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前教育是幼儿所接触的第一个具有专业性的教育过程,学前教育也是奠定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师作为幼儿成长道路的促进者与引导者,高职学校更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使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水平的学前教育人才。对此,本文首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影响教师专业性发展水平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性;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并且高职学校作为我国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地区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自身不具备较为专业的教育知识,并且专业性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高职学校师资力量短缺、学校管理制度较为缺失以及教师的能力相对弱化这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提高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水平,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教师专业性发展的举措,让教师的整体水平达到更高层次,从而为我国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水平现状
本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高职院校展开调查,针对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课程科目的学前教育教师进行分析,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水平的现状。并对其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得出以下具体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专业水平差异明显
针对80名专业背景不同的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调查的相关数据制作成表1。通过对图表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前教育教师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伦理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平均值都低于标准水平,并且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专业水平差异明显,学前类专业的教师和教育类专业的教师的素质水平明显高于艺术类专业教师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师,由此也可以看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水平受教师的专业背景的影响比较大。
(二)讲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专业性水平差异明显
针对80名讲授不同课程的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调查的相关数据制作成表2。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影响因素在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这三个维度的差异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差异性最高,专业伦理的差异性并不显著。并且,讲授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性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学前类专业的教师和教育类专业的教师的专业性最高,剩余两种类别的教师专业性明显低于这两类专业。
(三)年龄不同的教师专业性水平差异不明显
针对不同年龄的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以上方法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年龄因素不会对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教师自身的专业背景与专业性水平呈现出非常显著关联性
对于教师的年龄、教授科目和专业背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师的专业背景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关联性。
(五)教师的专业性与教龄、教授科目呈现出不显著关联性
对高职教师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发现,如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对高职教师进行专业性与教龄、教授科目与专业性的关联性分析,这两者呈现的关联结果都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教师的专业性与教龄、教授科目呈现出不显著关联性的结论。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分析比较,当前高职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水平普遍较差,如果仍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很难进行更高层次、高阶段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将会止步于此。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水平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水平现状的数据分析,找出存在的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师资力量短缺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受到更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高职学校也看中了这一热门专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大范围的扩招,从而出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快速解决这一现状,不断聘请不具备专业学前教育知识的教师从事该专业的教育工作,而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的教师只占据很少的比重,从而出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短板,进一步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发展[1]。
(二)管理制度短缺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是教师专业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且好的管理制度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以及在教师传授教育内容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管理制度的执行也必然会受到規章制定者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的影响,如果制定者自身不具有专业职业背景和某些固化老旧思想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水准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2]。
1.各级领导缺少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
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自身不具备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学历背景,并且高职院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初期阶段,也没有为之聘用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从其他院系、其他专业向学前教育专业流调过来的各级领导,多数也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学历背景。领导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认知水平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
2.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背景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在面对招聘教师时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也会影响着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准。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众多行业缺乏各种各样的人才,尤其是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各人事部门在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人才招聘时,很难聘用到能够达到自身预期的专业教师,但为了能够完成学校和院系设置的指标,不得不逐渐降低教师招聘的要求。有的学校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设置了一些不太合理的解决方案,调整院校内与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相近的学科教师来弥补专业教师缺失的现象,并且将艺术类教师设置为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的教师,使其成为高职院校的应急举措,导致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背景比较复杂,从而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还有部分高职院校聘请大量的兼职老师在院系内兼职讲课,以此来提高学校专业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从而降低师生的比例。这一举措很明显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开办的初衷。
(三)教师能力弱化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缺乏该专业的自我教育动力,使自身的专业能力逐渐弱化。首先是一些较为年轻的专业教师,虽然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学历背景,但是容易受到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导致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减弱。其次是一些讲授艺术类课程的科任教师,多数是被跨专业聘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往往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被禁锢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中,不能很好地与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有效的融合。最后是针对高职院校内其他任课教师,该部分教师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不同程度的授课倦怠,从而导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整体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出现不同阶段的弱化[3]。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优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环境
1.将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为高职院校的独立院系
优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环境是确保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性发展的关键举措,高职院校也应为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更为独立、专业的教学环境。将学前教育专业独立出原本的院系将会是顺应学前教育专业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专业,其自身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与其他师范类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高职院校在保证该专业师范性特征的前提下,与其他职业教育进行适当融合也是促使该专业科学、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融合过程和方式要做到适当、科学,不能进行强行融合,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将不利于该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总的来说,为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专门的院系,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身归属感都能得到很好的增强,并且提高学前教育课程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增强教师的院系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性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专业的知识素养[4]。
2.完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体系
优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管理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方向,对于专业质量的提高是该专业立足当下和稳定长久发展的关键之处。因此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发展的管理团队,选举高水平、强能力的专业负责人是完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体系的第一要务。如果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导阶层不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知识甚至自身没有示范类教育的学习背景,这将严重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成为限制该专业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各高职院校理应聘用或提拔有能力的专业教师,构建专业、科学的领导阶层和教师队伍,使其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专业性发展氛围,促进整体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二)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
1.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性作用。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来说,从事该专业的科任教师都经受过系统、专门的教育培训,专业性水平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定期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储备。因此,需要高职院校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专家讲座,设置与之相关的学前教育专业活动,使在职教师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观看课堂回放视频,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进行反思和优化,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全方面提升。
2.重视艺术类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团队中,艺术类教师占据较大的比重,甚至很多学校将艺术类课程设置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核心,从而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这种现象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帮助教师找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角色定位,使其梳理出正确的教育思路。并且引导艺术类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整体专业水平,使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在教授音乐舞蹈等相关技能时与学前教育知识进行更好的结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重要价值。
3.培养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来说,学校所聘请的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并且这类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主要分布在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信息技术、艺术文化素养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此类教师采取定期的培训指导,通过定点定量的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使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培养教师形成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
1.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
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是提高自身专业性的重要环节,各类在职培训课程也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方法,因此高职院校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设置相关的培训课程训练,并鼓励教师积极踊跃地参加。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高职学前教育自身的复杂性,专业构成也相对繁杂,也使得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课程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说,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大相径庭。高职院校更需要针对教师的发展规律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还可针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问题,进行分梯度、分阶段培训,从而使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例如,高职院校为在校教师聘请更为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学校开设学前教育相关的公开讲座,为在校教师传授专业的知识技巧,从而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育活动、教育专题研讨会、教育专业年会以及教师交流活动等可以提升自身专业性的活动,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積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是提升自身专业性技能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依据教师对待学生的教学指导技能,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律,学前专业教师可通过参加与自身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比如,理论知识辩论赛和学前专业知识竞赛这种与知识理论相关的文字活动,还可以参加学前环创大赛和学前社会活动教案设计等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各种形式的专业性活动不仅使教师加深了对学前教育专业本质的理解,还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水平。
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不仅要挖掘社会上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注重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团队朝着健康、稳定,不断前进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还需优化自身的管理体系,为教师团队的成长提供不竭动力,并且为学前教育的教师设置出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专业教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5):4649.
[2]华晓宇.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审视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05):4145.
[3]管玮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208209.
[4]虞永平.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及其专业化发展[J].江苏幼儿教育,2014(01):47.
作者简介:年玥(1996—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