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让课堂熠熠生辉

2023-09-24 13:01:34胡白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胡白玲

[摘 要]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五年级下册单独设置了一个思维单元,即第六单元。教学这一单元的《跳水》一文,教师要解读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上,要通过课题、情节等,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策略;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87-03

【教学思考】

要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深入钻研课文,并在全面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明确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思考、探究,展开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钻研教材文本,挖掘文本语言文字的内涵和人文主题思想。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个思维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跳水》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从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课堂上,应该以点带面,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实现学生思维的突破与创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教程】

一、借助课题,点燃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加入学习活动并深入思考。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爱动、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特点,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语文知识,打造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抽象性的语文知识,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教师有必要借助课题,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境,把语文知识化抽象为具象,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片段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课前都查阅了哪些关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生1: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写过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

生2: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也曾说过:“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跳水》。这篇文章究竟是谁跳水了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一读为快,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并引导学生注意自由阅读阶段標记的生字词,进行正音。

教师先从文章的作者、课题导入,使学生对作者背景以及文体等有直观了解;再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为下一课时探讨主人公步步踏上险境的情节做好铺垫。

二、探究情节,构建深度思维

启发思维的最好方式是信息交互。无论是创设教学情境,还是搭建问题式支架,都会让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可能会表达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观点,但这也是思维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要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展现个性,不能让学生一味地附和现有的观点;同时,教师也不能打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该鼓励参与互动的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深度挖掘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设置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2]

师:文中究竟是谁跳水了?

生1:是船长的儿子从船上桅杆的横木上跳进了水里。

师:请同学们思考小男孩为什么会走到横木上去?

生2:因为猴子拿了他的帽子,并对他做鬼脸,还撕咬他的帽子,所以小男孩生气地追赶猴子。猴子爬上桅杆,男孩也爬上了桅杆。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对小男孩这个行为的看法。

生3:如果没有水手在船上逗猴子,猴子就不会抢夺男孩的帽子,这是水手的不对。

生4:我觉得男孩不够理智。如果他能意识到爬上桅杆是很危险的,就不会冲动地爬上桅杆,使自己陷入险境。所以,这个行为是小男孩的性格缺陷导致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透彻,也很好地剖析了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那么我们一起来感受男孩在走上横木时的心理变化。同学们认为他会觉得害怕吗?还是他只想追回帽子,并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靠近呢?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在文中标记出男孩心理变化的词语,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做准备。)

师:读完课文,同学们觉得现在小男孩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生5:危险!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6:小男孩的身体“摇摇晃晃”,他的帽子在横木的另一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再加上桅杆很高,如果小男孩掉下来就没命了。

师:是的,此时的情况十分危险,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境地。那么水手有什么表现?

生7:水手大喊了一声,使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男孩的双腿开始发抖。

师:这一情节十分精彩。作者利用水手的喊叫侧面衬托男孩的恐惧、害怕,也向读者交代了男孩身处险境的情况。此时,紧张的气氛透过文字传达到了读者的内心,读者的心情也和水手一样忐忑不安。

思维具有抽象性和不可见性。因此,思维的激发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调整,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沉浸在文本之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推测他们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进行更深度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并能够深刻感受紧张的气氛,为下一步学习“船长出场”这个情节做好铺垫。

三、深化思考,构建反推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渐发展为创新型人才。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指通过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并根据自己的感情体验,提出自己的观点;逆向思维则是从相反的视角认识文本,以“结果”反推导致此后果的因素,这样的考察往往更现实、更完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创新思维和逆向思维,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以此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文的5~6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高潮部分。通过课前预习以及通读课文,学生已经大体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也知晓了故事结局——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迫孩子跳入大海,孩子最终被水手救上船。但是,学生并没有深入体会这一情节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思维也仅仅停留在表层——男孩得救了。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3]

师:课文的结局是船长机智地解救了孩子。请同学们从结果反推,思考船长究竟是做了什么,使小男孩最终得救了?

生1:船长拿出一把枪,对准自己的儿子,大喊“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

师:那么,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自己的孩子?他大声喊向海里跳,不怕自己的孩子双腿颤抖,会变得更加危险吗?请同学们思考船长的大喊与水手的大喊有什么不同?

生2:船长是用枪逼迫孩子听自己的话。

生3:我觉得船长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将在高处的恐惧转移到枪上面。

生4:我觉得船长的大喊让小男孩接收到了明确的信号——往海里面跳,这样的指令能够使男孩稍微镇定一点,而水手的大喊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

作者对船长的描写在全文着墨不多,但是读者能感受到船长冷静、果敢的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以结果进行逆向推导,让学生在反推的过程中感受作者行文布局的严谨,理解了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并且能够学习新的写作思路。以课文为范例学习写作手法,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列夫·托尔斯泰高超的叙事能力,还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独特的认知。

【教学反思】

一、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实际与特质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符合学生实际与特质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跳水》是一篇的叙事类课文,教师只有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叙事类文章的探究重点,才能让学生探究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背后的含义以及对故事情节起到的推动作用,深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教学手段延伸到其他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形成清晰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推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以生为本

语文教学最忌讳“胡子眉毛一把抓”。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重点不再是生字、生词的理解与运用,而是能够根据的语言表达、结构特点等,完成对文章的深入思考,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这一系列学习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可代劳。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上,教师要设置问题以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与见解,要认真倾听学生思考的心路历程。这样以生为本,才能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教师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与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以此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胆小或自卑,不敢大胆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多鼓励、多表扬这一类学生,让他们战胜胆怯,引导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语文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以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主,与中低年段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在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分析教材和教学背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符合学情与学生特质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入课题、探究情节、结果反推等环节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 参 考 文 献 ]

[1] 费洁,孙双金.让思维在课堂闪光: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实录和评析[J].小学语文教师,2020(4):32-36.

[2] 馬晓霞,吴忠豪.始于情境 成于思维 把真实的想法记下来:五下《跳水》教学及点评[J].小学教学设计,2020(13):24-27.

[3] 陈佳美.“语言-思维”共生型阅读教学探索:以《跳水》一课教学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2021(9):34-36.

[4] 舒平,刘荣华.搭建思维阶梯 提升思维质量:五年级下册《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5):19-21.

[5] 管候娟.小学语文提升思维的深度学习[J].天津教育,2022(4):101-103.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