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部分学生缺乏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某些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难度大、成效低。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做出改变,应用变式教学助力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曹宇华(1977—),男,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
为贯彻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做准备,而应用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多元,让学生完全吸收课本上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
一、应用变式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设计变式教学结构,提升学习主动性
变式教学需要数学教师在完全掌握课本知识点的前提下,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模式下更好地吸收课本上的知识点。在进行变式教学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现状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合理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方法较多,并且在学习不同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变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最匹配当前教学的方法。
如“中心对称”一课涵盖了诸多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对于图形与对称有基本的了解。为此,教师可以灵活调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变式教学结构,为学生打造新奇有趣的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中心对称图形的学具,让学生用图钉或圆规固定住图形的对称中心,随后将图形旋转。当图形旋转180°时,学生会发现此时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重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在教师的带领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知识点,以课本内容作为主要依据,来完成变式教学结构的设计,促使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构建能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数学课堂。
(二)组织变式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设计完变式教学结构后,教师应在课堂之中带领学生开展变式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提升对于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数学思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涉及许多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概念,而传统的教学往往会以大量的习题作为训练内容,因此这样的数学课堂是较为枯燥的,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觉得反感。对此,组织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变式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关的趣味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手工拉面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让学生了解厨师是通过循环往复的对折来不断增加面条的数量的,同时让“乘方”这一概念变得简单易懂。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旨在让学生对于纸张对折有基本的认知:“同学们,当前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是一张纸对折不能超过七次。在对折的过程中,纸张的层数和厚度都在不断增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来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感受纸张在对折过程中的变化,并且加深学生对于乘方运算的理解。在学生掌握了乘方运算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乘方运算的知识:“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5毫米,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86米,那么这张纸在对折几次后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
在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教学增添色彩,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活动,创造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坚持变式原则,完善教学模式
(一)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思想
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的变式教学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改变原有的“教師灌输、学生接受”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自由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吸收知识,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变式教学也需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开展,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激发学生求变的欲望[1]。
如“轴对称”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是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的图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如网球拍、足球、篮筐等物体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然后在图片上绘制对称轴,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下开展的变式教学,需要教师在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理念的指导下加以创新,制订、设计更符合学生当前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内容,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循序渐进地形成创造性思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二)创设情境,构建课堂氛围
变式教学需要遵循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为学生构建、创设适合他们的学习氛围与应用情境,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2]。进行课堂氛围的构建,需要教师按照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融入情境,以此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变式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改善数学课堂的整体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有效吸收知识。这需要教师在采取变式教学的方式前,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和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进而掌握课堂学习重点,达到学习目标。
如在“图形的密铺”这节活动课中,教师可以应用变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来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图形密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各式各样的图形完成对某个平面的密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激情,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图形,适当地利用道具,亲自进行动手操作,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动脑思考如何完成密铺任务,以及为什么用某些图形不可以铺满某个平面。
以课堂情境开展变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在课堂中思考,在快乐中学习。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巩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三、借助变式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一)解析数学概念,掌握重点知识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不少理论知识与概念,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借助变式教学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利用概念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应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数学概念的解析,并为学生讲解在不同场景之下数学概念的其他表述方式,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变式教学完成数学概念的解析,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印象,并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找出概念的使用场景与概念本身的关联性,提升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引发对于概念的思考,有利于明确分析问题的方向,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有利于区分较为相似的、难以分辨的数学概念,进而掌握数学课堂中的重点知识。
如“三角形的边”一课所涉及的概念较多,其中的多数概念较为相似,而且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等容易让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力,这使得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区分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变式教学,先为学生直观讲解概念知识,再借助生动的语言对概念原本的表述稍加改变,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变式教学可以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学生只有充分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够将其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并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
(二)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思维逻辑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真正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在数学课堂中常用于拓展数学思维的方式之一就是进行例题的讲解,以及带领学生做相关的习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面对问题时,知道应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点,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使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的数学训练模式下,部分教师通常会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大量习题,以期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实际上,在“题海战术”之下,学生往往难以学会变通,并且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这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例题或者带领学生做习题时,可以利用变式教学法,重点指出解题需要应用到的知识点,并为学生讲解相同习题的不同解题思路,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涉及許多求证的几何问题,而多数几何问题都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如对于要求求证某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习题,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自主解题,在学生解完题后带领学生探索其他的解题思路与求证方法,让学生感受几何问题的多变性,明白在解题时不应拘泥于某一种解题思路,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变式教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需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在为学生讲解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应用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完全掌握一类习题的不同解题方法,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开拓自身思维,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巩固实际的教学成果。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在保证知识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将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应用变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构建更加优质的初中数学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拓展课本例习题 深化探索性学习[J].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1(12):23-24.
[2]向伟.基于深度学习的习题变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