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2023-09-20 07:57林晓燕
科技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高职院校对策

摘 要:由于现代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日益关注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在新时期下实现突破,做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重视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借助校园合作的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各种资源,保证互惠互利,培养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育人才,这是本文研究的宗旨和意义,并从多方面对此路径予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校园合作;对策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日益关注幼儿教育,加上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慢慢发生变化,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更加明显,因而对学前教育也格外重视,同时对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育组织也提出了新的标准。教育院校唯有重视对幼儿教育组织的沟通与协作,才可以培养出大批具备较高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幼师。因此,对校园合作在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相关对策予以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意义。

一、校园合作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校园合作模式的内涵

校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组织和高职院校的互动和合作,能够实现教育资源优势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有效降低教育投入,推动幼教事业的长效发展。校园合作模式下,幼儿教育组织可以为院校的教育专业给予科学的预测,比如人才数量、市场状况等,并且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工作开展给予教学组织和实施建议,有益于高职办学工作的切实推进。此外,借助校园合作,院校可能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与锻炼场所,面对面接受实际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指导,实现幼教组织和幼教教育组织全方位合作的目的。

(二)“校园合作”应用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学校方面

首先,可促进学校及时优化人才培养计划,避免人才培养工作的盲目性。“校园合作”机制下,高校与幼儿园借助协作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可显著改变以往学期教育人才培养过于依赖学校而不贴近幼教具体状况的现象。学校与幼儿园借助合作的方式确定学前教育人才的课程设置,共同探究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管理,协作开展相关的授课任务,为社会前进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幼教人才,还能够有效地杜绝人才培养的不科学性与任意性。其次,可提高专业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了解,增强其职业认知,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有计划和有重点地组织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和了解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能够从优秀幼教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幼教工作的价值和伟大之处,提高学生对幼教工作的认同感,使其能以更加正向的态度认真学习和钻研[1]。高职院校还能够通过多样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将课堂记住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应用到教育实践工作中,使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掌握和内化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多在课堂上难以学习到的实践知识,增强其幼儿活动的统筹能力与组织能力,优化学生的实践素养。最后,可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幼教工作具有明显的实践性,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锻炼平台,而“校园合作”机制下,不仅能够增加教育实践的广度与深度,还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进而显著提高工作适应能力。此外,定向性培养的办学模式还可解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问题。

2.幼儿园层面

校园合作机制下,职业学校提供了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幼儿园能够知晓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表现,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所需要的幼师。幼儿园还能够借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与其在课题探讨与专业指导上进行合作,弥补幼儿教育在理论层面的缺陷。

(三)校园合作的类型

“校园—机构”合作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校园合作模式,该种类型的合作以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主要方式,以确定的时长为实习周期,让学生到一定规模的幼儿园参与具体的授课、备课、育儿实践,有效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了解学龄前时期儿童的固有心理特质,了解学前育人工作的宗旨、方法以及科学路径。与此同时,在一些办学水平更高的院校,不仅开展在校生的实践工作,在教育实践开始之前,学校还会组织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抒发工作感悟,为学生提供学前教育经验,强化学生对本领域的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推动其积极对职业生涯做出思考和計划,增强其对学前教育技能提升的自觉性。

同时,校园合作还能够通过文献及开放网络资源的途径得到实现,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幼儿教育组织活动时,职业院校可安排学生自主参与,可以推动教育资源利用与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校园合作可以看成是校企合作的拓展和延伸,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与方向,实现了生产作业与教育工作的有机联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2]。

总之,校园合作是一种凸显学科特色的办学实践活动,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提高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而随着高端互联技术的普及,校园合作将会以更加新颖的形式教学和幼儿教育领域中凸显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校园合作模式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新的教育背景下,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也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不断优化,促进学前教育的内涵不断拓展。不管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求教育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超的实践技能和较佳的综合素养。然而,由于学前教育学科文化沉淀与积累有限,导致在培养目标的明确过程中,科学性不高,不少高职院校多是参考其他院校的办学形式,没有做到从自身情况出发,科学选择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这也导致院校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不够关注,造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培养规格不够完善

幼儿教育人才培养是以学前教育学科设置为目的和宗旨,对教育活动从业人员的教学行为以及活动的最后预估结果,也就是对学该专业学生发展的期望所做出的科学规划的一个过程。但是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办学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院校没有确定科学的办学模式,导致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不高,也使得授课工作缺乏系统性,难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在办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观念的提升,但并没有对相关的授课内容予以调整,导致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目标具有较大的区别,可操作性较低,阻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目标的实现。

(三)办学机制有待完善

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机制发生改变,满足社会发展的趋势,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系统性和多元化,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环节中应兼顾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通过系统教育成为文化素质较高、身体素质较强并且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为学生迅速掌握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提供保障,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当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专业人才受到阻碍[3]。

