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庆
摘要:职业教育在教育工作全局、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把党建工作落实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各方面、全过程,助力高水平中职学校的建设,是当前形势下中职学校党组织亟须研究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思想政治引领、课程思政、支部共建三个方面浅析了“党建+”新模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党建 中等职业教育 思想政治引领 课程思政 支部共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教育的使命,更是教育人的使命。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作为基层党组织,应以党建赋能,引领推进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作为职业教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构建“党建+”工作体系,引领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党建+”政治引领工作体系,高水平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
(一)要全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中职学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加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作为中职学校党组织,要深刻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阶段特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立德树人全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党建学习教育作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红色精神等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动全体教师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教育,深入领会党的理论知识,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党员政治素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激发全体党员的热情:一方面以身作则,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处处起带头作用,增强党员的宗旨观念,力求打造一流的党员队伍;另一方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旗帜鲜明地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讲好思政课,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全面做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构建“党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专业课中探索开设思政课堂是落实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措施,是一举多得的措施。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可以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为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一种方式。二是在专业课堂实施思政教育,二者融合,润物无声,结合实际融入专业知识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效果更加直接。三是在专业课程中开设思政课堂,结合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要准确把握不同性质课程特点,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价值,需要授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思想政治学习功底,这在客观上又促使广大教师自主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加深理解、接受思想理论再教育的过程。
三、构建“党建+支部共建”工作体系, 高标准实施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工作要求,强调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國家政策领域的持续推动,旨在打破经济与教育、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边界,使学校和企业从教学、科研、技术、就业等单方面的合作,上升至对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体制的探索。其中,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契合了校企双方的发展需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校企合作,支部结对共建”过程中,双方要找准切合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始终为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才服务,开阔广大师生的视野,增加其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始终以满足企业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根本宗旨,落实“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切实把党支部共建活动有效地融入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程,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在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可探讨多种人才共育机制,如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领军人物、真实生产项目、典型生产案例引入校园,创设真实职业环境,合作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产业技术技能标准及岗位规范,实施启发式、合作式、项目式教学,共同培养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学科融合、实战教学、专业师资打造等方式,使人才培养紧密契合产业发展态势。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将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地就能够与行业当中的岗位精准匹配。
总之,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进行统一规划,从社会全局进行考虑,健全党建工作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抓好学校的党建工作,从而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健康有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