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环境下的中俄餐饮文化比较研究

2023-09-12 08:13:26刘笑含
国际公关 2023年13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差异

摘要:在当今世界各国互联共通的时代下,各国文化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传播语境就是文化。通过研究各国传播符号,分析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为今后更好进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和依据。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的同时又彼此独立,这样共生共存的关系成就了多彩的世界文化。本文从中俄餐饮文化入手,运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类型比较法,通过了解饮食结构、烹饪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对潜在的中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更好进行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比较;差异;兼容互渗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佗曾说:“想要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1]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2]在此过程中运用的比较研究法 (文化比较方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文学、教育学等各领域中。

一、文化比较研究概述

(一)文化比较研究概念

文化比较研究和比较文化学同义,它是运用比较方法讨论和研究两种或多种文化之异同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学术界开始正式使用 “比较文化学”一词,同时,欧美很多国家的大学开始设立比较文化学的课程。[3]

(二)文化比较研究的存在意义

通过对跨国家、跨民族、跨地区、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来发现文化传播规律中的异同点。由于不同文化圈的形成,世界都市成为不同文化圈或文化丛的积累点,在都市文化的研究中采用文化比较的方式,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价值。[4]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本身是有其独特且神秘之处的,但由于西方大国通过文化殖民、文化帝国主义对一些 “弱势”国家的本土文化进行打压,许多独特的民族文化发生变迁,大多都是由于占统治地位的西方社会文化向外扩张形成的。这种 “文化入侵”有的是强加而来,有的是无意识从外部引进吸收的。因此,通过文化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世界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重要影响,以此来建筑文化安全长城,保护我国中华文化健康持续的延续、传承和发展。[5]

(三)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

文化比较研究的两种主要形式分别是历史比较法与类型比较法。同时,一些资料也认为,文化比较研究来源于人类学的研究,具体可分为纵向和横向的维度,即跨时间历史比较和跨文化种类比较。

1.历史比较法

在研究文化特质的分布以及文化史重建等工作中多采用历史比较法,对比同一文化的不同时间维度,也可用于对比同一时间维度下的不同文化。它有时可把范围限制得很窄,如在一种文化之内;有时又把范围延伸得很广,如两大洲之间。

2.类型比较法

需和比较、分类等工作一起进行,同时还需建立一定的规则,以标示文化现象的变化幅度。近年来,类型比较法发展成为 “交叉文化研究法”,即从收集于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料中抽样,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求世界性的通则。

二、中俄餐饮文化比较差异

(一)饮食观念

中国人认为,人体具有 “五行”,分别对应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具体表现为五臟、六腑、五官、五行、情志与五行的对应关系,[6]因此,五行学说成为中国古代医学的思维工具。同时,人有阳气与阴气,若阳气虚弱,则病显虚寒症;若阴气虚弱,则病显虚热病。

中国有成语叫 “病从口入”,所以,中国人天然地把五行学说和饮食相关联起来,认为合理的日常饮食和身体的健康运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在生病时,医生也是通过 “望闻问切”的方式来对症下药,例如,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及薄厚、询问肠胃状况等来分析是虚寒还是燥热;对入口的食物也要进行偏寒偏热性质的判断,以此来分析为何生病。并且中国人认为,根据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人体需要对应补充能量,比如,立秋之后,会重新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被称为 “秋老虎”。在该时段中,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人体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舌红少津、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甚至发中至高热。[7]所以在此期间,主张多喝水,吃雪梨银耳、吊梨汤等,补充身体水分的同时降燥去火,在此期间需要避免因抵抗秋燥所容易造成的伤肺。

而俄罗斯人的饮食观念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在饮食观念上简单,没有中国复杂,主张多食肉、奶、糖和油,认为食物仅是他们补充身体能量的方式,而不像中国人一样考虑人体脏器运行规律和人体五行学说。形成这样差异的原因与两国的地理环境、天气状况、经济条件、农业种植等方面的差异是密不可分的。

(二)饮食结构

中国人 “病从口入”的观念,决定了他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中国人认为 “民以食为天”,对于吃什么、怎么吃很有讲究,对于食物的 “色香味形器”也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这样的理念在饮食结构中则表现为营养元素的均衡:菜品中需有 “红肉”之外还需有 “绿菜”“白菇”等。同时,中国人喜欢适当食用肝脏来获取维生素。通过吃肝脏补充维生素A,认为它缓解视力疲劳,尤其是暗视力情况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因肝脏当中的铁元素是容易吸收的血红素铁,它在预防和纠正缺铁性贫血、缓解心慌等贫血症状方面的效果明显。

