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热爱,共同成长
——督学工作室建设的探索实践

2023-09-15 12:11刘红喜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幼教集团
教育家 2023年34期
关键词:督学研修督导

刘红喜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幼教集团

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广东省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督导工作的文件精神,聚焦“督导人才、督导经验、督导成果”,首创“督学工作室”,为培养本土骨干督学、深化督导评估专业化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刘红喜督学工作室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行示范为目标,开展了系列探索,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设计能力、指导能力、示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从问题驱动到不止解决问题

督学工作室常常被定义为督导人才的孵化基地,侧重于督学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理论提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功能的发挥。我们致力于打破固有观念,让大家看到督学工作室的更多可能性。

督学工作室的本质是促进督导评估专业化。工作室将培养专业型的督学、提高督学的履职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通过培训指导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承担督导和评估工作、协助和指导区域工作、完成督导室交予的相关任务五条渠道,提高成员督导的实践能力,深化工作室成员对教育政策的理解。

督学工作室的目的是扩大督学资源辐射力。督学工作室的培训不仅面向工作室成员,还延伸至幼儿园及有需要的教师。培训的发起者不单是主持人、工作室成员,也可以是对督学、学前教育有研究、有独特主张的个体。相较于成为督导人才的发源地,工作室致力于成为督学资源的“扩大装置”。

督学工作室的路径是以科研深化高质量发展。工作室将科研作为深化督导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以及深圳市督导评估的实际需要,制定每一个时期的研究主题,如“幼儿园区域材料配套指引”“督学培训课程研究”“公办园建设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等,以展开研究活动,促进队伍专业发展。

从OBE理念视角制定培养方案

督学工作室的出现意味着督学学习范式的转变。依据“从常规出发又超越常规”的目标,工作室借用OBE理念,制定培养方案,激发成员成长的内生力。

聚焦成果导向,反向设计学习内容。OBE指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督学的培养也应如此,沿着“学情诊断—发展梯队划分—任务清单发布”的脉络,工作室反向制定方案。首先,对标《督学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深圳市督学的评选标准,让成员进行自我诊断和剖析,明确目标。工作室主持人立足于成员的自我诊断、目标制定,理清工作室所需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其次,依据成员不同的督学经验和基础,将其划分成四个梯队,即“胜任型”“熟练型”“骨干型”“专家型”,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最后,依据不同层级的成员,发布不同的任务清单。

厘清刚需内容,序列规划研修主题。工作室以“人人都可以发声”替代主持人在研究主题上的“绝对权威”,广泛收集成员在工作中的困惑、难点以及发展需求,结合深圳市教育督导的热点和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认定刚需内容,按重要紧急程度、内容的逻辑结构、成员的最近发展区,有序规划研修主题,引领成员成长。

“三四五”要求,切实增强行动自觉。“三个坚持”指坚持学习培训,坚持研讨交流,坚持诊断反思。“四个参与”指积极参与工作室建设,积极参与督导评估,积极参与主题研修、课题研究,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五个自律管理”要求工作室成员在每一年都做到:组织一次研讨会,分享一本好书,开放一次展示活动,提交一篇研究论文,对一所幼儿园创建等级指导或帮扶指导一位督学。

构建“三维”混合研修模式

横向协同,齐抓共管式研修。横向协同,指工作室成员密切协同,分工合作,为专业化的研修共同出力。工作室成员依据特长自由组队,建立不同范畴的研修。比如,文秘宣传组收集、整理、筛选督导评估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为研修提供方向;政策法规组尝试解读督导工作的相关文件,强化督导的实操……通过“部门”间横向沟通,成员不断提升对督学工作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纵向贯通,上下衔接式研修。纵向贯通指向成员自身的成长。工作室将督学的成长划分为四个层级,分别为胜任型、熟练型、骨干型及专家型。依据每个梯队成员的不同成长需求,明确成长关键所在,给予全方位、系列性的支持,包括聘请专家针对性指导、每月固定性的汇报与交流、案例分析、外出学习等。研修过程中,成员的成长梯队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室会密切观察成员成长情况,灵活调整研究内容,通过不同阶段上下衔接的研修,扎实推进成长。

内外互通,合作交流式研修。内外互通指向多元,即督学工作室的研修范围不局限于工作室,或是各个成员所在的单位,而是延伸至区、市乃至更大范围。工作室以个人兴趣、特长、需要为基础,组成个别研修小团队,并提供行政区域指导、区级工作室建设、市公办园建设、市督导室相关任务、其他省市区同行交流等机会,让有意向的研修小团队自主申报,并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研修,加强成员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营造“1+10+n”互动发展场域

工作室的目标是“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以一个团队引领一群人”,影响力指向更多个体,服务范围为全体督学乃至其他有志于改善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个体。

1个支点,持续发力。“1”指一个总站,即工作室。工作室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关注创新,强调实操,不断研究如何提高督导的质量,形成示范。在总站不断的研究中,逐渐生成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工作室定位,从“家长”走向“教练”的督学角色定位,从“预成”走向“生成”的督导实践定位等思想,和细化的督导评估的具体指标、操作要义等。这些成果借助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方式,进行信息扩散,并输送至工作室外。工作室在承担着核心信息传播任务的同时,也吸收着来自社会各界不同个体传达的观点和看法,并将之与督导的工作衔接,进行思考与研究。

10个星点,辐射四周。“10”指工作室成员来自深圳10个行政区,各成员可以视作工作室的10个星点,借助区域指导,在行政区内进行督导,将工作室的经验推广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单位,辐射至更多人。同时,10个星点的成员也收集各个区督学工作的热点、亮点和难点,将其传导回工作室,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活动,促进共同学习场域的生成。

n个个体,形成燎原之势。“n”指被各成员影响的其他个体。在工作室成员对外的分享中,督学相关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被更多个体关注到,并不断发酵,以督学影响督学,以督学影响教师。相应地,个体所想表达的观点、看法也沿着“个体—星点—总站”的路径反馈到工作室,进行“互联网+线下”的互动,逐渐形成发展共同体的燎原之势,带动更多人参与。

未来,我们将紧扣社群概念,整合优势,继续发力,突破幼儿园边界,做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努力成为专业督导评估、系统培训、科学研究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猜你喜欢
督学研修督导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行走在教育督导之路上——对做好责任督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