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探究

2023-09-12 07:56李思洁周晓荷
国际公关 2023年13期
关键词:服务机制路径探究基层治理

李思洁 周晓荷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将行业内外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全新的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融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参与机制和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构建贡献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治理;服务机制;路径探究

一、大学生参与路径探究的必要性

随着青年一代素质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呈现 “井喷式”的发展状态,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能量和价值不可估量。因此,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对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具有独特优势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社会中的积极群体,更多地活跃在高校中。较其他群体而言,大学生志愿者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眼光、思路和更加广阔的未来。其年轻、活力以及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性的思维更有利于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性以及组织性的提升,能够调动基层社会的活力,对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大学生主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基层治理需要这群有组织、有信仰、有知识、有活力的人群参与。

(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不完善

近年来,由于社会政策普及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充分、社会认可度不高、参与路径单一、志愿服务形式匮乏等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不甚理想。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机制了解较少,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支持度较弱、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且在实践中重行动而不重联系。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意识的欠缺,工作启动难、推动慢、效果差;“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滞后,[1]平台质量参差不齐,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分配不均,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三)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在社会治理结构中,基层矛盾焦点更为集中,情况更为复杂。随着基层社会治理形势的变化,人民群众的融入和表达需求更加迫切,社会活力不断被激发,这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群体之一,对于群众的需求表达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大学生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够扮演更加丰富的社会角色。针对目前基层治理中呈现的主流群体参与缺失问题,充分挖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治理能量,使之成为基层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投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涉及抢险救灾、医疗健康、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文体赛事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使用好、发展好、维护好大学生志愿者以及互联网力量,使之更加有效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继承传统模式,探究创新路径

1.志愿组织层面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呈现积极性不高、组织性不强、专业性较低等情况。因此,在发扬现有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组织建设以及对大学生志愿者思想和行为的培训。这就需要明确传统形式下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党团引领归属,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功能,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指明方向,以党建带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有序地实施。在组织内部建设方面,应当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对大学生志愿者采取科学的培养模式。此外,要加强对协会内部大学生志愿者的特长、性格、技能等信息的收集管理,定期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员会、培训会、布置会、总结会以及表彰会,切实做到人事匹配,并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基层治理服务行为和结果的内部监督,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训志愿者的言行举止,使大学生志愿者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

2.学校层面

韩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高校将志愿服务精神的学习列入教学课程。[3]法国、美国等国家也明确规定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或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是毕业的必需条件。由此可见,他们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在学校课程培养中传输社会主流思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相关精神、技能以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大学生实践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校、院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建设,并做好定期的监督指导,加强学校对协会成员的扶植以及保障建设。

3.社会主体层面

创新基层治理制度和体系建设,要在吸纳大学生志愿者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社会治理主体作用,通过积极联系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基层社区志愿服务基地,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渠道、資源、培训和监督,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此外,在链接多方资源打造基层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大学生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综合考量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条件等要素,不断创新基层志愿服务治理内容,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创建个性化和品牌化的志愿者项目,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

4.政府层面

美国 《国家和社区服务信托法案》明确要设定专门的管理机构、拨款金额和资金分配;《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也提出,要提供学习和培训条件,为满足条件的志愿者授予学分和教育认证,为优秀的毕业生志愿者提供就业安置帮助。[4]这些方案的出台,都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能够吸引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结合我国实践情况,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志愿者基层治理规范、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的社会支持和保障政策、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地位等方式,调整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项目的具体方向,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保障度,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真正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项目购买、场地供给、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大对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志愿者更深入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

(二)推进服务信息化发展

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应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相关手段,借助新时代的创新服务机制,结合传统组织形式,构建涵盖基层不同群体的资源库,打破条块分割、信息阻隔的基层治理现状。在传承传统的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打造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平台。

1.加强宣传及监督

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宽宣传途径,综合运用新闻媒体、报纸、电视宣传、自媒体等媒介,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优势、成效进行动员和宣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为有意愿的大学生志愿群体提供更为完善的参与机制以及信息支持,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公众中的普及率和参与率,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社会发展建设的社会氛围,促进大学生志愿群体基层志愿服务向好向深发展。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改善媒体监督方式,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形成大学生志愿者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优良社会风气,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基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不断与时俱进。

2.加强日常基层治理精准化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可以根据注册大学生志愿者的所在地区、专业能力等信息与资源进行精准调配,设置专门的基层网格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保证每位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成员的时间互补,相互间的时间分配能够保证日常工作不冲突,素质能力水平均衡。在此基础上,每个基层网格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应该设置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一名,负责与基层网格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以及配合,对日常的基层网格社会治理内容、基层常规的事务以及长期需要关注和服务的对象进行服务和管理,对所在的网格内对象进行定向服务对接,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矛盾,把功课落实落细,把矛盾解决在问题产生之前,确保基层任务有效实施。

3.精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通过开发专门的志愿服务基层程序软件,设置志愿者和普通用户双重注册身份。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在注册时勾选自己更倾向参与的服务内容,基层社会群众以及基层社会组织也能够在平台上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项目。在双方发布需求信息后,平台会通过大数据运算,对用户需求的核心内容进行审核筛选,依据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优势特长、服务范围以及受助群体需求等多重因素,制定专项需求目录以及服务目录,并将服务项目具体内容精准发送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志愿者,而收到信息的志愿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是否 “接单”。如果个别 “订单”出现有紧急需求或者 “订单”长时间无人接单的情况,大数据会将这类 “订单”直接反馈到基层工作人员,由基层工作人员直接联系相关人员组成应急服务队。为了更加有效地服务基层群众,软件主页还应该设置应急专栏,标明相关区域负责人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的信息和联系方式,有效规避因为救助不及时造成的损失。此外,平台的建设要重视大学生志愿者的信息保护,招募专门技术人员,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为精密的数据保障。

三、结束语

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催化剂和黏合剂的作用,能够帮助培育社会治理过程中欠缺的公民意识和主体责任,拉近社会成员彼此距离,促进社会团结和治理和谐。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新生力量,其能量的挖掘对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承并创新相关路径,形成多元共建平台,能够拓宽信息收集的渠道,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升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专业性,增强社会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接受度,同时能够对大学生志愿者、相关的志愿服务组织起到一定的监督约束作用,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志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大学生志愿者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继续挖掘引导,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变化,分析其中的复杂联系,不断提高精准度和专业度,最终形成各方合力,实现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优化,形成党和政府保障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资源链接能力强、互联网与大数据不断发挥优势、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主动性和专业性高的良性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郝彬山.“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与思考[J].山西青年,2020(09):246-247.

[2] 陈俊峰,司海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再认识与机制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73-76+84.

[3] 王秀华,闫春晓.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的借鉴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3):90-93.

[4] 王丽玲,曹冉,王琼.高校图书馆吸引专业志愿服务的路径与方法研究:基于国外高校专业志愿服务的调研[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05):35-44.

基金項目: 黑龙江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训练项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S202210212017)。

作者简介: 李思洁,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周晓荷,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服务机制路径探究基层治理
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浙江省海盐县现代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