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梅
摘要:经典名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要参与者,并从中积累写作经验。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课堂教学 实践探究
在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而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个循序渐进、激发兴趣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时地进行点拨梳理,提纲挈领地对学生的阅读思想高度、深度进行启发,真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一、更新教学理念,确立主体地位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单篇阅读训练,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形式的阅读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开展阅读活动,并在阅读活动中深刻领悟作者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方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地转变讲授式教学,从整本书入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目标是了解古典文学的写作方法、技巧,加强学生阅读名著的信心。由于該书章节较多,对于初中生来讲阅读量相对较大,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发开展阅读,从而保证阅读活动顺利开展。在第二十七回对白骨精的描写中,作者写道:“好个花容月貌的女儿,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作者用传神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读到这个片段,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并要求学生将读到的优秀词句制作成摘抄笔录,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二、根据学生学情,落实阅读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对整本书有效阅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情,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与活动。比如,九年级必读的名著是《儒林外史》和《简爱》,学生最不喜欢读的是《儒林外史》,文白相间,有些晦涩。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首先,巧借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读这本书前,可以截取范进中举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进行观看,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评价范进的形象,顺势提问:“你知道《范进中举》出自哪本书吗?”进而引出《儒林外史》,并对作者吴敬梓及当时的写作背景作具体介绍,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其次,定阅读计划,留足阅读时间。教师要能确保学生每天中午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并规定学生至少看完一回。为了促进学生“真看”,可以要求必须把精彩处画下来,并作批注以及一周一篇读书笔记。
最后,落实推进课,提升参与广度。每周上一节读中推进课,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展开“我说你猜”活动,即“一位学生读人物描写,另一位学生猜是谁”,以及“抢答比赛”“某某形象之我见讨论”等活动形式。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展开,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广度与积极性,更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刻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三、实现深度探究,激活阅读思维
教师要能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是单纯地为了“读”而“读”,而是要能带着阅历去理解故事内容,带着理解去分析人物形象。并要能始终保持一颗敬畏的心灵,去触摸到名著带给自己不寻常的感受。
比如,《骆驼祥子》是七年级的必读名著,对于从小学刚升上初中的学生,他们可以读懂祥子的遭遇,却理解不了祥子命运沉浮的根本;他们可以分清人物的社会角色,却体会不了祥子命运和周围人物、社会环境的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祥子命运“起落”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内心深处剖析祥子每个阶段的人生追求,其实都是围绕一个“车”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能逐步地对学生进行引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对人物命运的探索,由一个人,想到一类人,再追本溯源,找寻一代人的生活印记和个体的发展,历史时代的变迁。这是由一本书,迁移到很多本书,由一个人,推及到很多的人,社会和人互相影响,人也反过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再比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傅雷家书》时,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要能基于探究学习视野,指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作品中的某些部分进行阅读,并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说说“在自己的家庭中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的家人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是什么”,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指导学生就前面对自己阅读感点的思考进行材料搜集,写出一篇小论文。学生在真实撰写的过程中深层次的思考,独特性的思考。
总而言之,经典名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能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不仅能深入地研读作品,还能更好地整合多方面的观点,展开想象和思考,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