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中小古文写作元素的开发与利用

2023-09-24 13:01:34陶佳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古文统编教材读写结合

陶佳娴

[摘 要]小古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积累,还要读写结合,以深化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小古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仿写、补写、改编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读写结合;小古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21-03

统编语文教材对读写结合非常重视,不仅在课后练习编排了小练笔,而且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都专门设置一个习作单元,这样为阅读与写作结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重视现代文的读写结合实践,而很少关注小古文的读写结合。小古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实践点的选择、开发与利用,及时引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实践,以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

一、层次仿写,锤炼语言表达

儿童天生喜欢模仿,不管是模仿表演还是模仿语言,他们都乐此不疲。小古文是我國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有许多值得学生模仿之处。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根据小古文的特点,经历仿写句子、段落、故事的过程,使学生得其形、借其法、化其神,在感悟小古文艺术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句子仿写,夯实语言基础

小古文不仅有生动细腻的描写、形象有趣的比喻,还有一些或韵味十足或含义深刻句子。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这些句子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进行迁移模仿,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司马光》一文,有“群儿戏于庭”一句。这是一个典型的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是“群儿于庭戏”。教学时,教师可先结合正常语序,引导学生读懂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孩子们还会在哪些地方玩耍,并仿照课文中“______于______”的句式写一写。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群儿戏于园”“群儿戏于林”“群儿戏于山”等句子在学生的笔下涌出。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了学生对句式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句子表达独特的地方,引领学生模仿运用,能帮助学生习得句子的表达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运用词句,实现语言内化

掌握表达方法并进行运用,是学生学习文本的重要内容。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小古文具有的独特表达技巧,鼓励学生迁移运用,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杨氏之子》一课,有“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有的学生在写人物的文章时就特别喜欢用上“甚聪惠”这句话。这样的语言表达,既运用了小古文的语言,又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精练。因此,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积累,为学生语言运用提供条件,这样能凸显出小古文的应用价值。

(三)文言创作,涵养语言素养

模仿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当学生积累一些小古文的读写经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小古文的形式去写一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涵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以谐音的形式表现了杨氏子的机智、幽默、风趣。怎样通过谐音把人物的机智、幽默、风趣表现出来呢?教学这篇小古文时,在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后,教师让学生先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水果、动物可用谐音进行表达,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创编一个小故事。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风趣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二、精彩补白,拓宽想象路径

小古文的语言凝练,在表达中常常采取留白的形式,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对进行补白,以深化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于细节缺失处补白

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依据小古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就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补白,能丰满故事的人物形象,使故事内容显得更加完整。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精卫填海》一课,其中的一些句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如,“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这句话,可让学生想象一下炎帝的女儿几岁了、长得怎么样等;“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可让学生想象:女娃在游玩的时候是怎样掉进海里的?她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个句子,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女娃一年四季是怎样衔木石填于东海的,她在填木石的时候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等。补白这些内容,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补白实践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话,不仅可以使故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细节描写,获得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于情节冲突处补白

小古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具有极大的跳跃性。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文中语言跳跃处或者情节冲突处进行补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铁杵成针》一课时,有的学生对老婆婆用铁杵磨针的行为产生怀疑:“她为什么要拿铁杵磨针,而不是用现成的针,这不是太浪费时间吗?”对学生的质疑,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有的学生说道:“李太白想弃学,家里人和老师都阻拦不了。于是,老师让老媪在李太白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用铁杵磨针,使李白从中有所感悟。”这样合理的补白,不仅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而且化解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今后的想象扩写实践打下基础。在小古文教学中,情节冲突之处往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对故事情节的冲突处进行想象补白,让学生乐于探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于结尾悬念处补白

有些小古文的结尾比较突然,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故事的结局进行补白,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守株待兔》一课,文末只说了耕者被宋国人笑話,并没有交代他最后怎么样了,留下了悬念。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位耕者回到家里以后,他的妻子、儿女会说些什么?他今后是不是还一直待在树桩旁边等兔子?并让学生写一写。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依据课文特点,对故事的结局进行补白续编,能丰富故事的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创新改写,形成读写能力

改写是在文本内容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表达。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题材、顺序、人称、表达等方面进行改写,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改变文体,创新语言形式

统编语文教材的小古文体裁多样,寓言、神话、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都有。在教学时,教师应依据课文体裁、特点,要求学生巧妙进行文体转换,让原来的故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把这篇课文改写成自己喜欢的文体。有一个学生把课文改写成童谣:“古有一王戎,聪明好儿郎。与朋出门游,见到道旁李。诸儿竞相走,唯他坐不动。问之答曰苦,从此美名扬。”也有的学生把它改编成剧本。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获得创造性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改变人称,创新写作视角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小古文,大都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小古文的特点,让学生变换人称叙述文本内容,使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让学生用第一人称进行改写,将自己看到道路旁边的李子的推测过程写清楚。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伯牙鼓琴》时,教师可让学生以伯牙的视角进行叙说,这样使故事更加感人。在小古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改变人称进行创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改变顺序,创新写作结构

小古文基本上是记叙文,一般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叙述。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特点以倒叙的形式进行改写,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叙事的技巧,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如教学《精卫填海》时,可以让学生先以倒叙的形式对精卫衔木石填东海这一行为展开叙写,再交代精卫填海的缘由。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能避免平铺直叙现象的产生,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引人入胜。在小古文教学中,改变原文的叙述顺序,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叙事的技巧,窥见写作的奥秘。

四、随感漫笔,突破读写定式

每读到一篇文章,学生都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感悟、体验。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体验写下来,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与生活的对话,读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思考、想象,并就文本的某一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阅读经验,表达自己想法、感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小古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课堂上,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如教学《守株待兔》一课,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耕者的看法或者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学《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完这两篇课文自己受到什么启发;教学《古人谈读书》,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古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与角色的对话,读中互动

互动不仅包括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师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及作者的互动等。师生与作品中人物的互动侧重在故事情节的发展方面,与作者的互动侧重在作品的创作方面。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以互动的形式引领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能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以被救孩子家长的身份给司马光写一份感谢信,也可以以围观人的身份给司马光写一份表扬信,还可以让学生给司马光写颁奖词等。这种以互动式为主的写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与课外文本链接,随文漫笔

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链接课外文本,将课内、课外文本进行统整阅读、思考,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所链接的文本应与教材文本的主题、内容相一致。如《铁杵成针》一课,是一篇勤学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故事拓展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穿越式思考:“李太白弃学以后,每日游山玩水,后来在路上先后遇到了‘囊萤夜读’的车胤,‘凿壁偷光’的匡衡,‘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于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把故事补充完整。这样的随文漫笔,虽然荒诞,但乐趣无穷,使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小古文中的教学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诵读、理解、积累等,还要注重对文本写作元素的开发,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这样能真正深化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与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春华.基于小古文阅读的写作策略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21,(26):46-48.

[2] 吉淑芬.利用小古文阅读促进小学写作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2):41-43.

[3] 谭梦婷.小古文教学中的学生语感培养初探:以统编版教材为例[J].教师,2022,(18):30-32.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小古文统编教材读写结合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成才之路(2017年5期)2017-02-27 07:57:41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5:04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9:54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