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利
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要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教书育人思想,就能有机地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一)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蕴涵着思想感情的几百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运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方法,紧紧把握学科特点,把思想教育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进行自然渗透。
语文教学中,我们把重点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的传授渗透教育。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通过对人物外表及内心活动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严格遵守纪律,为了战斗的胜利勇敢献身的崇高精神,同时很自然地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意志,这两个方面思想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二)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语文课有着自身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如阅读《长城》一文,教师可在最后一自然段的讲解中适时提问:“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不断渗透
一种正确的思想、科学的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或树立的,它需要长期的实践,通过反复不断的认识逐步形成、树立。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进行不断的渗透。如:在说话和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须长期不懈地指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和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出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健康积极的感情,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学生智力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思品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识的能力的同时发展智力。学生智力素质和能力,关系到未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学生的智力素质得到提高。
(一)坚持启发式教育,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应坚持三个“为主”,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新体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疑,启发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使智力素质得到提高。如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节,为了让学生挖掘课文主题思想,我这样引导:假如你来到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大喊世道不公平”“可悲的现实”“黑暗的社会”……这样引入情境,见其景、闻其声、动其情,使他们在情感的深切感受和诱发中开阔思路,独立思考。
(二)注意过程,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抽象的逻辑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一个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复杂问题的反应就越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就迅速,能力就越强,智力水平就越高。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的认识过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尽快发展,使智力素质得到提高,如阅读《穷人》一课,让学生依次分析课文写渔夫家的情况、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心情、渔夫听说西蒙死后的决定这三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三段文字各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再把后两段文字进行比较,用简炼的语言抽象概括其特点:“用词造句朴实,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样有目的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发展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突出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辩证思考问题
会辩证思考问题方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它是一个人智力素质的具体表现,辩证思考问题,不仅与人的知识水平的高低有关,而且还与思考问题的方法紧密相连。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学习语文的方法有计划地逐步教给学生,让他们会辩证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素质的提高。如阅读教学中概括自然段段意、指导学习方法。1.抓重点段,总结归纳自然段段意;2.抓重点句,概括自然段段意;3.抓句与句的联系概括段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习方法,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心理素质的提高
人的身心素质是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学校则是学生与学校相互作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所以,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最有效地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从而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激发情感,磨炼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在困难中得到体现,并在克服困难中得到磨炼。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人,无论在怎样的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终能克服重重困难到达胜利的顶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意志是受其情感支配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教学中我们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在克服学习的困难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如阅读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取得微小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从而产生积极良好的情绪,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二)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逐渐养成且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一芽之春”活动在作文前拟定提纲,月初布置,月末完成,調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在完成作文中让学生养成虚心请教、一丝不苟、独立分析、比较、观察的好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树立起面向全体的思想,从整体着眼,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着手,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