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宏
[摘 要]班级德育管理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媒介。班级德育要基于“学生立场”,促进学生生命实践智慧的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将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班级德育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充实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形式、创新德育路径、完善德育评价等方式,让班级德育能贴合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的生命绽放,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关键词]学生生命成长;班级德育;班主任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为先,能为上”。在高中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立足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从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出发,深度触摸学生的内在成长需求。通过不断优化班级的德育管理措施,让班级德育管理方法贴合学生的生命成长需求,提升班级德育的整体效能。
一、德育内容:指向学生的生命需求
在班级德育管理中,许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往往是一种预设性的,即根据上级要求或者根据自己的某些德育想法设置一些德育主题,引导学生的德育活动。在这样的一种德育活动中,学生往往是“德育容器”,或者成为“美德袋”,德育内容知识化、德育手段灌输化、德育形式简单化、德育过程单向化、德育教育外铄化等。学生往往“读德”“谈德”“考德”,这样的一种德育是一种知识性德育。知识型德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性德育、肤浅性德育。而且德育内容高高在上,有一种“圣贤化”的倾向。那样的一种班级德育,笔者将之称为“钳制型德育”,或者称之为“控制型德育”。这样的一种德育高高在上,但却与学生有着心理距离;这样的德育方式轰轰烈烈,但却收效甚微。真正的德育应当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生命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生命需求,是德育内容确定的原点、归宿。德育内容应当基于学生的生命需求、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
指向学生的生命需求的德育内容的确立,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德育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对话、交往,倾听学生的心声,把脉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等。只有让班级德育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班级德育水平,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现实发展区”经由“最近发展区”抵达“可能发展区”。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应当站在“学生立场”上,从“学生视角”去思考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班主任不仅能要着眼于学生的当下生活,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可能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幸福生活等。如高中生存在着诸多的“异性交往”问题、困惑,“职业选择”的问题、困惑等。作为班主任,要洞察学生的心理困惑,针对学生的认知问题、心理困惑确定相关的德育内容。为了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中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开辟“班主任信箱”“班级热线”“班级问题板”等多个渠道,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将自己的问题、困惑、障碍等呈现出来。这样的一种渠道,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疏导了学生的心理困惑,让学生能随时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困惑、障碍等暴露出来。由于德育内容来自学生,因而能调动学生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发掘德育活动的创造性。
德育内容是德育活动的载体、媒介。班级德育内容应当促进学生的生命的解放与舒展,应当能促进学生更美好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德育效能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德育内容。强化班级德育内容的管理,不是机械地、盲目地对德育内容进行规定,而是要让德育内容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德育内容管理应当是一种柔性的管理,它既是预设性的更是生成性的。在德育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精心预设德育内容,更要相机创生德育内容,让德育成为因时因地的教育,这样的德育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二、德育形式: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德育,其班级德育形式应当是多样化、多样态的。德育的形式要丰富,丰富性的德育形式能构建一种立体性、全局性的育人时空。在班级德育中,班主任可以从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学科育人等多个方面展开德育实践。所谓“环境育人”,就是从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来育人;所谓“活动育人”,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学科育人”,就是通过各门学科的学习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丰富的德育形式,引导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
丰富班级德育的形式,要求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要赋予学生自主性、自能性教育的时空,要积极打造学生的学习、活动平台,唤醒、激活学生德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德育活动积极性。在班级德育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家校联系簿,可以通过家长会,可以借助于军训,可以借助于汇报表演等,去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管理形式。以活动育人的形式为例,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利用节日、纪念日等特定的节日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比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向母亲表达爱,举办关于母爱的征文比赛;清明节可以带领学生去祭扫烈士陵园;国庆节可以举行庆国庆的活动;劳动节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一些帮走扶性的活动,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内在的、积极向上的激情,让学生树立一种活动的主人翁意识,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動,让德育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并外化学生的行为,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自能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能远行”。
德育形式要“革新”,德育形式的“革新”就是要让德育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受、体验。班主任是班级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因素。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深入研究班级德育管理内容,更要在德育管理形式上动脑筋。班主任要自我革新,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同时,帮助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德育管理活动中来,成为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为班级德育管理献计献策、群策群力、众筹众谋,从而促进学生的班级德育活动不断进阶,促进班级德育管理活动不断跃上新台阶。
