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妹
摘 要:自主进餐是指在进餐环节采用由幼儿自主盛饭的方式,自主决定吃多少。在进餐活动中,给予幼儿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建立起对不同食物的认知和培养与食物之间的情感,认识学习基本的进餐礼仪以及适度的进餐交流。由原来幼儿被动进餐转变为主动进餐,逐步实现幼儿自我管理。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有利于幼儿主动且愉快地进餐,从而保障营养的摄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理念;自主进餐;幼儿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094-03
一、幼儿自主进餐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主动、愉快进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自主进餐就是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盛菜的机会,没有教师的控制、说教、监督、强迫,宽松、自主的进餐环境满足幼儿自身的生理需要,拿餐具、按需自取食物、端碗盘、送餐具等等这些事情可以自己主导,这对他们来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成功有更高的期望,也更愿意完成既定的任务。也就是自己盛的饭菜自己更趋向于吃完。 自主用餐完全放开以后,幼儿自主进餐有利于幼儿主动、愉快地进餐,从而保障其营养摄入。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将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理念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自主进餐则是最好实施和贯彻这个教育理念的途径、环节之一。幼儿在自主进餐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拿勺子才能把饭舀出来,盛汤的时候勺子从哪个角度倒才能把汤准确倒进碗里、怎样才能保证平衡不撒汤、喝牛奶如何把吸管包装轻松撕开、鸡蛋皮怎样好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去思考和解决,不断尝试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的养成,会让幼儿在日后遇到困难时不会想着放弃,而是遇到问题就想办法去尝试去解决。
(三)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主进餐,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与理解,尊重幼儿的选择,引导幼儿遵守进餐的基本礼仪,学会排队取餐,不插队。能根据自己的饭量适度取餐不浪费,知道根据饭菜的多少适量取餐,并想着给别人留一些饭菜。幼儿可以与教师和同伴适度交流,增强师幼同伴间的亲近感、信任感。
二、自主用餐的总体要求
(一)给幼儿提供自主的进餐环境
给幼儿提供自主的进餐环境,一是幼儿盛饭的时间要适度宽泛。就餐安排不可以太过统一,统一时间去洗手、入厕、盛饭,容易造成幼儿等待时间太长产生消极心理。在一定的就餐时间段内,幼儿洗手、入厕、盛饭、就餐有先有后,有的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比较快可以先去洗手盛饭。二是环境要整洁干净,可以播放音量适度的轻音乐。音量控制在25左右,听起来最舒服。三是座位要宽松。用餐空间应足够宽敞,避免幼儿进餐时互相摩擦、碰撞。四是教师营造宽松心理环境。对于幼儿造成的掉饭、撒饭、浪费现象教师要用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当时不过多指责。允许幼儿多次犯错误,有的幼儿盛饭太多或太少,不要过多干涉,给与幼儿适度交谈交流的环境,让幼儿进餐这件事成为一件让人愉悦的事。五是盛饭的多少自己可以自主,但是需要有最低限量和最高限量。
(二)管住手,管住嘴,最大程度的放手
以往教师是以监督者的身份控制幼儿的进餐量、进餐速度等,导致进餐气氛严肃而紧张。现在教师要转变高控制的角色定位,教师在自主进餐活动中大胆的放手,让幼儿成为自主进餐的主人,尽量不去干涉幼儿的行为,管住手不去帮忙,管住嘴不去用自己的经验干涉幼儿,讓幼儿在进餐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刚开始教师往往做不到完全退后、放手,秩序混乱的时候怕幼儿烫伤,自主盛饭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不是有难度?盛饭会不会拥挤?吃饭时间怎么掌控等,但是自主进餐真正实施下来,孩子们的能力、潜力惊人,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三)自主进餐规则的讨论
自主并不等同于绝对的自由,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主。幼儿自主活动更需要有一定规则来保障自主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经常与幼儿探讨在自主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自主进餐活动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只有让自主与规则并行,让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引导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比如针对进餐过程中适度交流主观的音量控制,经过讨论,班级采用音量控制表,来规范幼儿的进餐声音,进餐时0级声音,允许他们在进餐时自然产生的适度交流,需要交流时采用悄悄话1级声音,制定的规则师幼共同遵守,当教师需要提醒幼儿时也应注意自己的音量,做幼儿的榜样。
