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飞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树立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提升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将简要说明,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意义,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的教学意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合作 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学生获取题干信息比较准确快速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探索出数学现象的本质规律,并循序渐进地掌握解题技巧,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核心素养下的基本要求,更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加愿意分析数据,进而以问题为导向,更好地进行逻辑推理。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的教学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综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教学政策来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才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正确方式。”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对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整理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从众多繁杂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基本情况出发,围绕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来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
数据分析能力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运用,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分析数学题目中的各种信息,总结提炼出学生解题需要的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寻找关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以此达到提升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目的。
(三)注意教学方式
部分教师更偏向于将数据分析的技巧和方法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去发现数据分析中的各种关联和技巧,导致教学效果一般。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为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小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思考能力作为基础。前年春天我有幸去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交流培训。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看到了南通教育的优点:重基础、重提升、更重能力。在各种能力培养中,我重点留意了他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在学习时能亲自动手去操作,这无疑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取、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表达的过程。南通市川港小学的教师每节课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五)小组协作
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集体的协作,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提升表达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我参观学习过的南通市川港小学人数比较多,但实际教学时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四人或六人,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分组,引导优生帮助学困生,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在学习中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
(六)通过社会实践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南通市川港小学很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附近的工厂、农家养殖场也比较多,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比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课时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实地到农家饲养厂做社会实践活动。养鸡场工作人员给学生们讲解了一些养鸡的常识、鸡圈建设的小窍门等。学生们参观了几处养鸡场的栅栏,教师结合实际,讲解栅栏的围设技巧。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教师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设计围设鸡圈栅栏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鸡圈靠墙时可以节省栅栏的长度,学生会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基础学科,应当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并针对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制订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数學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数据分析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高阶数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