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亭
注重学生的探究式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品格个性与严格的学术要求结合,致力于提升学生在科学、艺术、音乐、戏剧、体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这与中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素质教育是在中国本土产生的重要教育思想,如今它得到了社会、学界乃至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素质教育由对应试教育的反思而产生,之后慢慢提升到指导思想层面,如今素质教育思想逐渐有了相对应的实施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完美。
素质教育是指导育人实践、完成教育使命的过程,它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紧密关联,但两者并不能等同。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路径,其在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落实非常重要。
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中都要全面贯彻落实,这是国家的统一要求。素质教育要结合青少年的不同成长阶段,通过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目的。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实施模式。
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成长“奠基”,这一阶段的素质教育应是相对全面的。教育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第一要素是健康,健康成长应遵循科学规律,健康、科学、全面是构建此阶段学生素质教育模式要考虑的三个要素。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年轻一代走向社会工作的“双车道”,前者重在“尚技”,后者重在“培思”。技术技能是一种熟练操作,社会产品的质量靠职业教育,因此職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应以“技湛”为基础,兼顾学生未来发展和个人特长构建育人模式。
高级专门人才要有创造能力,未来产业的振兴繁荣要靠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服务,培养各行各业的前端人才,实现对各行各业的科技支撑。因此,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关键,围绕创新力培养构建育人模式。
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科学成才、全面发展,是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总体要求,但各级各类教育的侧重点和实现方式会有所不同。在素质教育进入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在素质教育思想已被广泛接受的今天,我们有待在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方面不断突破创新。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