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2023-09-23 09:03胡聪颖
艺术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校本课程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课堂中引入本土音乐文化,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信,提高人文素养,还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最终实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课程理念、设计思路、核心素养内涵、学段划分等几个方面提供了新的教学指导、理念和思路。课程目标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作者认为艺术教育呈现出越来越重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少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然而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当下的文化环境复杂,中学生极易受到不良影响。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和育人目标而创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文章结合前人研究和作者所在地区的情况,探究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意义、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本土音乐;中学音乐;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8-0-03

近年来,随着网络热门BGM的兴起,“快餐音乐”悄然进入大众生活中,缺乏内涵的娱乐性歌曲将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本土音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结晶,但大多数中学生忽略了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因此,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1 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意义

新课标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如今的艺术教育呈现出越来越重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趋势。中国著名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谢嘉幸先生曾呼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1]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本土音乐,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道路。本土音乐进入中学课堂,不仅可以广泛传播本土音乐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素养。将本土音乐纳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具有多重意义,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展现学校特色,弘扬地方文化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是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和育人目标而创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展现学校的特色,使其区别于其他学校[2]。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容忽视。孔子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了音乐的教化作用。本土音乐具有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有积极意义。将本土音乐纳入校本课程,在展现学校特色的同时,不仅体现出学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更是落实德育及美育工作的实践探索。本土音乐文化需要在一代代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因此将本土音乐纳入校本课程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1.2 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

音乐校本课程需要学校和教师经过选择、改编等加工创造,使其适合学生、学校的需要。其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自身综合能力会得到提升。首先,教师借此机会着重关注本土音乐,学习了解本土音乐,扩大知识面。其次,教师在选择和改编本土音乐素材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音乐创造水平。最后,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土音乐文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评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总的来说,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的课程建设,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

1.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树立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需要从本土文化抓起,培养青少年的本土文化情怀。将本土音乐纳入音乐校本课程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土音乐进入中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本土音乐,使学生在欣赏与实践中对本土音乐文化感到自豪,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自觉传播弘扬本土音乐文化,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2 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2.1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大多数学生往往更偏爱流行音乐,尤其是当下短视频盛行,热门歌曲席卷而来,流行音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当然不能制止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兴趣成为当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本土音乐纳入校本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本土音乐,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需要相辅相成。若教师只讲授知识,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度不足也会使实践活动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展现自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2.2 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是否认同和是否积极投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思想,以及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的能力水平、研究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水平。”[3]教师素质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虽然教师在职前都经过了选拔培训,储备了一定的学科教学法、教育学知识,但是大多数教师对音乐校本课程的认识仅停留在表层,缺乏系统的认识。开发一门校本课程,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校本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需要对音乐校本课程中的本土音乐素材进行改编,使其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但教师之前主要接触的是已经编排完整的基础教材,对于亲自编写教材,很多教师是第一次。显然,改编对教师来说又是一道难题。

音樂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理论教学,还需要实践活动。本地教师尚且不一定熟知当地的民间音乐,然而,经过教师招聘选拔,教师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对学校所处地域的本土音乐了解甚微,亲身示范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的专业水平将面临多种挑战。

2.3 本土音乐纳入校本课程的资源不足

本土音乐是指当地的民间音乐,它源于地方民众的社会生活。然而,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留存状况不一,有的地方音乐口耳相传,没有经过系统整理记述和保存,理论资源稀缺,这就对音乐校本课程的材料收集造成了阻碍[4]。并且课程实施也会受资源问题的影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带领学生了解和欣赏歌曲,但对本土音乐来说,很难获得优质的音视频资源,本土音乐资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限制校本课程的实施[5]。另外,本土音乐不能盲目地纳入校本课程,音乐材料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展现地方特色,是否具有积极意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本土音乐纳入音乐校本课程会遇到各种难题,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音乐校本课程中本土音乐的开发贡献力量。