三、德育路径:促进学生生命绽放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德育管理,不仅要丰富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形式,更要创新德育路径。创新德育路径,要求教师要将时间和空间真正赋予班级学生。要将班级的德育的重心下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班主任的关注,让班主任能有机会帮助每一位学生。在高中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为学生的道德生命成长提供相关的支撑,促进学生个体道德的形成。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生成,不是依靠班主任机械的、盲目的“说教”,而是依靠自身的实践、体验。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学生实践、体验,这是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生成的基本路径。
班级德育管理路径,总体来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外在的活动性德育路径,其二是关系性、互动性、交往性的德育路径。畅通学生的德育路径,班主任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到自然、社会中去感受、体验。外在性的活动性路径,就是要求逐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要优化学生的活动。如在高中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开辟“第二课堂”,可以开设“百家讲坛”,可以开设“各种社团”,可以组建“各种协会”等。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拓展、延伸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通过优化德育路径的优化,促进学生的生命绽放。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从学生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进而让德育方式、德育路径、德育策略富有亲和力、情感性和人文色彩等。尤其是,班主任要注重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来引导学生关注。在班级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以小见大,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将一个个教育目标、德育意图、德育目的等融入、渗透到班级德育活动之中,从而增进班级德育的内在活力。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尤其要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动,从而培育学生的积极情感。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对话、交往、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关系性的德育路径。实施关系性德育,要做好班主任的表率功能、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管理要实现一种“自化化人”的境界,就必须注重班主任提升自身的品格。互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培育学生积极的、正当的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价值感、归属感等,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创新班级德育路径,还要了解学生。好的班级德育管理往往是一种柔性化的管理,是一种内在性的管理。这种柔性化、内在性的德育管理往往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中的潜能的唤醒,浸淫于文化与心理之间的精神创生。这种柔性化、内在性的德育管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为管理、自能管理的能力。作为班主任,要让德育管理成为人的本质力量得以表征与确证的过程,让德育管理成为人的生命的解放与舒展的过程。在创新班级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提炼、概括、优化德育的策略、方式和方法,要提炼班级德育的思想、观念等。在这样的德育管理中,学生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
四、德育评价:完善学生的生命成长
德育评价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德育评价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驱动性的作用,它应当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评价是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评价更要陪伴学生的成长。对于班级德育管理来说,评价是一种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怎样的评价,就有怎样的德育。在班级德育管理中,评价要注重多维化,要强调点面结合,要注重描述过程。要指向德育目标。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班主任,更包括学生。优化德育管理评价,能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在班级德育管理评价中,一是要做到“点面结合”,要通过一次次的班级德育管理评价,拉动学生的整体性成长,发挥评价的整体性促进、发展等的功能;二是要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纳入班级德育管理之中。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仅学习力是学生的未来学力,生活力同样也是学生的未来学力。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主任回音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予以督促、矫治;三是要“科学观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要将日常观察与活动性的抽测、检测等结合起来,与引导学生将自评、互评、师评等结合起来,将纸笔评价与非纸笔评价等结合起来。如针对高中生的“早恋”问题,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我们如何看待‘早恋’”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直面问题、剖析问题,从而让学生分析“早恋”的弊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引领学生展开正确的异性对话、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度介入,引导学生对“早恋”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会积极地反思、积极地展开自我评价,对自我的思想、观念、行为等进行检视。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是一种内隐性的评价,是一种无声性的评价,但无疑能深深地触发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积极反省,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爱情观、异性交往观、恋爱观等。在这里,评价不仅仅能彰显描述、诊断和鉴别功能,更能彰显评价的促进和发展功能。要对评价出来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找出问题背后的成因,寻找积极有效的对策,从而引导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通过评价,能够让学生个体、群体不断地稳步改进,能让学生的群体和个体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发展。
评价是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德育活动开展具有导向、调节、监督、促进的作用。班级德育管理评价,不是对相关的内容等进行简单化的“是”与“非”的判断,而是要对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具体的过程展开细致入微的评判。评价不仅仅要关注事实,更要指向意义和价值。评价是学生德育实践的一个杠杆,它能撬动、推动学生的整个德育实践活动践活动。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亦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通过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德育实践兴趣,调动学生的德育实践积极性,更能发掘学生的德育实践的创造性。评价,指向学生的素养的发展,指向学生的生命生成。
班级德育管理是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媒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当下和未来生活等能发挥一种持续性、持久性的作用。回归学生的生命、生活的班级德育是一种解放型的班级德育。在班级德育中,班主任要基于“學生立场”,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实践智慧的生成,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6-177.
[2]易晓明.新德育课程观的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02(02):32-34.
[3]鲁洁,夏剑, 侯彩颖.鲁洁德育论著精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
[4]孔祥渊.重视“我”的出现及其德育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1) .
[5]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73.
[6]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