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霞芳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下面我就科学课堂教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以及情操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亮着的灯泡当作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充当“月亮”的小球,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充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他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物体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静态的思维材料动态化。它不仅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思考问题的热情,而且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叶的光合作用》教学中,我将叶的光合作用全过程以卡通形式动态地表现出来,将植物演示成一个加工场。植物“工厂”从根部吸进“材料”——水,从叶子中吸进二氧化碳,通过阳光的作用,制造出“产品”——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过这种形式把原来极为抽象的光合作用生动地再现,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吕叔湘先生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小学科学课是学生迈进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它影响着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办法使科學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使科学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经验、贴近生活,充满活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