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连水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教”与“学”提供了保障,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意义为切入点,重点提出了信息技术推动小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个性化学习
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促进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观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具有教学效率快、教学质量高、教学方法新颖、内容丰富的优势,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有效改变了单一、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进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呢?接下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的意义
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本为唯一学习资源相比,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加生动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发挥了信息技术的视频与音频结合的优势,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大大激发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在给学生推送学習资源时,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向学生推送符合其学习特点、发展需求的学习资源,让教师摒弃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摆脱了同化的学习模式与发展趋势,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个性化平台,营造了更加愉悦的学习环境,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
(一)在课前预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生自主预习的个性化
信息技术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让预习的方式更加多样,预习的内容更加多元,预习的评价结果更加精准。为了促进小学生在课前自学中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分层布置预习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推送导学案就是一种实现小学生完成个性化预习的手段。在设置导学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的整体学情,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出教学重难点的预习清单。
比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的课前导学中,教师在网络或者相关智慧教育平台中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拓展阅读,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微课、导学清单,将包含导学案的课件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导学案的课件以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开展个性化的课前预习。在预习会认字时,动态演示“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念、粽、据”。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识记“豆、米、肉”。然后通过一个吃粽子的“生字游戏”学生自主检测生字的识记情况。生字的书写方面,学生观看会写字的教学视频,了解字的读音、偏旁、结构等。这样的预习方式,让学生的生字预习不再停留在依照课本读、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在课文理解方面,学生可以跟着音频把句子读通读顺,自行调节课前自学的次数与微课的播放进度。不理解的地方和有难度的地方,还可以暂停、重新播放、反复回放,直到真正理解与掌握为止。例如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生就可以观看相关的视频,了解屈原与端午节之间的联系。总之,利用微课开展课前导学活动,学生的自主预习不再仅仅是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读生字给生字组词。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学,在观看微课资源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考;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清单中,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在课前预习中运用信息技术,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为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个性化展示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为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学习、个性发展、全面参与增加了可能性,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习过程、保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果,提升课堂反馈的时效性,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教师要认识到,语文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运用不是为了用而用,而是在需要时才会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育功能。
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为例,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小学生的语文课上学习提供了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机会,积极调动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机互动中提升了互动的深度,促进了思维的触碰,可以让小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向,实现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互动生成。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的教学中,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呈现问题:“你对‘夜‘书‘所见这几个题目中的词有何理解?”此时学生各自思考对古诗题目的理解,将思考的答案通过交互式平台发送给教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与理解情况进行总结,“夜”是指夜晚,“书”是指书写,“所见”是指听见、看见的。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呈现作者的资料、创作背景以及最为经典的作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学生初步阅读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在这首诗中,诗人‘所见的事物包含哪些?”“主要表达的是什么?”“谈谈你的感想?”让小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独立思考问题,在自主学习、互动问题分析中产生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与体验,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课后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在展示共享交流中享受个性化学习成果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将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局限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忽略了信息技术的真正含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和信息技术的自动功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得以体现出来,保存其学习成果,通过对比,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走向更深更远,使其在学习中享受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在课后展示中提供信息技术展示平台,鼓励小学生在课后学习中能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与幸福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另外,在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优质学习资源自我建构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教育价值发挥的关键在于正确使用。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其自主性和自律性不佳,因此在面对新颖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时,需要我们教师的适当参与和指导,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小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好工具,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后学习中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让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摆脱教材与课堂的限制,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为小学生的自我建构与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最佳的平台。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正确地引导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维立体交流、信息共享、诊断反馈等方式,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深度与广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