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芬
摘要: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识字能力、词汇运用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朗读能力、文学修养、写作能力等至关重要,如何抓好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中的热议话题。本文通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训练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阅读理解 引导
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持续学习的过程,学生的阅读不光是在课堂,还有一部分功夫在课外,因此阅读教学也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影响,缺一不可。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来说,课内阅读是基础和核心,它和学生学习紧密相连,课外阅读是有益补充,教师可以引导教育学生利用好图书馆、青少年宫、书店和电子书等资源,博览群书,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对课内阅读也是有益的补充,也是积累阅读量、提升思想、提高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人文、历史、艺术、地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升自主阅读素养和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基础。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主动集中注意力,它也是学生学习创造力的助推剂。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更为重要。教师要科学地提出阅读目标和计划,正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科学强化正确的阅读训练。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预习好课文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创造新颖、共鸣感强烈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同频共振,对培养学习兴趣大有裨益。[1]
二、解决识字障碍拦路虎,让小学生朗读更流畅
小学生阅读最大的困难就是有一些字词不认识,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提醒学生先预习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找出来,在课前就可以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网络或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来解决生字生词“拦路虎”的问题。如果对于某些字词比较复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那些不会的生字生词在黑板上写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识字提问,进一步清除文字障碍,对于个别学生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重点帮扶。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字词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读懂理解课文,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课文作者表达的情感和理解课文中心思想,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学生享受文字带来的快乐,提升写作能力和技巧。
三、发挥阅读训练中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创新阅读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应该以教师的指导分析为辅,学生的主动阅读实践为主,教学方式更具有启发性。在阅读具体实践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阅读手段和渠道,特别是课文精选的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千古绝唱,历久弥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阅读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同时,还要尊重并鼓励学生表达新颖独特的阅读感受,结合生活情境,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和鉴赏应用能力。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积极指导学生通过课堂自读、领读、分组读、男女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认真阅读、勤于思考、大胆提问、用心感悟,从而加深记忆力,提高理解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举办朗读比赛、情景剧、成语接龙、读书会、模仿词语竞猜、播放音频视频、课外书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发散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鼓励有创意、深层次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2]
小学生阅读训练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培养兴趣很关键,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扫除文字障碍,盯牢严抓课内阅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寓教于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及时给予鼓励,严抓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參考文献:
[1]董秀伟.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20(01).
[2]孙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打造有效语文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