首先,授课模式不够先进,无法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其次,实践教育专业的课本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难以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再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开展落后,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发展相脱节;最后,一些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活能力亟须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虽然与许多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地开展各种团体活动以及公益活动,但这类活动的目的性不强,难以通过活动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对于学生教学技能的优化是有限的。

三、校园合作模式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路径探析

(一)确定培养方向,明确培育任务

由于高职学前教育的改革,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完善,为教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学科知识积累给予了较大的便利,使得学生可以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及需求,明确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在设计学前教育课程规划与授课方案时,需要对幼教组织与社会资源做到灵活的运用,以此来确保输送专业的人才与幼教机构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办学工作时,需要以合作教学为依托,以幼教机构的具体人才需求为基础,以幼儿教育人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强化为导向,明确培养方向,设计有针对性的办学计划,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也使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的教学工作能够贴近就业形势。因此,这就需要广大高职院校在进行学前教育时,将校园合作作为教学的基础出发点,以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教育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导向,设计出详细、准确的教学计划,真正让此专业的教学活动和未来此专业的就业趋势完全相符。

(二)以幼教岗位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根据

在高职院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工作时,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设置较为关键,这会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明显的影响。若所设置的幼儿教育课程缺乏科学性,会使得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不一致,进而对我国幼儿教育大健康长效发展带来阻碍,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高职领导班子在对幼儿教育有关的课程进行设置时,必须要以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依据,设置和选择科学的幼儿教育课程,开展办学工作,实现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此种教育路径也对学校与幼教组织的合作和联动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只有通过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高职院校才能够形成较为完善和符合教育发展形势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优化其职业素养。此外,想要达成此目的,还应该改变教育观念,使课程设置从落后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走出来,对办学体系予以优化调整,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关注,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水平人才,也保证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顺利适应岗位,推动幼教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

(三)通过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校园深层次互动

借助创新化的教学策略是一种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效果的有效路径。在办学工作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将学前教育工作中较为典型与有意义的授课案例与课程进行结合,安排学生积极对具体案例予以探究与分析,让其更细致地对岗位需求予以研究,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按部就班地开展授课工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困难的能力。与以往授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的是,该种新颖的授课形式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也保证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顺利衔接。

(四)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校园合作模式的贯彻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及实践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如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而言,需要借助职业技能鉴定的方法来评价;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观念的评价,需要由学校和幼教组织对学生的各方面展开共同评价。借助系统而客观的评价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经济发展和幼教组织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使学生结合相关信息自我完善,并且系统而全面的评价能够为学生熟悉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给予帮助,有助于优质教育人才的培养[4]。

(五)重视专业方向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多层次、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综合应用型的幼儿教育人才,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内涵和特色。结合幼儿园对人才的要求,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如今学前教育专业长远和健康发展的一大趋势。制订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应以课程与实践系统为基础,有效借助高职院校、社会、幼教组织等潜在可利用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学校各专业的办学方案都是由专业课程、实践锻炼、毕业设计等部分组成,而如何科学规划三大板块的结构和比例,使其更具實践可行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幼儿园应主动调整理念,关注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和优化,与高职院校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形成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实现学校、学生、幼教组织的多赢局面。

(六)借助政府作用,完善校园合作机制

为了促进高职和幼教组织的积极合作,提高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还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参考实际情况给予支持,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体系,提高对职业教育的帮扶力度。开展行业指导是推动职业教育培养机制优化改革的关键内容,也是重视办学规律,统筹教育资源,革新教学模式,凸显办学优势,促进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意味着,学前教育应构建完善的、以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幼教组织参与的共育模式,保证协调共育,成果共享,推动协调办学、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共赢发展的新型职业教育格局。政府需要为“校园合作”给予保障机制与各项保证,推动学校与幼教组织通过“校园合作”塑造优质合作平台。同时,幼教组织能够参与到学校科目设置和培育方案设计的工作中去,还组织和鼓励幼儿教师到高职院校进行参观和学习,还可以对学前教育学生给予见习、实习指导,而学校方面则可以与幼教组织共享资源,塑造相互交流、协商的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双赢局面的构建。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办学工作中,借助院校合作可以提高幼儿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加深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观念强的幼师队伍,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健康长效发展。希望本文对于校园合作模式在职业学校办学工作中的应用对策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给予参考,为我国幼教事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也为幼儿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研究资料,助力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娜.“校园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21(07):2324.

[2]王志成.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长江丛刊,2021(08):7475.

[3]边宝丽.基于校园合作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才智,2020(30):177179.

[4]黄娟.基于校·园合作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调查分析[J].智库时代,2019(12):206+208.

作者简介:林晓燕(1989— ),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