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器乐教学“以美育人”的实践探究

2023-09-24 16:18:53汤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7期
关键词:以美育人生命成长器乐教学

[摘    要]通过优化器乐教学内容、变革器乐教学方式、丰富器乐教学策略、创新器乐教学评价等,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把器乐教学置于学生生活的逻辑视角中,开展具有生命关怀、收获生命愉悦、舒展生命个性、实现生命成长的器乐学习实践,探究器乐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彰显“以美育人”的学科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器乐教学;核心素养;生命成长

器乐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器乐教学普遍存在轻视体验式学习,不关注演奏乐器的“人”;墨守成规演奏曲谱,缺乏对作品情绪的诠释,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学技能没有从学生生活出发,不具有生活价值等现象。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器乐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快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被制约,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器乐教学实现“以美育人”的突破点和关键点必须立足于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生命成长。

一、优化器乐教学内容,在分层学习中彰显生命关怀

器乐教学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已知”,用富含生命关怀的分层引导其获得“有知”,激发学生在器乐学习中不断“求知”。依托江苏省少年儿童凤凰出版社(以下简称苏少版)音乐教材,整理相关器乐教学内容见表1:

非专业性的器乐教学属于“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实践活动,分层学习可采用以下三种优化器乐教学内容的方法:

(一)把教材变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周1~2节音乐课有限的时间里,围绕主题开展情境性、体验性和综合性的“单元整体学习”,把器乐教学内容与欣赏、歌唱、表演等进行整合,优化课堂学习内容。如在构建“江苏民歌的情韵”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合多首江苏民歌开展教学。《杨柳青》是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音程跨度较大,最高音小字二组d,最低音是小字一组c。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竖笛演奏旋律体验江苏民歌节奏规整、音程小跳的特点,用锄头叩击地面、簸箕筛选种子时的特殊音效为综合表演伴奏,边演奏边用扬州方言原汁原味地演唱,结合真实劳动场景表现江苏人民的勤劳乐观和热火朝天的干劲。对比感受江苏民歌《姑苏小调》《拔根芦柴花》的旋律,综合体验江苏民歌节奏密集、旋律婉转的特点,通过演奏表达江苏民歌独特的情韵,使学生感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二)把教材变厚

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常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让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城乡不同学校、同年级不同班级、同班级不同能力的学生实际情况,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音乐双基和音乐文化的深刻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补充,从使用教材到提供资源的转变。如:邀请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或是参加器乐社团训练的学生,在课堂中展示精彩的演奏,并担任“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体验不同的器乐演奏;利用音乐会的资源,通过到剧院、音乐厅观赏演奏家的表演,现场直观感受独奏、乐队合奏、编创演奏等不同演奏形式的魅力;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的“综艺节目”(如国乐大典),连续、系列化欣赏不同乐器、不同曲目、不同风格的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受,提高演奏的能力。

(三)把教材变活

教师要注重创造与实践,统整、提炼音乐学科内知识、技能之间的融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物品制作乐器——在矿泉水空瓶中装入米粒、豆类制作成“沙锤”;利用树叶做“叶哨”,吹出长短不一、高低有变的旋律;用吸管制作能吹出不同音高的“膜笛”;用绳子串起啤酒瓶盖子做“手串铃”;在家里废弃的酱油瓶中注入不同量的水,敲击发出不同的音高,组成会唱歌的“水瓶琴”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本土资源制作小乐器——宜兴当地盛产竹子,通过砍、刨、削、挖、锯竹子变成竹筒、竹环、竹板制作竹环串、竹筒琴、竹笛、箫等乐器;宜兴还是“陶的故都”,可以用陶土制陶笛、陶鼓、陶埙等乐器。引导学生在会演奏、善演奏的基础上,一起探索制作神奇而美妙的乐器,将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欣赏创造美的能力。

二、变革器乐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体验生命愉悦

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围绕学生的“学”构建健康、和谐、愉悦、民主的器乐学习空间,促进个体生命与精神的自由生长。教师可以尝试变革器乐教学方式,每堂课由多名学生商定“主题”,在课堂组织员(组织器乐学习和过程性展示)、示范演奏员(每首曲目示范演奏)、信息技术员(播放课件、音频等)相互协作中,全班学生自由构建“学习共同体”,展开合作学习。