3 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建议

针对本土音乐纳入校本课程面临的种种挑战,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经过阅读文献及调查研究本地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创建以实践为主的生动课堂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样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讲故事、示范演唱、集体模仿、汇报表演等方式打造以实践为主的生动课堂。

相较于刻板的知识点讲解,学生更愿意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来了解一个地区、一种音乐的源流和发展,这种方式也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娓娓道来的故事配以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共情。另外,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本土民歌的同时,可以穿插歌曲的示范演唱。相较于直接欣赏音频,学生对教师的亲身示范更感兴趣,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共同营造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但这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若教师难以实现示范演唱,则可以通过邀请本土民歌传承人或专家来校参与本土音乐专题公开课,以歌舞相结合的方式,带领教师及学生边歌边舞,学习模仿歌曲表演中的经典动作。歌曲的种类众多,可根据各个学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实施。例如,在学习本土号子时,可以通过模仿勞动时的经典动作来感受当地号子的特色;在感悟体验本地戏曲时,可以模仿一些简单经典的台步和亮相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汇报表演活动,展示课堂实践的学习成果,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还可以激发更多学生了解本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本土音乐进入校本课程须不忘初衷,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一味向学生输入知识,而是给予学生创作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本土音乐进行形式多样的创编活动,打造以实践为主的生动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自觉地加入课堂。

3.2 开展校际交流

开展校际交流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合作交流对校本课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前文中提到本土音乐进入校本课程可能面临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和教材编写的困难,而同一地区的学校对本土音乐的了解程度相似,容易引发共识,笔者认为与同一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互助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同一地区的各学校之间可以共同协商制订本土音乐进校园的专项计划,在各校校本课程的编写过程中,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本土音乐的多元化采集,确保本土音乐材料的科学性和独特性。除此之外,可以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搭建区域内教师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课程实施阶段,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采取听课、助教等方式,增进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教师之间专业技能的互相学习,促进教师成长。这样的合作关系,不仅是在学校与教师层面,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汇报演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笔者认为与同一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应从校、师、生三个层面进行,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中本土音乐的开发。

3.3 向民歌传承人请教学习

在音乐校本课程的设计准备阶段,学校及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特色及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实地采风、前往当地文化馆和图书馆查询借阅相关音乐材料和地方志文献、参与音乐文化传承讲座、向当地民歌传承人或专家请教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好本土音乐资源,以此收集、选择、整理出适合纳入校本课程的民歌。

在课程的实施阶段,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当地民歌传承人来校举办讲座,协助音乐校本课程的实施。通东民歌作为江苏省南通市省级“非遗”项目,具有浓郁的江风海韵,它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随口即兴哼唱出来的歌曲,也是民间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长期以来,通东民歌传承人崔立民老师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通东民歌的源流和表演特色,继承和发扬海门优秀的民歌文化。崔立民老师与正余小学结对建立了通东民歌传承基地,组建了通东民歌社团,并且帮助学校编印了一本“非遗”民歌校本课程教材。崔立民老师的“非遗”课堂走进了中小学校,通过通东民歌传承人崔立民老师的讲解和亲身示范表演,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完整地了解通东民歌,为本土音乐进入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

3.4 学校加强宣传工作

在课程反馈阶段,学校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在当地其他学校进行表演展示,不仅可以展现学校校本课程特色,还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本土音乐文化。在课程实施阶段,可以采集一些上课的精彩照片和视频,记录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最后学校和教师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完善音乐校本课程。由于本土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具有独特意义,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本土音乐进入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艺术和人文素养提高的同时,带动传承传播家乡本土音乐之风。

4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音乐教育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总的来说,不仅要看到本土音乐进校园的积极意义,更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教育事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2000(1):35-39.

[2]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75-76.

[3] 顾书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教育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9):33.

[4] 王清清.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

[5] 滑静,王希亮.本土音乐进课堂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J].北方音乐,2017,37(16):92-93.

作者简介:胡聪颖(2000—),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校本课程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探究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的运用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