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系统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教学手段需要优化、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文章结合问题分析相应的优化措施,提出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创新教学手段,利用赛事和证书培养助推教学体系完善,形成“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等,以此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通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7-0042-04
作者简介:曾娟(1978—),女,本科,天门职业学院医护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随之开展并落实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因此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如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需要优化、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体系进行全方面优化改革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才能大面积提升高职教育成效。
一、人才培养问题
(一)专业与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核心是“教什么”。部分高职的专业与课程設置存在两个方面不足,一方面是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没有对劳动力市场做深入的调研和预测,缺乏整体性规划,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过于广博,未凸显特色,一小部分专业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导致学生就业难,并且学校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具有一定滞后性,没有和实际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教材更新速度慢,跟不上行业的前沿咨讯和最新技术,这会导致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1]。
(二)教学方式需要优化
教学方式的核心是“怎么教”,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漏洞逐渐显露,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开发出来并逐渐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轻松而高效地展开学习,如差异化教学、微课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式老化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再加上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不敢接受挑战,导致部分教师仍在沿用低效、老旧的教学模式,比如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知识传播比较低效。
(三)教学体系不完善
新时代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倡“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体系,提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育人模式,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则不够完善,教学创新力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导致教学成效不足,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教学体系不完善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缺少赛会体系助推教学水平提升,未能给学生提供足额足量的实训资源;其次,考核评价体系上缺少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导致学生虽然进行了实践,但却很快忘记实践知识;最后,必修课和选修课设计不够合理,比如课程内容未能向“1+X”证书体系靠拢等[2]。
二、加强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良好的认知是展开工作的前提,高职院校需要想明白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怎样的教学体系、需要怎样的教学方式,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问题纠错机制,分析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大胆启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力争提升实践教学的强度,拓展校企合作等等。总之,要根据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掌握目标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计划[3]。
教师团队建设是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力争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高技能人才培养代表着先进教学体系的建设,这对传统体系来说无疑是一种颠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部分教师出现了不适应、不重视的现象,从学校角度来看,需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与监督。一方面做好教师培训,不论是参与国培计划,通过教师发展学院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让教师系统性的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是在校内组织教本培训或者教研活动,开发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课题,围绕课题教师之间展开探讨,搜集文献资料准备实施计划,然后实施并检查实施结果,不断修正和改进实施计划,这都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在发展共同体视野下,教师之间互帮互助、集体备课等,也会有利于教师发展。另一方面,做好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角度考核,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先进教学模式改革目标,要求教师出计划书、出任务书,将教学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当作大事、要事来办,尤其要改变教师思想上不重视的现象,建立教学质量实时检查与改进机制[4]。
(二)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
就专业和课程设置而言,存在着两方面不足,一是专业和课程设置具有一定滞后性,二是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如何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本研究提出“两步走”方案。第一步,改正专业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专业和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以实用为主,不要过于追求专业的全面性,而是应对市场展开充分调研,结合地域经济特点、市场需求、就业形势等设置相关专业,对不适合、难就业的专业和课程要做减法,对学生负责,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一定要跟进时代发展步伐,结合行业前沿信息和先进技术,解决课程内容滞后、陈旧的问题,更新教材,让学生能够学到先进理念,学到最前沿的技术,掌握最新的行业资讯,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发展[5]。
第二步,优化专业群建设,让教学更加灵活。专业群指的是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专业聚集成群。学校应改革单一的专业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核心专业+若干联系专业”的专业群新模式,在保证专业课基本内容完善的前提下,向着专业群中相近的、上下游专业内容拓展,也随之培养“一专多能”型高技能人才。比如围绕“旅游服务专业群”,结合“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可以将旅游管理、餐饮管理、涉外旅游、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专业集合成群,随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学生不仅能学到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够拓展学习相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机会。
(三)创新教学手段
高职教育手段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颇深,教学手段老化,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成效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应正视这些问题,及时创新[6]。
首先,可以改变灌输式教学为开放互动式教学,灌输式教育让教学变得枯燥、老化,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堂没有参与度就会没有学习成效,而形成开放互动式教学,师生在课堂上加强互动,有助于学生提升课堂参与度。
其次,可以改变单一课内教学为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改变单一线下教学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课前制作数字化教学课件,然后通过线上途径传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展开线上学习,等到了线下课堂,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课堂上就可以少讲多练或者进行实践,课后线上进一步拓展学习。
