健康增值评价趋向[J].数据,2022(04):144-146.
[5]刘东江.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