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班教师,在六一活动排练时,几个站在中心位置的孩子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男孩告诉旁边的女孩们说:“我站的是C位。”女孩子们也回应了几句。后来几天,关于“C位”的讨论就在班里出现了。我发现,乐于参与话题的基本是站在“好位置”的孩子,而位置相对边缘的孩子发言就不积极。我用言语引导孩子们,尽量将大家的注意力从排位上转移开来。但内心里,我很纠结,总觉得自己的引导没有到位:孩子们以后会面临更多“排位”“排名”问题,怎样让他们更坦然地对待呢?
面对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C位。C就是英文“centre”,即中间之意,本意并非最重要的位置。但演绎到我们的文化中,可以试想一下,开会照相,如果领导没有站在中间会有什么后果?本来“中”只是一个方位词,哪里有那么重要呢?但是,如果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要让最重要的人物站到最中间拍照?所以狭隘地理解C位,就是最重要的位置。
那么,在幼儿园,C位重要吗?幼儿园是孩子们的小社会。面对成人世界带给孩子的影响,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教育中正确认识C位、在环境中学习面对C位现象,形成健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会自己C位的价值感,也愿意欣赏伙伴C位,更能够激励自己努力。就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目标所关注的,能自尊、自信、自主地表现,也能关心尊重他人。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怎样引导孩子理解C位有何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让孩子能够轮流站上C位,也能够都是C位,在变化的环境中感受C位、理解C位、认识C位。
圆形团队人人都是C位。圆形团队中的C位讲究齐心协力、缺一不可,“众C”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团队比赛、大合唱、打击乐等集体为核心的活动,教师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三角形组合不同角度的C位。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讲究合作配合、支持互利,努力做好自己,不同的C位都能发亮发光。比如舞蹈表演、童话剧演出等不同幼儿不同任务组合的活动,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交叉形配对携手C位。讲究相互成全,轮流担任C位。比如以两人组为单位开展的活动,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引导幼儿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创设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成为C位,并轮流在C位中获得成长;让幼儿既能够在自己成为C位过程中自信表现,也能够在同伴成为C位时表达支持与欣赏。这才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自信健康的现代中国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