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炜
[摘 要]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学目标中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小学生来说,美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小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也有一定的沁润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以美育美”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教学的侧重目标,注重对小学生意象思维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课堂活动实现情境铺垫、以问题引导激发意向思维、以动手实践加强美术训练、以思考联想提高转化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意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以美育美;小学美术;意象思维;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天马行空的阶段,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课正好能够满足他们对世界美好事物的体验感受,也是他们可以尽情抒发情感,接受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李吉林的《美的彼岸》一书中在课程设计方面是这样描述的:要用“美”首先去占据儿童纯洁的心灵,用“美”去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引发他们对一切美好的人与事的爱,进而崇尚美,追求美。这就是“以美育美”这一教育理念最好的体现方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使得现在各学校将原来美育的上升到“以美育美,立德树人”的新高度,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特别是在意象思维培养上,要将引领学生画出有意之象作为侧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能够借助画画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以美育美”理念概述
(一)“以美育美”的内涵
美育,全称是审美教育,针对教师而言,美育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教育,它包括以美术、音乐、诗歌等一切美好事物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能通过美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美,小育龄的学生更容易接受美的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性格,丰富的情怀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美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美感的培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将眼睛看到的和心灵感受到的美转化为实践成果,为自己今后能够更好地领悟美,诠释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美育美”的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比其他学科更能将美育教育发挥到极致,小学美术老师们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以美育美”理念的呈现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以美育美”的理念已渗透老师的教学方式中。拥有较强专业素养的小学美术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透彻的讲解每一个美术作品,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将美术作品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只会通过眼睛直观看到的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不能理解它到底美在哪,通过美术老师的讲解后,他们就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那种美了;除了课堂上的讲解外,许多美术老师还会组织小学生们外出活动,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去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将生活与美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使小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去理解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美育美”的理念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其身心发展是否有利等因素,因此都会挑一些直观简单的作品或事物来进行教学,还会开展各种美术活动,例如举办“我心中的美丽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认为的校园里最美是事物画下来,还可以开始泥塑或填色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刻的感受美的力量。
二、意象思维的含义
意象思维是通过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观念和说明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赋予人灵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个性,比较适合用于艺术创作方面,对于小学生美术教学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小学生作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和人生的经历并没有那么丰富及成熟,他們还处于用感性的情感和认知去看待世界的阶段,世界万物在他们的眼中都是美好且具有强烈感情的,在情绪的表达上也很直接,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意象思维模式。而美术教师只需要注重去引导小学生的这种思维模式,将这种思维转化为实践成果。其次,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象思维不是单纯地对物象的描绘,而是将情感注入物象当中,以纯真对的情感或行为方式去体会物象中的奥秘,使得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更加形象生动,仿佛将作品做活了一样。再来,意象思维讲究的是“意”与“象”的结合,在意象思维的作用下将物象转化为艺象,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和张扬个性来促进其思维的独立发展。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意象思维表达是自主性的,它是寄托着小学生们的情感判断来创造主观形象的一种意象,意象给小学生提供了自由的联想和智慧的灵感,使他们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因此,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们的自由创作和表达,对他们的作品采取肯定和激励的方式,协助他们创造出具有儿童特色的美术作品。
三、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小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元素基本上是眼睛所看到的“形”和心理判断的“象”,很多教师一昧地要求学生将物品模仿下来,模仿得越像就证明创作的越好,这是不对的,这样的方式只会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只会复刻而没有情感的机器。对于教学的内容而言,很多老师也局限于死板的生搬硬套,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认为小学生还小,不懂得什么是美,随便给点什么物品叫学生认识就好。然而,意象思维的引入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教学的形式,让小学生们自由发挥,让她们明白表现形的途径和方式有许多种,也让教师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注重小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感受,无论是校园里还是校园外,一切的物品皆是教具。
