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青岛市尚青鲁名师工作室以“过程赋能”为抓手,着力探索优化培养过程、提升培养实效的教师培养新路径。一是创新性提出“三全培养”的工作目标,构建立体完善的教师培养新模式。二是立足课程、课堂、课题推进“三课提质”,实施多元进阶的教师培养新举措。三是与其他名师工作室和专家学者开展多维良性互动,打造共同增值的教师培养新样态。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过程赋能;课程领导力;课堂驾驭力;课题研究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8-0032-03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承担着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引领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提高所在学校和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国逐步构建起立体多级的名师工作室体系,深度挖掘名师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名师的领衔、示范及辐射带动作用,以期锤炼造就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如何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培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和良好专业素养的教育教学领头雁,是每一个名师工作室及其主持人需要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索的问题。笔者领衔的山东省青岛市尚青鲁名师工作室以“过程赋能”为抓手,着力探索优化培养过程、提升培养实效的教师培养策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名师工作室发展路径。
职业倦怠、工作缺少主动性、缺乏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是当下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影响教师工作态度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此,名师工作室要充分利用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共同目标和追求凝聚教师群体,带领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激发教书育人热情。在建设名师工作室的过程中,我们基于“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创新性构建“三全培养”教师培育新模式,力求在对工作室成员实施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中,实现“让青年教师成才、骨干教师成名、名优教师更著名”的三重培养目标,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滋养教师专业成长的绿洲和沃土。
1. 追求个性发展的“全人员”培养模式
对不同背景和需求的教师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工作室成员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来自不同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二是入职未满五年的青年教师,三是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工作室首先针对每位成员的工作业绩、发展现状、授课特点等进行全面诊断,就其個人发展方向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估,为每位教师专门设计定制专业成长方案,以更好地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个性化培养。具体来说,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我们制定高层次培养目标,通过专家引领、研究教育专著等方式促使其提升理论素养,拓宽教育视野,进一步增强教育情怀和科研能力,助其成为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区域名师;对于青年教师,我们加大关注力度,针对教学设计、教案撰写等工作环节进行精准指导,不断发掘其特质潜能,促进其提升学科素养,以把他们打造为青年骨干教师为培养目标;对于乡村教师,我们注重为其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多元发展平台,帮助他们成长为所在区域的“尖兵教师”。
2. 注重拓展延伸的“全过程”培养模式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培养周期一般为三年,为此,我们工作室通过打破时间限制,实现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展,以谋求教师培养的长远效果。我们将定制化培养培训融入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通过建立分阶段培养机制,全过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直至教师全面成熟成才。
在起始阶段,工作室主要从提升教师的职业认知入手,引导教师开展自我分析和反思,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树立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和热爱情怀。在培养阶段,我们通过专题培训、教学研磨、课题研究、多元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助力教师全面成长,促使每位教师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育风格,力争使每名成员都能成为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或骨干教师。工作室在培养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对每位成员在培养期内的变化与表现、优势与短板等进行追踪观察和及时评估,并做到快速瞄准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真正助力每位教师成员有效化解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成长提供清晰的行动支架。截至目前,工作室九名成员全部获得市区级“教学能手”称号,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三年期满后的延伸培养阶段,工作室仍然持续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后续发展,如为教师拓宽宣传渠道、争取展示机会等,助力优秀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进阶,使他们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3. 融合多元内容的“全方位”培养模式
要切实高效完成教师培养任务,仅仅依靠常规单一的培养措施和手段远远不够,名师工作室应突破传统教条的培养方式,对教师成员进行多角度、多途径、多形式的全方位培养。我们工作室根据每位成员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包括半年短期目标、一年中期目标和三年长期目标,进而制订分阶段培养实施计划并持续完善细化。例如:工作室针对某老师前期专业发展较薄弱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特色培养计划,计划通过“蓄势-助力-起飞”三个阶段,力争在三年培养期内实现“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进阶培养目标,助力其逐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以更好地胜任学科教学工作。
在三个目标的引领下,我们以课程研发、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培养方向和内容,采取集中研修、按需指导、专题研究等多种培养方式,加速工作室教师成员专业发展的步伐。例如:我们从工作室成员中遴选部分优秀教师纳入城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梯队,为他们提供接受更高层次培训的机会。这种双轨培养模式为工作室成员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对课程、课堂、课题这“三课”的研究实施能力,是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的重要路径。笔者领衔的工作室以“三课”提质为出发点,通过建立知识流通、整合与共享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式研修活动,并针对每一名工作室成员的特点和专长,靶向锁定落实教师培养过程中分阶段目标的达成,形成特色化的培养新措施。在此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进阶理论构建教师培养的能力进阶链,注重对教师开展递进式、分阶式、系统性的培训指导,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全面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确保培养过程的质量与成效。
