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晨光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是“双减”政策的初衷,也是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更需要切实落实好“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类型,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作业项目,为学生深入、系统、高效巩固课内所学而奠基,来确保初中语文作业之实效与质量。本文就“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希望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一、依据教材内容,调整作业数量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科目较小学有了增加,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因而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调控作业数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结合教学内容把与本堂课知识密切相关的作业以及适合学生学情的作业挑选出来,然后亲自训练,把控作业时间和难度,让学生通过精挑细选的作业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
二、以学情差异为参考,设计分层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切忌“一刀切”,应结合学生的能力和认知差异,实行作业分层设计,这样才能使作业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帮助不同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切实减轻学生的課业负担。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身情况的作业,实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确保学生语文认知基础的逐步夯实,以及其认知潜能的深度开掘。作业分层既保证了基础作业落细落实,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了强化提升。让作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实践应用为导向,设计生活化作业活动
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这就使得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更符合教学的发展,它不仅是对“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更是引领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探究、应用,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节目,通过多样的表演形式凸显作业之趣味性,于潜移默化中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塑造。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观摩访谈,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应用到具体生活中,使语文作业成为学生运用语文的强力支撑,以更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度贯彻与全面落实,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凸显了研究作业设计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在根据“双减”指引来落实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与身心特性,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对作业的形式、内容、要求等,给予适度改革与创新;凸显作业的创新性、实践性,为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业中深入进行语文阅读、写作、表达而搭建平台,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