(一)“五环”学习有提升

各班学生推荐的“小老师”可以按照一听(乐曲情绪)、二唱(旋律)、三找(演奏方式)、四奏(多种乐器)、五创(力度变化、加入和声或律动等)的“五环器乐教学”步骤组织班级成员开展学习如:在学习捷克民歌《牧羊女》演奏时,首先,组织聆听乐曲,感受欢快的情绪。其次,通过演唱《牧羊女》旋律,发现富有特色的“保持音”“断音”记号。再次,复习已经学过的中国竖笛曲《啄木鸟》,温故“保持音演奏应时值充分,音色饱满”、“断音演奏应轻快富有弹性”,最后类比思考《牧羊女》中出现的保持音和断音的演奏方法。学生相互倾听建议和演奏,感受并尊重他人的音乐理解,编创《牧羊女》二声部旋律,模拟草原上小羊依偎着牧羊女欢快歌唱的情景。学生相互调节自我音乐表现,形成和谐的音乐合作表达。在“五环器乐教学”有序的交互活动中,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愉悦。

(二)探究演奏有创意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器乐曲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能传递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情绪,学生通过演奏主动表达对真、善、美的向往。“学习共同体”通过聆听、分析不同乐曲的情绪,其中识读乐谱和演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运用灵巧的双手演奏,表现内心深處的感受,学习共同体的其他成员随着示范演奏,模仿、体验、探究不同的演奏方式,对比不同的演奏效果。聆听《森林狂想曲》时,擅长竹笛演奏的学生可以用美妙的笛声表达乐曲轻松活泼的情绪,其他学生重点感受乐曲开头、中间、结尾出现的小溪流水声、动物鸣叫声等100多种台湾森林中的自然音源,并用家乡盛产的竹子制作“竹知了”“蛙鸣筒”模仿知了和青蛙的鸣唱,在乐曲出现自然音效的段落一起参与合奏,体验趣味演奏带来的愉悦。

(三)学生互助有收获

“学习共同体”注重个人与集体合作演奏的学习方式,注重独奏、重奏以及合奏的多种表演形式,通过共同体促使学生愿意探究、敢于尝试,构建“主题·探究·表现”登山型的课堂样态。以学生为主导的器乐教学,便于学生课后继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课间或社团学习时“信息技术员”为大家操作多媒体,主动出示曲谱、播放乐曲示范或伴奏音乐,为学生练习演奏提供便利;学生不会演奏的指法、技巧,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相互交流学习,有效提升器乐教学效果和演奏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团队力量,收获互助合作的愉悦。

三、丰富器乐教学策略,在探究学习中舒展生命个性

器乐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解决,可通过情境创设策略、跨学科探究策略、个性化表达策略等,帮助学生成为多声部旋律的编创者、个性化乐器的制作者和不同音乐风格的演绎者。

(一)情境创设策略

器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奏对乐谱,吹对旋律”的浅层实践,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乐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度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结合真实情境开展编创,如:演奏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改变主题旋律的速度为乐曲编创引子、尾声,创设彝族“欢庆火把节”的场景,用竖笛柔美的音色营造暮色低垂的氛围。也可以根据彝族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提炼旋律中的“主干音”编创多声部旋律,多声部演奏表现热烈欢腾、载歌载舞的火把节。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用器乐丰富的表现形式表达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理解。

(二)跨学科探究策略

不同器乐能产生不同的音色,相同的乐器用不同的演奏方法也能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跨学科探究声音的传播原理,帮助其提升器乐演奏能力。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关于“鼓”的不同的欣赏曲目,欣赏鼓乐合奏《老虎磨牙》,可引导低年级学生体验敲击鼓面、鼓边、鼓侧、鼓耳等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音色,对比刮、拍、按、敲等不同的演奏方式,感受丰富的鼓声;高年级学生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体验不同民族的“鼓乐传情”。根据已经积累的多种关于“鼓”的丰富感受,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我的小鼓”,探究乐器材质与音色之间的关联,如:用木头制作木鼓、用金属饼干桶制作钢鼓、用气球蒙在塑料盒上制作橡皮鼓、把保鲜膜蒙在大碗上用吸管敲击模仿架子鼓……通过变化制作材料,学生敲击不同部位产生不同音色,探究不同的鼓声,组合不同的鼓点,模拟非洲木鼓、美洲钢鼓、傣族象脚鼓、安塞腰鼓等为不同乐曲伴奏,表达风格各异的鼓韵,提升创意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性化表达策略

