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波
(一)识字教学,《教育大辞典》中指出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起点,识字教学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做到音、形、义三者的统一。[1]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最先由李吉林老师提出并进行实践,她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依据,据此创设恰当的情境,在情境中加深学生的感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获取知识。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念寓于其中”的特点。[2]
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至关重要。但是,当前识字教学似乎陷入了困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应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3]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不仅让学生会识字,能写字,还要让学生想要识字,乐于写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关注的是学生能识多少字,会写多少字,完全忽略了学生识字写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师对于识字教学目标的模糊,也就导致了识字课堂功利化。比起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热爱与兴趣,教师更愿意花费时间,让学生多记几个字,多写几个字,识字课堂好坏的评判完全取决于学生记住多少字。这样的课堂在短期看是卓有成效,但是,语文学习强调的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忽视学生对于识字写字的兴趣与热爱,必然将学生的思维与视线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中,识字就成为被动枯燥的学习。
长久以来,教师对于识字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识字课堂宛如流水线,学生拿到生字,先根据拼音读一读,再写一写,最后默写、听写。如此下来,学生深谙教学的下一步骤,学生对于课堂没有期待,也就导致学生参与度低,识字效果难以保证。另外,识字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语文教学内容,如此枯燥无味的课堂,也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日后语文学习埋下隐患。
生活是语文课程、语文资源的源泉,语文学习无法脱离生活。但是,在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字的教学往往是孤立的,脱离生活情境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关注的是单个字的读音、字形的记忆,“同学们,记住了吗?”是教师在识字课堂中的常用语。对于识字教学,教师往往更倾向于让学生机械记忆,通常采取听写、默写的方法,忽略字在生活中的使用。然而,识字教学的目的并不单单在于识字,识字是为了用字,用字又离不开生活,孤立的识字必然导致不正确的用字,机械的记忆可能使学生当下记住了字,但是脱离生活情境的汉字学习,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字义,就谈不上真正的识字了。
针对上述识字教学困境,笔者认为应将情境教学法引入识字课堂。情境教学法由李吉林老师提出,经过了大量的实践检验,被证明其适用于儿童并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基于此,笔者将从课前、课上、课后谈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识字课堂。
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学四项要求中指出,进行情境教学的第一要点就是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点。只有目标指向明确,情境创设才会有据可依。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为例,“一”字在一年级上册中多次出现,但是每课对于“一”的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如《金木水火土》一课,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一”的规范写法;《秋天》一课则要学生理解“一”的变调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全过程,教学重点则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准确把握,为教师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方向。倘若对二者把握不准确,那么之后创设的情境也是忽视了学生需求与经验,脱离教材的空中楼阁。
根据不同治理措施,东北黑土区实施的侵蚀沟治理模式总体可以分为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和植物措施3种类型。
1.发掘教材资源,利用插图创设情境
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但是,不少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忽视教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点在识字教学中尤为显著。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方法多是让学生机械记忆,教材对于他们,只是一本“要求手册”,教材只是告诉他们应该要让儿童记住哪些字,他们并没有真正利用教材。
根据低年级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对于字词的辨认能力、认知理解能力、联系能力不够完善,因此,低年级教材往往设置较多插图,来帮助学生辨析字词,理解课文。而教材中的插图,也是教师在识字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一个良好支点。[4]以人教版课文为例,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年级上册中《日月水火》一课,该课将“日”“月”“水”“火”等的形象用直观插图进行展现,同时附有它们的象形字,这样的设置,使得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利用课本插图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字形、字义。这一课的插图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较为明显,可供教师直接利用来创设情境,然而,在其余课文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会忽视课文的插图资源,采取枯燥无味的传统识字教学方法。其实,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极具美感的,并且与字、词、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的宝藏资源。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为例,在讲解“柳”字时,教师创设情境时,可以基于课文插图进行创设,如“春天到了,柳条被嫩绿的芽儿缀满,一阵清风吹来,柳条随风飘起,就像课本上的插图,轻柔的风吹动着柳条。”紧接着,教师可以将插图中吹动的柳条与“柳”字中间的“丿”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富有美感的情境中,直观地感受到“柳”,对“柳”的字形字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诸如此类的插图资源在语文课本中无处不在,倘若教师留心观察,开发利用好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资源,那么识字课堂就不再是苍白无趣的,而是富有美感的生动课堂,语文教材也不再只是一本“要求手册”,而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
2.重视文本情境,立足文本实现识字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识字的目的在于用字。脱离文本孤立的识字不仅枯燥无趣,而且识字效果差,即便儿童对于字的字形、字音熟悉,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难以正确使用。对于字的教学,我们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5]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在教学“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文本情境,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帮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一画,感受“画”这个动作,体会“画”作为动词使用时的语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辨析课文中出现的“一幅画”中的“画”是否与之前的“画”一样,感受“画”作为名词时的使用语境,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对于“画”字有了深刻体会,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用字,也为教师日后作文教学打好基础。倘若将“画”单拎出来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画”的不同词性也难以掌握。
孤立的识字不仅枯燥,而且无效。教师应当明白字、词、句、文章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脱离了文本的字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识字教学应与文本情境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识字的真正目的。
3.创设交际情境,在交流运用中识字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交际情境,在交际中让学生在熟悉字形的基础上,把握字音、字义,习得汉字。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时,在认识“树”“叶”二字后,教师可以基于这两个字,创设有关情境,如:“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了秋天树叶黄了,那么在其他季节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呢?例如,在春天时,树叶长出了新芽,是嫩绿色的。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然后说一说,树叶在其他季节是什么样的?”在班内交流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如此,教师有意识地基于所学字,设置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字用字,掌握字音、字义,之后写一写,强化学生记忆,这样的方法比起教师讲解、学生跟读而言,更为生动有趣。
4.依据汉字字理,多手段创设情境
汉字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富有美感,蕴藏在汉字中的文化内涵、美学意蕴,极具开发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理应创设情境,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热爱以及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如,在教学“网”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实物网,让学生们观察、感受“网”字的构成,在教学“山”字的时候,可以出示有关“山”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山”字中间一竖长,两边竖短的结构。总之,利用字理,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相比于传统的识字教学,这样有目的地依据字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提高识字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感受、了解汉字文化,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进,各个学校陆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要求建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课后服务给了广大教师机会来开发课程,将识字课堂引入到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实现识字。如教师可以将实物引入到识字教学中,倘若教学“草”字,那就去真实的情境中看看草、摸摸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草。如此直观具体的教学,必然会使得学生对于所学字印象深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在其他学科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识字。例如,在开展与美术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今天课堂上学到的字词,就像在学习完《秋天》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秋天的景象,学生将图画与所学字联系起来,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可以有效巩固识字成果。另外,在学习《我是什么》一课时,课后可以与科学相关课程结合,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感受水的不同形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对于与水有关的字词印象更加深刻。总之,课后延时服务是改变以往传统识字课堂,将识字置于生活情境中的一个关键契机,教师要把握好,利用好这一关键期,积极开发课程,让识字更加充满趣味性,富有生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对于学生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识字课堂,有利于保障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这一教学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力生长,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创设情境化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由之路。笔者相信,如若教师有意识、积极地依据学生情况,基于教学内容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识字课堂,定能促进学生学习力生长,使他们发现语文魅力,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