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在陕西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传播效果研究

2023-09-12 08:13张恒
国际公关 2023年13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乡村振兴

摘要:本文是以陕西省长安区百塔寺村为例,通过分析大众常用的网络媒体中有关天子峪、百塔寺等的影像数据,阐述影像在乡村振兴建设中传播的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厘清影像记录与传播之间的架构与关系、影像传播效果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准确把握影像记录与传播的作用,用相机讲述百塔寺村美丽乡村振兴的故事,助力陕西乡村振兴建设。

关键词:影像记录;传播效果;乡村振兴;百塔寺

党的十九大从全局高度和新时代视角,创造性地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为 “三农”事业发展谋篇布局、指路定向。[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为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乡村振兴是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全面振兴,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3]乡村振兴需要构建规范化、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激发内在活力,推动农村农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摄影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恰恰这个强大的记录功能,成为人们认识社会、见证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历程的载体,使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随着数码摄影技术、新媒体以及5G技术的发展,大众群体也成为摄影技术的使用者、影像信息的传播与分享者,传播主体与受众群体、传播内容与形式、传播媒介与效果等都发生了改变。当人们翻看报纸、打开手机、网络,可以查阅到数不胜数的有关乡村振兴的新闻信息,主要包括相关政策、先进经验等。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新闻信息中有大量的影像信息记录下了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奋斗的群体,那么影像的传播效果对乡村振兴有何影响?笔者以百塔寺村为视角,以影像 (包括摄影与短视频在内的影像信息)为载体,分析研究影像记录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播效果,探讨百塔寺村的影像记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及潜在影响,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智慧。

百塔寺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王庄社区、天子口村、天子峪村。其东眺五台翠华,西览草堂烟雾,南倚巍巍秦岭,北视关中平原,内有隋唐时期千年古银杏,风光旖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绝佳。该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生态宜居建设为目标、以 “花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吸引大量青年离城返乡,发展当地产业、乡村民宿、特色旅游等,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2019年,其获批 “西安市美丽庭院示范村”荣誉称号,该村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项目得到相关新闻与网络媒体机构争相报道。周边的游客前往该村参观、游览,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广泛的宣传。

本文以百塔寺村为例,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厘清影像记录与传播之间的架构与关联,明确影像传播的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二是研究影像传播效果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三是准确把握影像记录与传播的作用,用影像讲述百塔寺村美丽乡村振兴的故事,助力陕西乡村振兴建设。

本文首先从有关影像记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传播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传播效果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现有村子人员结构形态、生态治理、乡村文化、人文景观等来解释影像的作用与价值;其次通过走访村落、梳理网络影像信息的数据,对影像记录的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进行分析;最后明确影像记录在陕西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作用。

一、文献探讨

(一)影像记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

影像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手段,苏珊·桑塔格指出,摄影影像的力量 “来自他们凭借本身的特性就是物质现实,来自他们在追随所有那些投射出这些影像的事物时留下来的知识丰富的积淀”。[4]影像是人们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能够多方面记录下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具有易保存、易复制、易传播的优势。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影像的传播由原来单一的传播方式朝着数字化、多样化、快速化、移动化发展。自媒体时代影像降低了传播的门槛,将视觉文化推向了大众,其传播方式也越发突出实时性。[5]影像信息傳播建立在拉斯韦尔5W理论框架下,即影像的传播主体、观看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

1.传播者主体分析

传播主体是传播活动的第一要素,它决定了传播的活动与存在。特别在全媒体时代,影像的传播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官媒 “报、台、网、端、微”五位一体的传播体系,[6]特别是地市级权威性媒体能够在特定的群体中 “圈粉”,他们是乡村振兴信息有效传达的主要责任主体,具有权威性,受众对传播内容的信赖程度较高;第二类是自媒体,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他们将影像信息发布在网络、抖音、微信等个人空间或账户上,视觉因素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呈现形式。[7]这些群体根据自己的偏好,将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及亲历的内容进行自主性编辑发布,影像信息的传播具有不可控性。

2.影像的受众分析

影像的传播离不开受众分析,它们相互依存。从动机和需求角度对影像传播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影像传播的受众是庞大的群体,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他们会有目的性地选择适合的媒介满足对信息阅读的需要,成为大众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源和传播目的地。

3.影像传播内容分析

传播内容是受传认知、态度与行为改变的重要基本因素,也是检测传播效果的最为关键的要素。[8]整理归纳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等有关百塔寺村的影像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表现百塔寺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为主的影像;二是紧跟政策风向,关注基层民生保障,歌颂当地乡村生活、新气象、新变化、村振兴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等影像;三是当地民宿、养殖业、乡村制造业等商业宣传方面的影像。

