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冲
摘要:核心素养倡导基于深度理解的学习,通过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确立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依据真实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和开展持续性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现学科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深度教学 高中地理 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是新时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老师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探索,运用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创新与批判思维,使课堂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进度。因此,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模式。深度教学是根据学科本质、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的特点,建立起现实问题环境,启发学生通过学科思维,引导学习行为,并利用学科方法(工具),建立学科逻辑和意义,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投入,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以教育学生的目的为导向,在课堂中展开深度学习,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认识学科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的思考与计划,深入理解,以核心概念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构建整体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改革,引导学生运用高阶思维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此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去体验、去内化、去反思,进而建立地理学习的成长坐标,由此促进学生的优质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1]
一、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教学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主动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能力,从核心概念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建立由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评价构成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配。想要实现核心概念体系的构建,就必须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譬如,教师要根据实际问题、地方课程资源,确定学习内容,构建知识横向、纵向关联,引导学生共同深度加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解剖学情的基础上,发挥核心概念聚焦、联结、进阶、迁移的作用,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并在此基础上突破章节的局限,全面掌握单元知识结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复习效率的提升,在复习过程中围绕核心概念进行选择和组织。[2]
二、通过建立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开展深度教学
建立高阶思维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不但要求学生提升主观理解能力,还要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对新概念或新问题进行深入的处理,再将新知识融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对其深入理解,全面把握地理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制订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精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良好的地理课堂效果。在教学观念上,教师除了要体现新课程的思想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逻辑,对教学计划进行梳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基础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来设计教学。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发展核心素养,是高阶思维教学目标的重点。
三、根据真实情境设计系列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地理知识转换成系列问题,将问题融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领悟知识、感悟学科思维方法,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其深入学习。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基本概念和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内容的重组,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对学习资料的亲身体验和正面探索,将所学知识与情境相结合,从而逐渐实现高阶思维的目标,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新情境和新问题。情境创设是将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情境的真实性。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地理问题进行探讨,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情境的批判性就是为学生设计挑战性、开放性、综合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评价,深入了解地理基本要素,并利用地理原理、规律进行解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具有情境性、思辨性、探究性的学习任务中深入学习,这样,就能实现地理情境的构建,使问题有层次、探究有深度、思考有力度,体现了学习的进阶性。通过设计若干有着内在联系的问题,形成系列问题,以此提高学生思维质量,提高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有效地解决问题。针对问题驱动的深度学习,从总体上掌握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促使学生把零散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知識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3]
四、持续的教学评价与及时的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度思考,并能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深度学习。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果。所以,老师要通过持续的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及时评价和及时反馈,并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激励,帮助其进行调控。
总之,教师从确定内容、明确目标、设计问题、评价等方面灵活地处理教学活动各个因素的关系,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结构化、系统化,有利于掌握学科的精髓与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推动深度学习。教师要注重教学中的问题与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转化、升华地理学科知识,真正把握知识的精髓,做到迁移应用,才能保证深度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精心设计、系统实施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德举.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教材“大气受热过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3):37-39.
[2]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3]陈良豪,高孝株.立足核心素养培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