(二)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小学生的意象思维,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意象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小学生们对美术课保持高度的热情,在创造作品时积极的发散思维,建立自己的创作思维模式,将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例如,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将一个苹果放在讲桌上,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就是由你们自由发挥,将你心目中苹果给画下来。最后,有的学生给苹果画上了叶子,有的学生将苹果画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更有的学生,直接画了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圆的苹果。这就是意象思维作用下的小学生,不会生硬地将看到的苹果的样子模仿下来,而是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将苹果画成了千奇百怪的模样,体现了自己心目中对苹果的想象形象。
(三)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术创作能力发展
培养小学生的意象思维,不仅能够使他们在美术教学中获益,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或生活中也有较大的帮助,也能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意象思维的不仅能够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同样适用,比如语文学科,意象思维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认字方面,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形象化,便于记忆,对将来的作文创作也做足了铺垫。再比如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意象思维的建立有利于小学生在解题时建立逻辑思维,正确的做出解答。在生活中,意象思维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更容易发现美,并将脑海里的美通过思维情感表达,最终作为美术作品创作出来。培养意象思维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
四、“以美育美”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合理创设课堂美术活动,做好情境铺垫
良好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物象之美,进而调动自身的感知器官,让这些物象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浸润。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客观物象的自然属性,同时也能够在自身情感共鸣的激发过程中领略物象的审美价值所在。教师良好美术氛围的创建,能够帮助小学生将自身的美术学习过程同物象的内涵进行有机整合,更加深入的实现物我合一。具体来说,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和美术学习诉求,为他们制定符合其美术学习特性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情境、生活情境以及趣味性故事情境等。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让小学生调动起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物象的形态、色彩等特征,并且让小学生结合自身对于物象的感受,合理选择和取舍一些物象特征的情感共鸣,最大程度上放大物象的美感,这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以问题作为引导,激活学生的意象思维
在以美育美理念下,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意向思维,就必须合理运用好教学问题,让小学生以问题为驱动力进行美术问题的思考。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老房子”这节课程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通过对老房子外形结构的观察,能够发现老房子中包含了何种结构要素和元素内容?第二,通过对老房子门和窗户打开中声音的倾听,能够感受到老房子与现代化建筑之间的何种不同之处?第三,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老房子场景,从而能够让学生思考这些老房子当中富含何种生命气象,而这些物像对于小学生美术学习的过程又有何种助力。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能够借助多種维度的感知,将外部的物象转化为自己的美术学习思维,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
(三)以实践作为目的,加强意象思维训练
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策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使得小学生能够将自身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进行连接。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思维意象和联想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移情与联想是共生共长的,同时在联想的过程中,对于美术作品的情感也会不断升华,从而能够起到审美能力和审美思维不断提升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实践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和美术教材紧密相连,具体来说,可以分成如下三个方面的实践内容:第一,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物象要十分丰富,具备一定的生命意义,能够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和灵魂以及情感寄托;第二,能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具备一定的情感象征意义;第三,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与物象有机联合起来,将物象看成是自己,将自己看成实物象,这对于小学生意向思维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以意作为象的基础,提高转化能力
以意作为象的基础,强化推动小学生对于物象的转化能力,主要指的是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美术前感和美术逻辑方面的双重作用,实现意象与美术形象和美术语言之间的不断融合贯通,最终促进小学生意向思维和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成长。依旧以“老房子”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小学生思考老人的形象,并且借助老人这一形象联想到老房子的架构。一些学生可能想到老房子只有一间破旧的房子,这个房子中有一扇破旧的窗和一扇破旧的门。其中居住的老人身体弯曲,耳目也不十分灵敏;有些学生可能联想到老人十分瘦弱,走路时有些颤颤巍巍,他居住的老房子也有些窄和瘦,与老人的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在引导完学生进行联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旧址和卡片来进行一个老房子的搭建,通过这种手工作业的方式来具体化和形象化物象的思维过程。借助这种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多种路径来融合物象思维,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和美术转换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担负着培育小学生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综合素养的重任,美术老师通过教学课程的有效设计,使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丰富的意象思维,能让小学生在发现美,创造美的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够促进美术教学的高效发展。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美术老师们自己要先深入解析意象思维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引领小学生们在美术作品中正确的运用意象思维,创造出完美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赵磊.且行且珍惜——以美育美的美术教育[J].吉林教育,2016(Z1):49.
[2]王晶晶.“以美育美”理念下的少儿美术教学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6):108-110.
[3]张正升.“以美育美”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2(08):71.
[4]尹明.曾永成.以美育美——美育的理论实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1):72.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