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贵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上级要求与家长诉求不相一致,甚至发生冲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一般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提出要求,家长常常是从个体和当下的角度提出诉求。如何处置和协调这二者间的冲突,往往也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价值观。
有这样一则事例。2018年元月末,南方某地连遇暴雪。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为应对寒潮和暴雪,该地市教委下发《关于做好大范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和农村高中阶段学校作出停课要求,但对于城市高中是否停课没有硬性规定,只提出“要做好停课准备,如遇极端天气及时停课”。通知下发后,该市几所城市高中的部分高三家长分别到各自学校,强烈要求本校高三年级不要停课,以免耽误孩子复习迎考。后来这个城市的雪确实下得很大,影响了交通,有几所城市高中按规定停课了,也有的学校还在照常上课。不一样的选择,体现了学校管理者不一样的价值观。
这样的矛盾也常常发生在关于周末和假期补课的问题上。一方面,这些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并进行明察暗访,对于违规补课的学校给予批评和处罚。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有着不一样的诉求,特别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往往要求学校在节假日或双休日给学生集体补课。家长的理由是,别的地市高三学生在补课,我们学校如果不补课,学生高考成绩受影响谁来负责?不少学校迫于家长压力,往往冒着被查处的风险,违规给学生集体补课。
在类似冲突的处置中,学校管理者是遵从上级要求还是顺应家长诉求?是服从全局利益还是关照局部利益?是考虑长远利益还是追求短期利益?从道理上讲,人们都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全局利益大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高于短期利益;但在现实选择中,人们往往从狭隘的自身利益出发,强调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例如: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理念非常正确,却大多在做着应试教育的努力;都知道學生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却往往不自觉地加班加点,违规补课,进行“魔鬼训练”,牺牲教师和学生的休息与运动时间,以换取更好的升学成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全局与局部之间,在长远与当下之间,学校管理者往往向现实妥协,向功利低头。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方面与当下的教育生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管理者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主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作出上述这些决策的过程中,作为当事方之一的学生似乎集体失语了,学生似乎总是处于被安排的境地。那么到底有没有人真正关心学生是怎么想的?又是否考虑过这样做是不是真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当上级要求与家长诉求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加入一个变量,那就是学生的成长需求。当我们将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就不难在两难之间作出正确选择。在上述案例中,当暴雪影响学生的出行安全时,学校毫无疑问首先应当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当然,学校管理者需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一是学校虽然停课但并不停学,学校会做好停课期间的学生学习安排,教师会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指导,也会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必要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以保证学生在停课期间的学习不受较大影响;二是等天气恢复正常后,可以利用后面的双休日将落掉的课补上。这样的解释和沟通应当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符合学生的利益。
当学校管理者能够从学生的成长利益出发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我们就不会冒着安全风险让学生在极端天气到校上课,也不会无故占用学生的双休日和节假日违规进行集体补课,更不会采用加班加点和“魔鬼训练”的方式,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去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会想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对于教育来说,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急功近利必然行将不远。
在《青岛中学办学大纲》中有这样一段话:“青岛中学视学生成长为第一利益。当学校利益、教师利益、家长利益与学生成长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必须毫不犹疑地选择服从学生成长的利益。”同时明确提出,“我们绝不奢望满足所有人的教育诉求,我们只寻求有共同教育价值观的家庭合作。学校和每一位教职员工决不向狭隘的家庭利益妥协”。 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坚守的学生立场。对学校管理者而言,越是遇到多元的价值诉求,越是要遵循学生成长第一的核心价值观。
(编辑 谢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