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
摘要:高中统编教材融入《读本》教学,可以通过利用统编教材资源巧设情境,搭起教材与《读本》融合的桥梁;整合统编教材知识,设计问题链,筑造教材与《读本》融合的阶梯;以大概念为统领,构建知识体系,搭建教材与《读本》融合的架构,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提质增效。
关键词:统编教材 问题链 大概念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021年秋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入学生课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上好《读本》,这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一项新挑战。笔者以《读本》教学为例,谈高中统编教材融入《读本》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統编教材资源,巧设情境,搭起教材与《读本》融合的桥梁
高中政治有7本统编教材,容量大、内容丰厚,有“探究与分享”“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综合探究”等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读本》教学中,教师依据实际需求精选统编教材的资源,巧设情境,既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实现模块知识整合,又有利于教学的连贯性和学生理解的顺畅性,使教学提质增效。例如,教师在讲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可以以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二框中的“探究与分享”创设情境。“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结合材料,让学生谈谈对“只有创造出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而,引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在《读本》教学中,利用统编教材资源,巧设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实现统编教材资源和《读本》教学的有机统一。
二、整合统编教材知识,设计问题链,筑造教材与《读本》融合的阶梯
《读本》第2讲《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者具有高度的统整性和互补性,教师可以整合统编教材知识和《读本》知识,根据知识和情境设计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符合逻辑的问题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有何特征?2.实现中国梦有哪些意义?3.如何实现中国梦?这样的问题设计整合了两本教材的知识,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有条理地层层剖析,实施主线性教学,课堂教学简洁明了,目的明确、操作性强、效果好。
三、以大概念为统领,构建知识体系,搭建教材与《读本》融合的架构
针对《读本》教学中学科知识内容的零散性,通过打破不同教材、单元、框、目的界限,采用学科大概念来构建知识体系。在学科大概念的统领下,搭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宏观、系统把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读本》第5讲第1框《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教学中,可以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学科大概念[1],以它为中心,需要“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推动,它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面向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样就把“五大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统整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学科大概念中,这样学生能把散乱的知识重新进行建构,既厘清知识间的联系,有效整合了知识,还能使课堂变得智慧灵动。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资源,巧妙设计情境,可以通过设计层次性的问题链,实施深度教学,可以抓住学科大概念,跨模块跨章节构建知识体系,使《读本》教学在轻松、深度、高效的氛围中实现教育目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张翰.高中政治课大概念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