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

2023-09-06 07:54黄楚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灵活多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在打造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效语文阅读课堂时,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引入微课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黄楚(197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将信息技术引进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可以让教学内容更生动丰富,教学方式更灵活有趣,教学氛围更轻松愉悦,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建构与运用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优质的文化品格,进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目标[1]。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落实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起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紧密联系,挖掘学科重要的育人资源,让学生在学到课程知识的同时,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必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精选和重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情境化,让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发展水平[2]。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应以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为主线,使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在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活动中提升个人思维品质,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塑造自身优良的文化品格,学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信息技术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

教师要想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可以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价值与优势。具体而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信息技术培养核心素养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在推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作用。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所呈现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围绕教材中静态的文本语言内容来开展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活动,而是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呈现动态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善传统阅读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将阅读文本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运用于其他的学习环节中,提高对语言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能力[4]。

第二,在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作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与同学、老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视角审视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切实提升思维品质。

第三,在推动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的作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画面,让学生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审美鉴赏,探索作者笔下的世界,鉴赏语言文字的表达美,体会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增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并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表达方式表现与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逐渐提高审美创造能力[5]。

第四,在推动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作用。语文阅读文本中多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蕴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补充与呈现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可以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书香课堂中,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体会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信息技术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以微课为载体合理设计学生学习任务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得以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微课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等制作简短的教学視频,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内容。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教师可以根据阅读任务制作微课,在其中插入自主学习清单,附上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并设计语言运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新课的要点知识。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课为例,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细节描写所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通讯的写法。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在学生学完文章后给学生自行观看,从而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微课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细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任务。

一是字词检测与积累。微课呈现文章部分生动的词语,如“熙熙攘攘”“和颜悦色”“座无虚席”等,并进行用法讲解,接着出示任务,让学生从课文中继续找到使用得比较好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含义,最后呈现所有好词,让学生抄写积累。二是词语的对比与辨析。微课呈现一些含义相近的词语,如“传颂”与“传诵”、“赞扬”与“表扬”、“质问”与“质疑”等,并进行对比与辨析,让学生分清它们之间的准确含义。三是人物品质与事例分析。微课呈现课文中描写张秉贵高尚品质的细节,如通过“用糖哄哭闹的小孩”的事例体现了张秉贵耐心细致、周到体贴的品质,通过“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为对方悉心指路”的事例体现了张秉贵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等,接着提示学生分析这样的事例在描述和表现人物形象方面起到的作用。四是概括与总结。微课呈现文章的行文结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通讯写作的重要事项。

教师让学生根据微课提示完成这些细化的语言学习任务之后,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位劳动楷模来写一篇人物通讯文章,将新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其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在信息化环境下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阅读理解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核心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教师既可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紧密逻辑联系的知识结构,又可引导学生围绕思维导图的某个知识点发散思维,对该知识点进行延伸,展开多角度的深层分析,延伸和拓展学生阅读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思维导图设计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展开有效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一课为例,这篇文章属于驳论文,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进行深度的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交流,掌握文章的深刻思想内涵,并发表个性化的观点。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延伸出“写信缘由”“驳斥谬论”“明确立场与态度”“书信常规结尾”等要点内容。教师先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本节课的框架,然后再针对思维导图中的要点知识展开讲解。如教师围绕“驳斥谬论”这个知识点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究竟驳斥了司马光的哪些观点?作者遵循了什么原则来辨别是非?”学生可以围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等要素来独立思考与互动交流,并谈谈自己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对于“明确立场与态度”这个知识点,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引用‘盘庚之迁这个典故?它在这篇驳论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在探究这两个问题时,能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此外,教师还让学生自行选择思维导图中的其他要点展开分析,深刻体会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当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教师让学生自行完善课件上的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全文的知识框架。

(三)利用图片与音视频资源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仅从教材的静态文字中可能无法很好地挖掘文章的审美内涵,因此教师应积极搜集各种图片资源和音视频资源,将其融入阅读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走进文本的世界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聆听这首词的同名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音乐氛围中,从而对课堂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成功导入新课。接着,教师在审美鉴赏环节放映相关图片,如款款北去的湘江、经霜打变红的层层树林等风景图;或者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播放动态视频,让学生看到船只在江上穿梭、鹰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水中畅游等场景。创设这样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走进作者所描绘的壮阔天地中,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对诗词展开进一步鉴赏,分析诗词语言呈现的画面美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学生对整首诗词进行充分的鉴赏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类似的意象来创编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利用丰富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与传承文化

教师想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与传承文化,可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丰富而具体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这些案例材料要源于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从而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案例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例如,在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红烛》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红烛”这个意象所承载的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体会诗人甘愿为祖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搜集“红烛先锋”事迹,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从具体的案例材料中概括出“红烛先锋”特有的精神品质。最后教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主动传承与发扬“红烛精神”,并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在信息化阅读方式下,教师可以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凤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2):31-33.

[2]李玉德.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35):39-40.

[3]王禹.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语文微课应用探讨[J].课外语文,2020(22):86-87.

[4]韩刚.基于核心素养,探求语文之美[J].课外语文,2019(7):167-168.

[5]常振中.探析“互联网+”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方式和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16):25-26.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