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京 王宏
[摘 要]推动制造企业绿色发展,构建低碳化生产体系,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开展将促进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推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能提升制造企业的绿色价值以及更新制造企业的发展理念。此外,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开展将保障未来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前,制造企业面临着用于绿色转型的资金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的绿色创新技术和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尚未改变等困难。基于以上困难,文章从外力推动和内力驱动的角度,结合短期与长期规划,提出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策略,以期帮助制造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绿色转型策略。
[关键词]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环境规制;绿色创新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4.033
[中图分类号]F279.23;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4-0100-03
0 引 言
随着世界气候变暖问题愈演愈烈,全球各国与地区政府都在积极制定相应举措,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双碳”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而制造企业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中再次强调绿色转型是中国制造企业应对未来国际竞争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2]。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考虑的要素,也是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双碳”目标下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意义
1.1 促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
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为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排放量,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企业将不断推进和探索绿色技术的引入和研发,以期促成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同时,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意味着企业要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走节能减排的道路。该过程中从绿色技术的引入到绿色技术的合作,再到绿色技术的自行研发,将不断促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其产品质量,打通新的发展道路,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也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1.2 推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制造企业以追求高速度为发展目标,肆意开采自然资源,大量消耗能源并释放废气污染物,以损害生态环境的方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当前,制造企业以追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需要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开展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化生产和绿色化消费。在高质量发展下制造企业将真正地做大做强,进而大大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1.3 提升制造企业的绿色价值
企业需要提升绿色价值,以获得更多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在过去的生产活动中,制造企业往往直接向外部环境排放污染物,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损害了系统中其他各方的利益,形成了社会面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并没有对环境污染负担一定的处理费,亦甚少对受害方作出补偿。部分企业认为只需要注重污染处理上的私人成本节省,并不需要注重绿色价值的提升。而在“双碳”目标下,社会层面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企业负有将环境负外部性治理成本内部化的责任。通过绿色转型,制造企业可以在环境保护层面做到清洁生产,在资源节约层面实现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的绿色价值,树立起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进而提升企业的国际声誉和经济绩效,减少因环境事故带来的贸易摩擦、环境惩罚成本和企业声誉损失[3]。
1.4 更新制造企业的发展理念
宏观环境影响给企业绿色转型带来了强劲的外部动力,但成功的绿色转型不仅要顺应外部环境趋势,还要增强企业的内部驱动力。制造企业在推进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以低碳为目标,将逐渐更新企业的发展理念。把环保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生产活动中,可以开拓企业新的发展领域;把有效保护大气、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作为生产进步的准則,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以绿色转型为导向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还可以突破企业在国际出口贸易上的绿色壁垒,推进产业全球化进程。
1.5 保障生产资源可持续利用
从资源型经济的角度来看,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有一个阈值,在这个阈值内,系统可以通过其复原力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当资源使用水平超过阈值时,就会导致资源枯竭。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利用都处于粗放型的状态,资源再生利用率相对较低,制造企业需要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形成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绿色转型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有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求制造企业的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以增强我国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实现资源经济的循环发展。
2 当前制造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困难
2.1 用于绿色转型的资金基础薄弱
绿色转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前期成本,且政府的环保规制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4]。大部分制造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只将短期利益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忽略了环保的概念,用于绿色转型的资金基础薄弱。制造企业开展绿色转型,对其生产经营进行绿色化变革、设备改造和技术研发,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将对其生产经营的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企业若大举开展转型投资,将出现短期内无法快速获得收益的风险,企业自有资金积累有限,很可能不足以满足转型需求和应对其他风险,导致投资活动中断以及资金流断裂。
2.2 缺乏高水平的绿色创新技术