(四)尽量减少消极等待
幼儿就餐容易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一是开饭前被要求统一行动入厕、洗手,等待开餐,这段时间容易造成早洗完手的幼儿在椅子上消极等待时间很长。二是打饭时排队太长。这就要求教师进餐前的洗手准备卡控好,不过早的要求幼儿收拾整理,不必要求幼儿统一行动,保育教师去打饭的时候,教师再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后的整理归位。幼儿整理活动有快有慢,整理玩具、洗手、取餐的幼儿分组流动进行。幼儿取餐可以采用双边取餐,这样避免排队太长造成秩序混乱,同时避免幼儿消极等待时间太长。
(五)全面保障幼儿自主进餐的顺利进行
一是统一思想,让教师了解自主进餐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教师还是幼儿对于自主进餐都有愉悦的体验。二是保证饭菜量充足,保证幼儿自主取餐的顺利进行。保健医要严格按照标准带量食谱核算每日饭菜食量。开展自主进餐,幼儿对饭菜量的需求会有增加,尤其是在自主进餐活动刚开始,幼儿对用餐量把握不是很准,有浪费的现象,我们给幼儿提供的饭菜一定要有富余,保证每名幼儿能够有足量饭菜的摄入。三是保障用餐工具的提供,自主用餐势必造成分餐勺、分餐夹的增加,容易导致后勤的工作量增加,这就需要后勤最大程度的支持与保障。
三、自主用餐的操作与指导
(一)幼儿使用什么样的餐具
第一,材质安全,符合环保要求。第二,能消毒,耐高温,符合卫生要求。第三,漂亮,能够引发幼儿进餐的欲望,符合幼儿艺术审美要求。幼儿喜欢漂亮的餐具就餐,我们为幼儿精心选择几款餐具,让家长们参与选择,小班、中班、大班分别选择不同方案的餐具。第四,方便幼儿使用。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对分餐餐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研讨与实地考察。幼儿园采买小规格的分饭勺。饭菜勺最好有挂钩,如果勺柄没有挂钩没办法固定总是掉到餐盆里,影响工具的取放及卫生。汤勺的勺柄不能太长,勺子与勺柄呈180度弧度,不能过于垂直,否则容易把汤撒到碗外边。
(二)幼儿取餐路线设计
根据班级空间设计取餐点两边取餐路线,两边取餐路线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幼儿随来随取。取餐点摆放的方向要便于幼儿取餐,取餐后离开和前来取餐的队伍不交叉、不碰撞。餐具、菜品、主食在桌子上依次摆放,并在餐具、菜品、主食的两边粘贴对应点位,以提醒幼儿不要漏掉菜品或餐具,整个取餐环节流畅有序。
(三)掌控合适取餐量,保证营养全面摄入
幼儿在自主用餐开始时,对食物取量的把握是没有什么准确概念的,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取得特别多,容易造成食物浪费。还有的幼儿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取,造成营养摄入不平衡。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用餐量的标准,根据膳食宝塔计算标准量,允许幼儿在此基础上酌量减少或增加。
1.认识膳食宝塔,计算每名幼儿膳食营养所需标准量。给幼儿出示宝宝膳食宝塔,让幼儿说一说每天吃饭必须摄入的食物有哪些?每天应该摄入的量应该有多少?为了让幼儿对所需食物量有直观形象的了解,教师采用视频动画、实际操作的方法演示每类膳食所需的标准量。
2.实际取餐食物量的把握。饭量较小的幼儿应遵循每样都盛的原则,保证 “一勺”“一个”“一格”的基本量。“一勺”就是一勺蔬菜、一勺荤菜,一勺汤;“一个”就是一个面包、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个包子, “一格”就是一格米饭等标准。吃的多的幼儿也遵循每样都盛的原则,在吃完标准量的基础上,适量增加,每样增加量不超过“一勺”“一个”“一格”。
(四)就餐礼仪公约
在自主取餐初期,小班的幼儿秩序比较乱,排队的队伍乱做一团、饭菜掉的满地都是、吃饭边说边玩,教师就会忍不住去维持秩序。但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固有的教育理念,尝试让孩子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把幼儿取餐时的视频录下來,然后和小朋友们进行讨论,这样的排队方式怎么样?我们应如何排队呢?以此和幼儿来共同约定就餐的秩序和礼仪 。
(五)餐后卫生及值日生工作
首先,餐后卫生。幼儿自主收拾碗筷盘子,餐余垃圾倒在指定的回收盆。值日生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餐后卫生劳动。其次,值日生工作。教师可安排小桌长、整理员、保洁员、检查员等分工。值日生工作确保每一名幼儿都能参与,每一名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得到锻炼。
幼儿自主进餐打破长期以来幼儿“被动接受保护”“包办代替”的局面,在保证幼儿健康的前提下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成长,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