再次,可以如应用“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设计一个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这一项目任务,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工具,需要哪些步骤去完成等等,制定任务书,引导其有条不紊地完成,最后编制项目总结书,这一过程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计划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可以改变普适性教学为针对性教学,因为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问题等都有差异,普适性教学可能让好生“吃不饱”,让差生“吃不下”,因此可开展针对性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落实“岗课赛证”培养体系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避免过度理论教学而缺少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按照“岗位所需技能―-课程实践演练”的实践课程安排逻辑,分析具体专业需要哪方面人才、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设置技能培养实践演练,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的课程占比最好五五分,教师可以展开偏向于实践的教学方式,比如上文提到的项目式教学,或者带学生参与实践基地实际训练等,并且還应该加强实践考核,在强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加强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以此让学生彻底重视起来,并提升实践能力。总之,突显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反之如果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很可能导致学生理论记得好,实际操作却不足,难以满足就业技能需求[7]。
落实“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体系,“岗”即岗位核心工作任务,以及所需要的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而“课”则指的是为培养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所构建的课程体系,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即“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赛”指的是与教学内容、与所需技能相关的赛会,课程内、班级内可以组织专业技能比赛,学校、校际也可组织专业技能竞赛,甚至于可以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性极强的技能竞赛,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竞赛之中,通过竞赛来提升专业技能掌握。“证”指的是“‘1+X证书制度”,在“1+X”证书制度的改革下,学校鼓励学生考取一个专业毕业证和若干个专业相关技能证,引导学生为考证做好准备,要让学生明白考证的重要性,课外持续学习,利用MOOC平台等学习资源平台,教师将考证的最新信息、考证的热点时事和学生交流共享[8]。
“岗课赛证”四大方面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相互融通的,旨在形成更加全面、更加深度的教育体系。例如“岗”与“赛”融通,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而举办赛事,赛事考核内容也要和岗位技能直接挂钩。例如“课”和“赛”融通,在课程中可以多讲一些赛事要考核的内容,赛事之前可以利用课程教学先给学生做铺垫,赛事之后课程教学中可以把考核内容再讲一遍,分析如何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比赛失利的问题在哪里。再例如“课”与“证”融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向考证内容靠拢之后,要考的职业等级证书大概是什么内容,在日常课堂以及考试中也展开什么样的教学,助力学生顺利通过考证。
(五)开展校企合作,助推学生高技能成长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无疑是高职院校教育突破重点之一,让学生既能够在校内进行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也能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获取更多的实训机会。另外,推行“教师入企”和“职工入教”活动,也促进教师之间交流,高职院校教师进入企业中担任要职或者实践学习,让企业内优秀的职工或工程师步入课堂,给学生讲一讲实际工作的环境、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法,从而切实增加学生技能水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实则是三赢的模式,对企业来说,其获得了劳动力,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做了人才储备工作,并且与学校展开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研究项目;对学生来说,其获得了实打实的实训机会,也获得了一定报酬,这对贫困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对学校来说,这也是学校办学能力提升的表现[9]。
校企合作最常见的就是“2+1”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学习,除此之外还有“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学习模式”等。学校和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立分类清晰的实训室,学生能够进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训学习,可以是日常实践教学使用,带领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实践演练,也可以接受订单,让班集体在校园内实际制作,并且获得相应报酬。或者让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实际工作岗位,提高相关技能掌握。
校企合作育人中常出现的问题在于两点,一点是企业没有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进入企业只是去工作,缺少技能学习,企业导师也对学生疏于指导;另一点是一些情况下,学校没有再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关注和了解。针对这两点问题,一方面必须要求企業制定完善的顶岗实习培训体系,将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明确下来,比如岗位的确定、工作时长、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轮岗制度等,要让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中学到真东西,设置科学的企业导师制度,对企业导师实行导学补偿制、导学奖励制,避免企业导师只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疏于对学生的指导[10]。
三、结语
高职院校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并且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做好工作,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和手段,完善和创新“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落实“岗课赛证”培养体系,校企合作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人才的关键点,应从多方面改进,力争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 杨宏.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22):2-4.
[2] 荣新星. 中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 作家天地,2020(24):34+36.
[3] 李果桦,李懿伦.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思考——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3):344-347.
[4] 曾蕾. 探索高等职业本科培养新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之路[J]. 文学少年,2021(02):1.
[5] 宣国强.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2020(02):173-175+181.
[6] 吕雅英,徐向东,马文琼.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途径研究[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2(03):65-67+89.
[7] 余春春,傅敏,陈园卿. 建设类高职院校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J]. 河北职业教育,2021(05):82-84.
[8] 秦清梅. “1+X”证书制度下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课岗证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J]. 广西教育,2021(10):19-23+28.
[9] 武丹丹. 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优化研究——以河南省高职院校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3):26-28+33.
[10] 杨晓强. 浅谈企业新型学徒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宁波技师学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为例[J]. 中国培训,2020(12):42-43.
(责任编辑:胡甜甜)