制造企业开展绿色转型,需要企业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技术来替代原来落后的高污染与高耗能技术。由于在节能环保技术以及绿色创新技术的研发上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绿色制造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偏低,缺乏绿色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资金资源、关联技术、市场渠道等相关配套资源[5]。大部分制造企业处在绿色转型升级的探索阶段,探索对于核心制造技术装置的改造与升级和主营业务绿色低碳的践行,较少有制造企业处于实践阶段。制造企业虽迫切希望利用技术创新的手段实现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但由于企业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尚且不够完善,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度亦不够,由此进行的技术开发对绿色生产的效益有限。
2.3 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尚未改变
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开展,不仅仅是着眼于对绿色项目的投放,更意味着企业要制定绿色转型规划,从形成企业的环保文化到制定绿色管理战略,再到建立企业绿色组织结构,从进行绿色产品设计到开展绿色采购、研发绿色工艺、实施清洁制造,从发展绿色营销到开发绿色投资,从实行绿色会计到执行绿色审计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都需要时时处处考虑环保。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尚未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利润最大化与优先绿色发展之间习惯性地选择以前者视角作决策,在绿色发展上长期被环境规制推动着前行。
3 制造企业开展绿色转型的策略
3.1 外力推动下的绿色转型策略
3.1.1 外力推动下的短期策略
当制造企业长期处于以往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尚未开始绿色化时,其内部绿色发展意识亦较为淡薄,进而导致用于绿色转型的资金基础薄弱。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逐渐加大,这类制造企业在冠有高耗能、高污染标签的同时,面临着引进环保设备或进行环保项目投资的巨大资金压力,企业由内力驱动开展绿色转型存在很大的困难,因而可采取外力推动下的短期策略进行绿色转型。
外力推动下的短期策略需要企业注重遵循现有的环境法规和环保标准开展经营活动,优化生产流程来响应政府环境标准和政策要求。虽然逐步达到环境规制的要求会增加企业的运行和投资成本,但是环境规制将导致的罚款成本会随着企业对污染排放量的控制而减少,使得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损失尽快达到环境标准线,尽快踏上绿色发展的道路。同时,我国绿色金融的落实与深化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企业继续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生产行为,意味着其债务融资环境将越来越严峻,逆向发展下的债务成本将不断上升。而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行为将获得更多绿色融资额度的支持,降低了融资成本,也为企业提供了长期融资渠道。
3.1.2 外力推动下的长期策略
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能够优先采取环保措施以符合当前环境规制要求,并期望以较少的资金耗用来维持可持续发展,其绿色发展意识是以符合环境规制标准为准则的,进而用于绿色转型的资金投入较少。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逐渐加大,这类制造企业在过去以简单的节能减排方式进行环保合规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难以长期保持,因而可采取外力推动下的长期策略进行绿色转型。
外力推动下的长期策略需要企业在遵守现有环境法规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未来的环境规制方向。在该策略下,制造企业将对外界环境所主张的当前以及潜在的绿色价值作出积极的回应,响应政府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满足社会对企业环保行为的需要和公众对企业绿色产品的需求。具体而言,重视与政府、高校、研究所以及相关企业在绿色转型上的长期合作,借鉴领先企业的绿色技术和发展模式,引入成熟的自动化节能设备,逐步优化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绿色包装以减少耗材量,将智能车间、数字化等技术融入传统制造,通过对绿色资源的引进、构造和融合,形成符合未来环境规制方向的绿色制造模式。
3.2 内力驱动下的绿色转型策略
3.2.1 内力驱动下的短期策略
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能够优先采取环保措施以符合当前环境规制,并期望在绿色发展方向上尽早获得阶段性成就,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绿色发展意识,也有一定的资金基础用于绿色转型。然而,其绿色技术能力不足,可接受绿色转型失败风险的能力也较弱,无法对长远未知的未来作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因而可采取内力驱动下的短期策略进行绿色转型。
内力驱动下的短期策略需要企业结合当下市场环境,投入能够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绿色声誉的绿色转型项目。该策略的具体方式如下:在生产方面,制造企业可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使用更安全、更清洁的原材料和生产方式,将废物资源化,使能源低碳化,建设绿色工厂;在销售方面,制造企业可通过在主营业务上投入研发,初步获取主营业务领域细分市场中的发明专利,为后续更为深入的技术研发积累经验;在经营方面,制造企业可通过绿色供应链的整合,将绿色响应和绿色实践纳入整合过程,通过与供销商、物流平台和最终消费者合作,从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再回收4个环节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方式,企业能够协调更广泛的资源,和利益相关者形成在绿色转型上的合作共同体,进而短期提升企业绿色声誉。
3.2.2 内力驱动下的长期策略
当制造企业长期采取环保措施并关注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内部形成强烈的绿色发展意识,自身具备一定的绿色技术能力,用于绿色转型的资金充裕。这类制造企业在其他制造企业绿色技术的追赶下,需要维持自己长期技术领先的优势,期望能够通过更全面、更深入的绿色转型来提升未来的企业绿色价值,其可采取内力驱动下的长期策略进行绿色转型。
内力驱动下的长期策略需要企业在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未来的市场环境,维持当前绿色能力的优势,并不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从产品、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加大绿色创新的力度。设置内部专职绿色管理机构,将当前的外部环境情况与企业规划下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不断引入绿色技术,更新绿色产品,优化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智能制造系统,在绿色制造过程中进行系统集成和质量监控的可视化管理。打造深度绿色融合的产业链,通过资源建构、资源捆绑和资源撬动形成绿色优势,打破国际垄断,实现“绿色产业走出去”战略。
4 结束语
制造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当前“双碳”目标下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不同阶段的绿色转型策略中选择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绿色转型策略。从外力推动策略到内力驱动策略,从短期策略到长期策略,制造企业能够实现绿色技术的单方位到全方位、绿色创新的单一化到多样化,制造企业将逐步转型成“浅绿色”,再转型到“深绿色”。由此,制造企业能获得绿色化的组织能力、组织资源和组织战略,具备清洁生产技术创新、资源循环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企业也将不断提高绿色声誉,获得更多的政策奖励、融资渠道和社会认可,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利益相关方会参与到企业的绿色价值创造中,这样有助于实现我国制造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可持续发展。
注:王宏,通信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法稳,林珊.“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促进策略[J].改革,2022(2):144-155.
[2]吴传清,张冰倩.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研究[J].学习与实践,2022(5):32-40.
[3]王磊,惠施敏.国际产能合作视角下的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生态经济,2019(2):53-60.
[4]解学梅,韩宇航.本土制造业企业如何在绿色创新中实现“华丽转型”?——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76-106.
[5]胡联升.福建省制造业绿色化存在的问题及转型路径研究[J].海峡科学,2021(8):92-94.
[收稿日期]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