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凤宝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师既要关注教材内容,又要关注学生学情,结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教学形式进行变革创新。本文从单元整合教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从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大方面具体探究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建设具有创新性和高效性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单元整合 长方形和正方形
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依次展开课时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缺乏对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较为生硬,而且容易把知识点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此,单元整合教学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科学整合单元内容实施单元整合教学值得深思。
一、单元整合教学概述
单元整合教学是以单元内容为依托,对单元中的内容进行打散、重构和整合,突破课时教学的限制,把单元看作教学的整体,实现对整个单元内容整体性、连续性、循环性的呈现。相对于常规的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从教材知识结构视角转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视角,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展开,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全局观,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先预习、先动手、先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交流互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更可观。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将教材原本的教学内容加以打散和重组,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也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突破常规的教学形式,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重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带着问题进课堂,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将单元内容进行重组,创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减少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频繁变换和重复出现,节省了更多的教学时间,避免了对教材内容生搬硬套,消除了教材内容封闭、零散、乏味的弊端,让教学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基于单元整合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单元整合创新课堂教学的设计
1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整合教学内容
要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予以整合,明确整合后的课时安排。
以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为例,教材对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从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引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再从周长的含义,引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最后是周长最短的问题解决。而在这一单元内容之前,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编入了立体图形的内容、一年级下册编入了平行四边形的内容、二年级上册编入了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入了测量的内容。基于此,我们发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非常熟悉,且他们已经具备了测量線段长度的能力,只是还未接触“周长”这一概念。所以,我们综合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后,决定从学生熟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导入,在引导学生描述、验证、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顺势融入四边形的概念教学,不再将对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课时进行教学,而是将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为一个课时;同时,在学生了解周长的含义、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过程中,顺势融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不再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为单独课时进行教学,而是将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为一个课时,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课时的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的实践活动。
2分析课标,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
完成单元内容的整合工作后,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并确定具体内容的教学形式。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整合教学中,结合单元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我们确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与“周长的含义及计算”这两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
3整合资源,设计教案课件和导学案
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和形式以后,还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完成教案课件和导学案的设计工作。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整合教学中,围绕相关教学内容,我们整合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微课资源,并将其融入课件之中,让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此外,考虑到我们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整合,教学课时减少,教学速度加快,教学内容衔接更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单元的整合学习,我们还设计相关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熟悉单元内容和教学流程,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二)基于单元整合创新课堂教学的实施
1基于学案导学开展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导学案,逐步开展基础知识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真实生成,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以下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这一课的导学案中的部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总结得出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也通过指一指的方式指出了树叶、时钟的周长,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又怎么知道这个时钟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1:老师,我们可以用直尺去量一量。
师:这是个不错的想法,那请你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如何量出这片树叶周长的。(生1上台进行树叶周长的计量。)
师:怎么样,有困难吗?
生1:我发现树叶的边不规则,而直尺是直的,不好操作,这样量出来的结果可能有误差……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2:老师,我来!(上台后采用滚动测量法,一边量一边沿着树叶的边滚动,很快得出了结果)
生3:老师,我的想法是先用一根小绳子沿着树叶的边测量,然后再把这根小绳子拉直,用直尺量这根小绳子的长度。
师:大家觉得他说的办法可行吗?谁来上台操作一下,看看测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学生上台演示测得树叶周长也是7厘米)好,相比较而言,哪种方法更便捷?那现在我们来测一下这个时钟的周长,大家会怎么测量?
生:先用小绳子围一围,再拉直测绳子的长度。
师:如果要求一个四边形的周长呢?
生:直接用直尺量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
师:那如果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也是直接用直尺测量它的长和宽,然后加起来。
师:嗯,我们结合长方形的特征,想一想还有没有更便捷的方法呀?
生4:我知道!只需要测量一边的长、一边的宽,然后加起来乘以二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呢?
生4: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
师:很好,那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4:测量一边的边长,然后乘以四就可以了。
师:那你们现在能用公式进行表达吗?
通过这样的教学,将封闭图形的周长、四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等相关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对单元内容的整合教学。
2借助单元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的体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思维的图形工具,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简单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单元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复习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单元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既帮助学生建构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又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了相关的知识要点。
3进行单元内易混知识点的对比分析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易混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比思考,将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进而熟练地解决问题。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整合教学中,四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因为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它们存在着相同的特点,所以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其加以区别,并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在第2课时的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中,我们设计了任务8的实践活动:“画出一个既不是长方形,又不是正方形的四边形。”反问学生为什么画出来的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这样的实践活动,比直接让学生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更具有挑战性,既能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又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4训练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例题讲解和变式训练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合教学中,我们先将教材中的例5作为范例进行最短周长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然后出示题目“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上,剪掉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求剩下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解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探究长方形周长变与不变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单元整合创新课堂教学的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
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具体从学生参与单元整合学习的态度、动手情况、合作交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逻辑推理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出发,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教学评价的形式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展开评价,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予以及时有效的反馈,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实施单元整合教学,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对此,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的整合教学为例,探究了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其中,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首先,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整合教学内容;其次,分析课标,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最后,整合资源,设计教案课件和导学案。单元整合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基于学案导学开展基础知识的教学;借助单元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的体系;进行单元内易混知识点的对比分析;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玲玉单元整合,有“备”无患——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方法探究[J]知识文库,2019(22)
[2]郭含姣单元视角下的结构化教学——以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合实践为例[J]四川教育,2020(2):1618
[3]陈雨翔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J]教育界,2020(23):2324
[4]顧梦瑜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整合”[J]知识文库,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