结合作者与俄罗斯人的接触并进行资料查阅后,发现俄罗斯人饮食结构的不同之处。由肖向东编著的 《多远的星球—中外食品文化比较研究》一书以中外食品文化差异性为主题,阐述了其形成过程、认知观念、文化习俗等,还从思想意蕴、人文性格、地域文化等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8]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思路。俄罗斯人的饮食结构多为高糖、高油、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9]与中国人饮食习惯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用餐时会先上汤品和搭配食用的列巴切片,这样的列巴因原材料过度发酵,味道尤为发酸;之后会上沙拉,沙拉的标配是酸黄瓜丁、鸡蛋和肉类,多拌以金枪鱼肉酱,称 “皇后沙拉”。正餐大多是炸土豆等油炸食品配各式酱汁、以猪肉为主的烤肉串,有时也会配玉米饼。在饮品上中国人多喝热茶水、白酒;而俄罗斯人多为加糖加奶的咖啡、冰镇啤酒和高度的伏特加,追求刺激的同时也通过饮用酒精达到身体发热以抵抗寒冷天气的目的。

(三)烹饪手法

中国的烹饪方式有 “煎炒烹炸煮”等多种,根据不同食材以及时节的不同等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同时,在烹饪中重视火候大小以及烹饪时间,认为 “文火慢炖”的食物更入味,“大火爆炒”的菜品嗅觉味觉上更刺激。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则不怎么区分烹饪手法以及火候的掌握,他们大块切肉和切菜,制作过程很随心随性,只要把食物做熟即可。他们只重视营养元素的搭配,对食物摆盘等观赏价值不做过多考虑,也不强烈追求食物味道和搭配方式的创新。

三、形成中俄餐饮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地域环境差别

虽然中俄两国边境接壤,但在饮食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与地域环境差异密不可分。[10]中国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样的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更适宜在中国大量播种、栽培和生长。同时我国黑黄土地富含养料,因此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不仅种类多而且产量大。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每年5—8月阳光充足且温暖,12月到来年4月天气寒冷,大量降雪,四季气候变化大。同时本国肉及肉制品的自给率为72.4%,奶及奶制品自给率为71.1%,蛋及蛋制品自给率为98.1%,农业种植多是土豆、甜菜、豆类植物和大量谷类作物,其他农产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几乎都依赖进口……[11]多种原因使俄罗斯人形成了现有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由此导致俄罗斯人需要日常饮食中多摄入热量高的东西,为身体储存能量,度过严寒。

(二)民族性格不同

中国人性格的温文尔雅,在生活和饮食上也淋漓尽致地体现着:追求意境和感觉,多为感性上的追求。而俄罗斯人对刺激的伏特加一饮而尽、随性吃肉、只要有音乐就能舞动起来的状态,让人们看到他们热情奔放、不拘小节的开放性格。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给人们造成生活的艰辛,带来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炼出坚韧意志,培养出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12]

(三)思想文化差异

在前面饮食观念中,提到中国人会吃动物肝脏;俄罗斯人大部分是不吃肝脏的,也不吃狗肉。这样差异源于思想文化的不同。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狗肉具有益气养身、平和呼吸、暖胃补血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养生价值;而俄罗斯人不吃狗肉源于历史文化渊源,视狗为最好的伙伴而不是动物或者食物。由此,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饮食结构、饮食理念、烹饪方式的不同,其实它的本质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不同,伴随着客观因素上的差异,导致餐饮文化的不同,餐饮文化的不同只不过是一种外化表现。[13]

四、结束语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全球连为一体的现代社会,对他国文化的对比研究对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我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文化比较研究的热潮未去,并且蔓延他域。通過运用文化比较研究中类型比较法,以中俄餐饮文化为例,研究在跨文化环境下,导致中俄餐饮文化差异的原因,发现除地域、民族性格因素影响之外,国与国之间的思想文化差异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不同领域间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具象表现。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努力汲取他国文化传播的优秀途径,寻找我国文化发展的动力,找寻可以充当文化的 “符号”,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外传递我国文化。我们应在研究各种文化的关系中,考察各种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探寻全球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现在文化的存在形式,发掘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 郎显源,孔德智.温故知新,会通古今:论中国传统哲学对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启示[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出版者不详],2013:37-49.

[3] 杨剑龙.世界格局中都市文化比较的意义与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56-61.

[4] 宛金章.中日文化比较的视角与方法[C]//.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第一辑),2002:377-387.

[5] 杨剑龙.论文化比较的方法与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20-22.

[6] 纪文静.中国古代医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J].柳州师专学报,2006(03):123-125.

[7] 翟烨.谈谈与秋燥相关的疾病[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09):10-11.

[8] 肖向东.多元的星球:中外食品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9] 赖雅翠.浅谈俄罗斯餐桌礼仪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1(22):232.

[10] 牟景华.论黑龙江流域中俄风俗文化的交互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2):109-110.

[11] 吴迪.俄罗斯农业的发展现状、困境与改革方向[J].世界农业,2015(11):195-200.

[12] 金冬旭.刍议近代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J].世纪桥,2011(09):31-32.

[13] 陈卓.浅谈中国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精神[J].新西部(下半月),2008(09):237+207.

作者简介: 刘笑含,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差异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6期)2016-12-13 02:58:30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0:59:24
《巴黎夜未眠》中体现的中法跨文化要素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24:20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1:21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