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庆
摘要:在成长过程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语言发展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启蒙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及发展意义非常,而为了取得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本文则对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展开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本就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在现如今新课改环境下,带领学生认识阅读、爱上阅读可谓是教学重要趋势,阅读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并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新课改在不断推进之后,以往单一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明显无法适应现如今教育要求,因此,教师要顺应新课改,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且以全新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翻转课堂作为现代化教学模式之一,能够突破以往单一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中提高阅读能力,所以笔者也就其教学实践展开了如下反思。
一、积极课前备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基于翻转课堂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做好课前备课,以此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引导,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前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要学习的新课知识及学习重难点,还能让学生在之后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侧重性地聆听知识要点,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理解。[1]将翻转课堂有效应用于课前预习引导,能够克服以往预习中存在的盲目性,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精心展开备课,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制作微课课件,而且在制作的时候联系教学内容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并且穿插相应的情境,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发生,来有效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真正提升预习效果。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在视频内容中设计这一课的生字及词语,以此来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同时设定一些预习问题:“为什么这座老屋总也倒不了呢?这一座老屋发生过什么事情?为什么老屋准备倒下去呢?”这样整个预习自然也会更加明确且合理,能有效发挥出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预习中的积极作用。
二、以生为本,组织互动讨论式阅读课堂
翻转课堂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就是翻转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及定位,其很好地凸显出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课上的主体,而教师在翻转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此,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教师一定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组织互动讨论式的阅读课堂,这样理论化的文本阅读就能转变成为一场积极活跃的阅读分享会,这能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轻松且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发表自身独特见解及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在文本互动与讨论中更好地把握阅读主题及思想,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且还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得以发展。以《盘古开天地》为例,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即可先借助神话故事动画视频来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后提出如下合作讨论问题:“对于这一神话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从盘古身上你们能够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盘古一样伟大的人?”这样学生就能在合作讨论中把握阅读文本中心思想及人物角色传递出来的精神,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学习其身上的品质,提升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三、注重课后应用,深化学生感悟
语文阅读是一个不断反思淬炼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基于翻转课堂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还需要注重课后应用,通过课下对学生阅读情感及翻转课堂模式的总结与反思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感悟。新課改认为,课堂教学完毕之后并不表示阅读教学就已经完成了,学生还需要在课下对所学知识展开复习及巩固,这是深化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为此,教师在翻转课堂应用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恰当的课后讨论或者是拓展阅读作业,借此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及思考,这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得到发展,最大程度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以《父亲、树林和鸟》为例,教师在阅读讲解完成之后,可为学生设计如下课后思索问题:“在了解文章中的父亲对于鸟的热爱之后,你对于小动物是怎样看待的?你觉得人究竟要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这有助于学生课后思索中把握主题,同时强化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2]
综上所述,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主张先学后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之中,并且提高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与能动性,最大程度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一定要把握好翻转课堂,通过积极的课前备课、课堂互动及课后反思来确保翻转课堂在语文阅读中的有效应用,最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新悦.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16):61.
[2]续雅红.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同行,2016(1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