4.影像传播媒介与效果分析

影像传播媒介越来越多,传播途径日趋广泛,传播手段日趋多样,更容易被大众所注意。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克莱·舍基 (Clay Shirky)在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Here Comes Everybody: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一书中指出,“人人时代”来临了。[9]影像传播效果要根据传播者和受众的自我判断和信息获取方式来决定。传播的信息源的可信度越高,受众群体对信息的认可度越高,传播效果就会越好。不同的媒介传播说服力量不同,多种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产生的说服力要高于单一的媒介参与的传播产生的说服效果。[10]通常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更具有权威性,其成为乡村振兴信息有效传达的主要责任主体。而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发布的影像信息会受到本身的影像拍摄技术水平、知识能力、政策理解把握程度、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等的影响,影像信息的传播具有不可控性。

(二)影像传播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影像成为人们认识社会、见证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朱宪民是近半个世纪中国农村生存状态记录者,他的作品 《幸福太行》主要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太行山的发展变化;中国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是焦波生命的根,也是他艺术的根,他用镜头定格中国传统乡村的画面,为中国乡村的历史发展进程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11]当前,农村题材的影像记录越来越多,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中国传统村落的逐渐消失,老年人因对曾经生活过的农村及场景的怀念而记录;二是年轻人对乡村的好奇,驱使他们去中国乡村走走看看;三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摄影摄像师、游客聚焦 “新”农村、“新”农业、“新”农人,为美丽乡建设与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赵耀东 (2022)在 《影像媒介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提出,利用影像媒介记录乡村变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12]马梅、徐东 (2022)提出以乡村振兴感情叙事逻辑和人物塑造为着力点,传递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为乡村振兴夯实文化的支撑作用。[13]范新爱 (2021)提出融媒体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通过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勇于创新传播形式与树立品牌、拓展传播内容、提高媒介影响力等。

二、研究方法

(一)基本研究构架

依据前述相关的文献,本研究影像记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传播效果,必须分析影像传播者、影像记录的内容 (包括传播的信息策略、传播者的基本诉求等)、传播渠道与媒介、传播效果、受众群体。本研究概念性框架详见图1。百塔寺村的影像传播是建立在拉斯韦尔5W理论框架下,即影像的传播者将有关百塔寺村乡村振兴的影像信息通过网络渠道发布给受众、受众观看后对此影像有影响。

(二)抽样信息调查

传播媒介的不同,传播信息的可靠性就会有差异,传播效果就会迥异。在百塔寺影像传播效果研究中,着重对目前大众青睐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媒介平台进行抽样调查,以增加权威性和可靠度。一是微博抽样选取,以人民网、西安网、群众新闻网、西安发布等为代表的官方微博和随机对个人微博进行抽样;二是微信公众号的选取,选取 “西安发布”“华商网”“长安宣传”“今朝长安”政府与纸媒微信公众号;三是视频平台,主要选取的是抖音、快手。

(三)抽样调查信息分析

1.微博上有关的影像分析

在微博上,以 “百塔寺”“天子峪”为关键词,以2019年至2022年为时间节点进行搜索,其中包括人民网、群众新闻网、西安网、新浪陕西、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学习平台、华商网、陕西发布、长安号官微、吃遍西安美食等官媒上看到相关影像发布 (详见图2)。从以上这些微博内容来看,宣传天子峪风光、百塔寺千年古银杏的占多数,有少量百塔寺村容村貌的人文影像、道路交通与救援等信息。

本研究从众多自媒体个人微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微博号进行分析,大部分为旅游博主、头条文章作者、摄影师等。其中 “雄鹰在蓝天V”最具代表,对他进行深度访谈后得知其身份为长安区下沉百塔寺村驻村干部、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群众新闻非在编通讯员、长安区融媒体通讯员。其微博涉及天子峪内容的有36篇,最早一篇是2012年12月15日,最密集的时间段是2021年8月—2022年10月,发表17篇,主要原因是工作变更使其肩负起宣传百塔寺、天子峪的职责。

2.微信公众号上有关的影像分析

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西安市、长安区等官方媒体、报业集团的微信公众号,分别为 “西安发布”“华商网”“长安宣传”“今朝长安”,以上四个公众号分别属于西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陕西华商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长安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长安开发采编中心。以 “天子峪”“百塔寺”“乡村振兴”为核心检索词,在以上四个公众号检索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发布的推文,四年发布推文数量分别为21篇、26篇、34篇、20篇。分析发布的内容,以把握时代脉搏的推文为主,更加注重关注天子峪村基层民生保障、歌颂乡村生活的新变化与新气象、政府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就、天子峪秦岭生态保护与发展等。创作者及时把握当今时代脉搏,利用典型的人、事进行宣传,使受众在了解、接受的前提下产生共鸣。

