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蓉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除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外,还应该将作业设计得更加精简,提高作业质量,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准设计作业,发挥课外作业效能,加快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作业内容要基于教材,适当扩展。教师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优化和研究,不断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通过高质量的作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存在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只有遵循个体差异的教学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如果在设计作业时一视同仁的话,那么那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无法得到提升[1]。教师应该实施分层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作业空间,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作业,寻求个体差异的平衡,继而让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身优势,促进他们自由成长。首先,教师要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要求学困生必须要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困生巩固基础性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为学优生考虑,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灵活设计,要求学优生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前提下去尝试完成那些拓展作业。这样既可以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古诗三首》时,教师让学困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中的三篇古诗内容,然后要求学优生除了掌握课文三篇古诗外,还要课后去熟读一篇古诗。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布置和设计作业内容,既能使学困生产生学习动力,还能使学优生不断拓展语文新内容和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以教材为主体,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超越和延伸[2]。除了要让学生能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外,还要适当地扩展作业内容;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教师设计和优化作业,教师可以将作业环节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发展独特个性。教师的作业内容如果设计得缺乏趣味性,每天重复、千篇一律的作业内容只会令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女娲补天》一课,当学生学完了本文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为该篇文章进行后续内容的续写,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课文内容更加完整。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时,会通过网络搜寻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课外知识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拓展作业内容,使作业更为新奇、有趣味。在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感到意犹未尽,还沉浸在我国的历史神话故事内容中。了解我国的历史,这正是布置作业的有效契机。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扩展了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知识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知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在设计和优化语文作业时,不能局限于课文作业内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语文知识,且大多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3]。为此,教师应该灵活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增加探究性、思考性、实践性的作业内容,让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第六单元《生活万花筒》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都发生了什么事件,经历了什么,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收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学生听,让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记录生活的重要时刻、探寻生活中的时间奥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事件以及自己对该事件的所思所想所感写成作文。通过对周围生活的描写,作文内容更为真实,学生也会有更多的写作素材。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语文这门学科涉及了很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传统文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本质,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合作能力。合作共赢,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在基础性作业内容中增加一些讨论性、合作性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完成相关的作业,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完成合作类作业时,学生可以和家长、同学一起合作、相互协作。合作类作业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与同学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学生除了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还要锻炼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接纳、学会宽容。通过协作一起完成作业,可以使学生在面对难题时有一个互相讨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求教,发散思维,展示才能,发挥个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我的暑假生活》一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规划一下暑假生活,在课堂上委派小组代表上台讲述本小组的暑假生活计划,将其分享给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困生也可以学习学优生的暑假计划。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既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习规划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了如何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同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可以将阅读内容渗透其中,增加阅读内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第八单元《讲历史人物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先通过课文阅读一个或者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至少是一个,然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来讲讲他们心中的历史人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会通过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滋养灵魂、启智润心。再者,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时,应该不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时间,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新课文的任务,让学生在书上做旁批,记下自己当时的感受。还可以定期组织故事分享会,引导学生对他们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长此以往,丰富的阅读量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设计作业时,将“自主”作为设计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语文作业的可选择性。例如,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设计成A、B、C 三种类型供学生选择。A 类型的作业较为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 类型的作业较A 类型要低一层次;而C 类型的作业则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又能增强一部分学生好强的心理,让其主动努力,知难而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尝试着学习更为灵活性的知识内容,勇于接受挑战。当作业的形式逐渐变得多样化时,学生的作业不再只是单纯的读写,而是以听、说、读、写来完成作业,并将演、唱、画、制作等形式融入其中。此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创新型作业设计,以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来开展作业,让学生与社会实践接轨,增加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语文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可以灵活整合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作业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作业中,增加一些美术、音乐、思品等内容,让学生觉得语文作业内容更为全面,不再只是单调地学习语文知识。也可以结合作业相关内容,将英语、信息知识等学科与语文作业巧妙地整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能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学习其他学科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二年级上口语交际《做手工》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先在课前完成一件自己擅长的手工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当然,也可以教大家怎么做手工作品。这样,其他学生通过台上学生的讲解也能学到更多的手工作品,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也可以将计算机技能渗透其中,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制作出PPT 课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各个学科活动有效、合理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可以让学生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既能够巩固教学效果,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小学语文的作业优化设计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在批改作业时进行分层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现优秀者积极表扬,对优秀的作业盖印章或写上激励语。遇到学生不足之处,也应及时给予鼓励。一般情况下,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完成了相应层次的作业要求,就应该得到肯定,这样就能给他们足够的学习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的作业进行等级评价,在每个学生作业批改完后对该作业进行分级评价,然后每月月底进行汇总,对评价高的作业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喜欢设置奖品,可以是一本书、一支笔等,这样可以给学生动力和期待。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评语的方式给学生进行作业评价。发现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及时用肯定、激励性评价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对一次作业进行多种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合理、科学地减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量刻不容缓。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多样性的设计原则,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明确作业设计目标,调整作业设计内容,优化作业设计形式。同时,教师应该尽量丰富作业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保障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