通过器乐合作演奏,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感悟生活的趣味和生命的丰富,敢于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乐器演奏张扬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课堂、校园舞台、各种节日欢庆活动演绎自己喜欢的乐器和风格迥异的乐曲,如:演奏广东音乐《步步高》,学生可以用民族传统乐器琵琶、扬琴等独奏,也可以加入音色更加明亮的广东民乐特色乐器“粤胡”,还有学生融入“电子合成音乐”元素进行突破创新,赋予乐曲时代的气息。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演绎、个性化地表达,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和行动。

四、创新器乐教学评价,在趣味演奏中实现生命成长

器乐教学评价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不能用固化的思维阻碍学生的成长。目前器乐教学经常使用的评价方式是“结果检测评价”,通过测评学生几首乐曲演奏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进行评价。这种检测结果侧重学科知识和技能,往往会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结果检测评价经常出现在学期结束前、器乐考级中,这种“几曲定终身”的器乐结果检测主要问题是“缺人”“缺美”“缺生命力”。创新器乐教学评价,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激励、唤醒学生,从而成就每个学生的精彩人生。

(一)器乐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每一位学生都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促进生命成长的器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评价进行学习”,不仅会评价学生,评价自己,还学会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相互激发不断产生疑问,不断专注面对“未知”,不断合作解决困难,不断探究学习,超越自我。相互观察学习效果,相互鼓励,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师参与引导、辅助、鼓励学生在课堂或者家里坚持练习,邀请家长和学生都参与学习评价,如:观摩校内的竖笛交流活动,了解练习竖笛的成果并给予建议等。

(二)器乐教学评价内容素养化

评价内容更多关注“人”的素养,注重提升学生在器乐学习中的审美感知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等。如:在学生懂演奏、会演奏、爱演奏的基础上,评价内容应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巧动手,用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制作乐器,通过趣味演奏探究器乐丰富的音色,赋予器乐教学生活的价值。科学的评价内容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变为器乐学习科学逻辑,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三)器乐教学评价过程嵌入化

器乐教学评价不仅在学习后,还应在学习之前、学习过程中随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提示,评价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嵌入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体验和个别化差异。“学习共同体”可通过等级和评语相融合的方式明确学生是否达成器乐教学目标,并根據不同的达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避免简单重复、机械练习、浅层学习,每位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器乐教学评价明确努力方向。

(四)器乐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组织“我是小小演奏家”展示活动、搭建旋转舞台、组织年级音乐会、家庭合奏音乐会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器乐展示与评价机会。鼓励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技能,将自己制作乐器的过程、个性化演奏等编辑成视频,在节假日为亲朋好友送上“特殊的祝福”或者分享在媒体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等多样化评价收获演奏的快乐和成就感。

关注真实情境和生活价值的中小学器乐教学,将改变碎片化“专家结论”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化解枯燥、机械的练习造成的“练会一项技术,害怕一门艺术”的困境,逐步培养学生“专家思维”模式,通过器乐学习收获生命成长感、表达愉悦感与合作力量感。在促进生命成长的器乐实践中,不断探究生存自由、生命美好、生活幸福的器乐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实现“以美育人”的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许宏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美]托马斯·塔珀.和孩子们聊音乐[M].肖聿,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4]汤霞.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J].江苏教育,2021(4).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以美育人生命成长器乐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音乐院校器乐教学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19:53:07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2:08:59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7:58:45
关于民族乐器第二课堂授课的反思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基于以美育人的学校社团文化建设
考试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23:07:1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职业技术学院之音乐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20期)2016-04-14 01:27:24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江西教育C(2015年5期)2015-06-13 21: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