3.短视频平台上有关影像分析

移动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使人人都是影像的来源体,都是影像的创作者,这为百塔寺村带来宣传机遇。笔者2022年11月20日在抖音、快手等主流视频平台,以 “天子峪”“百塔寺”等關键词在 “视频”板块进行检索,其中抖音极速版APP上发布 “天子峪”或#天子峪的短视频为178条,点赞为93 234个,发布 “百塔寺”或#百塔寺总共207条,点赞53 156个。单条点赞最多的是 “封河一哥”,单篇点赞在1.1万,发布视频条数最多的是 “雄鹰在蓝天”,共计8条。快手短视频发布 “百塔寺”或#百塔寺总共31条,共计点赞量为2 814,发布 “天子峪”或#天子峪总共68条,点赞量为9 806(详见图3)。点赞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观看者对这条视频的认可,认为是有效的传播信息。

三、助力陕西乡村振兴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承载丰富的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影响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土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当地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像承载的是乡风、乡情、乡愁为代表的乡土文明,影像忠实记录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农家新生活、新文化生态圈,找准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与影像记录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表现脱贫攻坚战中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乡村通过文化找回乡魂,焕发全新的生机和美感,助推陕西乡村振兴的发展。

(二)通过宣传鲜活的人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强化人才支撑是乡村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百塔寺乡村振兴中,人物符号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要通过当地典型的故事、事件与实践来塑造一些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传递影像创作者的情感,调动本村百姓的参与积极性与意识。如西安电视台、腾讯网、长安区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报道百塔寺村民周桂芳、吴凯、张华等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带领村民将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事迹。这些宣传可以吸引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三)影像介入实体产业的发展

百塔寺村地处秦岭北麓,存留着秦蜀古道遗迹、中国佛教三阶祖庭百塔寺、千年古银杏等众多历史人文资源,子午街道以 “小微景区+精品民宿+文旅企业”的发展模式,打造以几山民宿、与山居、松果民宿等为代表的 “农文旅+”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张华沿用古法酿造工艺酿造的酱油和香醋也成为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产业。影像记录、介入这些实体产业的发展,既促进乡村经济畅通循环与发展,又可以辐射周边乡村发展。

(四)提升农村政策传播者的素养

影像信息的拍摄者、传播者的素养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特别是在新时代,影像要注重作品的内涵,要达到娱乐与艺术的统一,只有提升农村政策传播者的素养,发挥传播者 “责任主体”作用,才能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发展。

(五)差异化进行影像宣传

百塔寺村为西安市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村,在古村落建筑的修建与保护、环境保存以及建筑美学等方面具有优势资源,依托村落中的百塔寺、东岭西岭观景平台,打造 “西安城市全景—秦岭观景平台”这个网红打卡地,通过个人影像的散点式传播与官方媒体的权威式推送结合在一起,针对热点话题进行有目的性的影像信息投放,以化零为整的方式,实现影像信息的快速传播。

(六)合理规划交通道路资源

长安区所辖区域的十七个峪口中仅有三个面向游客开放,其中就有天子峪。目前,通往东岭观景平台的道路较窄,上下行车辆错车区域有限,要统筹规划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四、结束语

影像记录与传播要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优质的传播主体,以乡村振兴为基点,从内涵与深度着手,创作具有深度的影像作品,让更多受众群体更好地感受作品背后的产业、文化、精神与内涵,以组合拳的形式推动百塔寺村的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大,2022(21):6-21.

[3] 习近平.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艾红华,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 陆瑶.媒体影像传播内涵提升刍议[J].传播前沿,2022(3):61-67.

[6] 李铮.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新闻爱好者, 2021(1):40-42.

[7] 孙海荣,周燕.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及版权风险[J].中国编辑,2021(8):61-67.

[8] 王平.农村政策传播效果优化问题探讨[J].新闻爱好者, 2010(01):18-19.

[9] [美]克萊·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胡泳,沈满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10] [美]约瑟夫·克拉珀.大众传播的效果[M].段鹏,等.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11] 刘兰慧,焦波.农夫导演的影像史记[N].大众日报,2022-3-8(5).

[12] 赵耀东.影像媒介助推仙村镇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地市报人,2021(08):120-122.

[13] 马梅,徐东.农村振兴纪实影像的真实书写与价值传达[J].当代电视,2022(08):58-63.

基金项目: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21年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摄影基础》 (项目编号:YLKC2207) 阶段性科研成果;

中央陕西省委统战部课题研究: 《影像记录与陕西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传播效果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恒,女,汉族,河北正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与教育。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