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06 05:23陈磊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双减政策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研究任务,也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先分析了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现状,再结合教学研究成果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意义,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探索了“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策略,旨在共创多元化的教学格局,促进“双减”落地,帮助广大教师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陈磊(1994—),男,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双减”政策的出台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线上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实现综合发展。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双减”政策的要求,认真研判线上教学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教学方案,科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在线上课堂顺利学习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现状分析

(一)预习主观性较强

预习是重要的学习环节,学生的预习质量会对数学线上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布置趣味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愿意预先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1]。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开展线上教学时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一些学生会选择性地完成难度较小的预习任务,导致预习质量不尽如人意,这也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二)教学缺少针对性

设计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科学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精力放在了出勤调查、维持纪律、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方面,致使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部分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则感觉自己受到了过多管束。

(三)指导缺乏层次性

线上学习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但有些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未能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做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统一的学习指导,容易打击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又难以激发数学基础相对牢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部分教师设计的作业量较大

布置作业是线上教学的延续,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一些教师在设计线上作业时,为了具体、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采取了“题海战术”,布置了大量练习题。然而,“题海战术”会导致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难以提升,这显然不适合“双减”背景下的数学线上教学。学生如果在完成数学作业时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他们便会产生疲惫感,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升线上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意义

(一)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双减”政策致力于推进公平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线上教学,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因超纲学习、揠苗助长、贩卖焦虑产生的学习负担。国家大力出台相关教学政策,意在控制学生的课业数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空间,独立学习,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时,教师也应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回归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创设多元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说、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而开展小学数学线上教學时,教师可以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微课教学、直播指导、线上批改作业等手段,这会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质量十分有益[2]。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核心知识设计问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相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关键数学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学习材料上,学生可以进行深度的思考、探究,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得到提升。

(四)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在开展数学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有趣的图片、动画和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料,营造轻松欢乐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助力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三、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创新教学形式

在开展数学线上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学习资料,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有动力学习[3]。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厘米和米”一课时,考虑到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形成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师可以在开展线上教学时,通过讲解童话故事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测量生活用品、画线段等方式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使用夸张的语调讲关于“长度王国”的童话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集中精神听讲。在讲解时,教师要多次强调“米”和“厘米”两个关键词,以巧妙地影响学生,使其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形成初步了解。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演示文稿展示不同的线段,鼓励学生测量身边的文具盒、书本、瓶子的长度或者高度,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最后,教师可以播放动画演示将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对比的结果,让学生在对厘米和米形成相对深入的认识。

(二)制作微课视频,丰富教学载体

微课是一种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有着时间短、内容精、趣味性强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重难点知识。为有效利用微课开展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教师应当制作符合当前阶段学生学习规律的微课视频,融入趣味元素,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积极思考,由此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4]。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自己也可以根据观察者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为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以位置、观察角度为切入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丰富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正方体、球体旋转的三维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从前面、右侧和上方观察正方体、球体的结果。其次,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展示旋转不同颜色的魔方和地球仪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前面、右侧和上方观察物体的结果,让学生意识到“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集中精力,不能仅凭经验做出判断”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插入随机提问的环节,以考查学生对微课视频中知识的理解情况。

(三)线上直播引导,阐释学习难点

直播课是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主要途径,在直播课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遇到的学习难点进行阐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线上直播教学的实时性、趣味性、便捷性优势,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立足学生存在疑问的学习难点,运用不同的线上教学工具指引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5]。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考虑到负数的意义、写法、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在线上直播教学中,使用案例诠释温度变化、海拔高度分析等学习难点。首先,教师可以搜集与天气预报相关的图文资料,播放“中国天气通”中的小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天气播报提示卡,并鼓励学生出现在屏幕前,模仿播报员播报天气信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在直播课上适当列举高海拔地区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学生对海拔高度的关注。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不同的负数,使学生更切实地了解负数的特点,并能够结合温度、海拔高度深入理解具有一定难度的负数知识。

(四)及时批改作业,提供学习反馈

线上批改作业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及时向学生提出学习建议,让学生得到明确的学习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迅速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发展。但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提供更加科学的反馈,使学生顺利把握学习方向,在原有学习水平上实现提升[6]。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初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运算顺序。在正式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布置不同的作业来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同时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地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首先,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设计作业“计算:1.7+42÷6=_______________;480- (32+32÷4)=________________”。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算正确率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区别,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同样适用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随后,教师可以设计作业“计算:1/5÷[(2/3+1/5)×1/13] =________________”。在学生得到正确结果并正确阐述运算顺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分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特点,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讨论型作业,让学生在“自由交流室”内围绕“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算式的特点,分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以分为哪几类”等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学习反馈,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实时指导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由此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着手变革线上教学,坚持控量减负,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高效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但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时,还比较容易受到各类不确定因素干扰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科学使用各类教学媒介,如利用微课视频拓宽教学路径,在直播教学中诠释重难点知识,利用作业批改系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减负不减质、控量不控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院萍.趣味化作业在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探究[J].教师,2021(3):53-54.

[2]林燕瑜.活用信息技术,助力线上教学:小学数学线上教学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0(34):27-28.

[3]黄丽贞.关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J].教师,2020(34):60-61.

[4]唐致娣.小学数学线上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0(29):32-33.

[5]林三绿.“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9):83-84.

[6]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