1. 依托课程开发,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领导者,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鼓励教师成员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带领教师亲历熟悉课程研发的每一个步骤,包括选定课程主题、明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构建课程内容、撰写课程文稿、进行试课验证等,并在对课程反复打磨修订的过程中,激发教师对课程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全国知名课程研究专家开展相关专题讲座,从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到校本课程设计,全方位引领工作室教师提升课程领导力。
例如:我们结合项目式大单元主题教学,组织工作室教师成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共同研发“以美立德”系列精品校本课程,满足学校课程形态多样化及学生成长个性化的需求。经由深度参与课程研发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教师的课程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较大提升。
2. 着眼“六大能力”,提升教师课堂驾驭力
课堂管理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教师综合素养的整体体现。我们以全面打造高效魅力课堂为抓手,分阶段、有重点地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六大能力,包括把握教材的能力、预见问题的能力、设计活动的能力、沟通学生的能力、恰当引导的能力和学科综合的能力,引领教师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融通,助推教师教学水平阶梯式递进。
为此,工作室积极开展“打造魅力课堂”赛课活动,经过研判讨论、提出意见、反复修改、课堂展示、评课反思等磨課环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素养等都有很大提升。在全面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凝练梳理了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逐步形成个人独特的课堂风格。例如:单珊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针对其动手能力强、创意思维活跃等特点和优长,工作室为其量身打造“动漫创意设计”项目式课程,通过群策群力、反复磨课,帮助单老师有效克服了在问题设置及教学评价上的短板,逐渐形成“技巧型”教学风格,其所教授的动漫项目式课程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和山东省基础教育优质课评选中均获得一等奖。
3. 引入专业力量,提升教师课题研究力
开展课题研究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名师工作室价值的有效手段。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一方面要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使课题真正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行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完善,持续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让教育科研有效助推学校及区域教育发展。
为此,我们探索搭建各种平台,鼓励教师以日常教育教学改进为突破口,参与各类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与此同时,我们采取“同步进阶”的培养方式,即基于不同课题“捆绑”该领域一名专家,由其针对工作室成员在课题研究各阶段的不同需求进行“手把手”式培训,从确立选题、撰写课题申请书和开题报告,到开展研究、呈现研究报告等,实现全过程引领。此外,工作室还不定期汇总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邀请专家进行“面批式”答疑,以有效解决教师不会做课题、不会写论文的难题。
我们以“三课”为载体,引领教师成员不断进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所有工作室成员均在课程研发和课题研究方面实现了主持或参与零的突破,多名成员执教市级公开课、示范课,在教学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一直以来,由于缺少资源共享、互相联系的机会和平台,各个名师工作室之间缺乏相应的工作联动机制,各工作室相互封闭、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基于共同发展的背景和需求,各名师工作室应遵循“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创设交流共享的学术平台,推进平等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师培养、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携手同行,共同探索名师工作室合作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此,我们以“共同增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名家引领、合作联动、资源共享等途径,与其他名师工作室和专家学者开展多维良性互动,努力打造区域内外联合教研的新样态,营造和谐、互补、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良性生态。
一是牵头开展区域内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我们积极组织邀请其他工作室开展主题性研讨活动,发挥各工作室的特点和专长,共同就工作室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取长补短,以拓宽工作室成员的教育视野和研究思路,实现教学智慧和教育思想的有效提升。例如:工作室多次联合青岛市徐璟名师工作室和李爱娟名师工作室举办线上或线下教研活动,打造“创意陶艺”“趣味衍纸”“岩彩”等多项特色学科活动,老师们互相学习、博采众长,都感觉收获颇丰。
二是加强与区域外名师工作室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依托“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与其他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加大对教师外出访学的支持力度,引领教师学习借鉴其他区域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加大对教育教学较薄弱地区的帮扶力度,助力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推进教师跨区域联合培养工作。例如:工作室主动联系潍坊市武晓燕名师工作室和张在国名师工作室,为其所在的乡村学校送课送教,不仅有效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在推动城乡教师交流、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跨区域交流所面临的不同学情和环境更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工作室成员的教育视野。
三是密切联系区域内外学科名家、教育专家。我们建立健全与业界、学界专家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以专家的教育理念、经验与智慧为工作室的持续特色发展注入强劲能量。例如:工作室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伟强、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研员胡忠瑜等专家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研发等相关主题开展讲座,持续为教师成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提供机会,助力教师在“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上不断攀升。
名师工作室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在引领工作室成员成长成才的同时,也推动名师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与提升,其建设和发展是全体成员凝聚价值共识、深度寻找教育意义、探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的过程。持续探索优秀教师的成长之道,带领教师在共同发展中找到践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支点,撬动学校教学深度变革,推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是名师工作室的重要使命,也是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兴刚.名师工作室的价值与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6):4-6.
(编辑 黄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